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2019-10-21李敏马建强
李敏 马建强
摘 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实施行之有效的数学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性教学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植根生活,感受生活力量;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实践活动,学生到做中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苏教版;有效教学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对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回顾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情况,我们发现在取得一些可喜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症结,例如1~2年级学生接受水平有限,很难消化课堂所学内容。为了进一步促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植根生活,感受生活力量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1~2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经验和认知水平有限,如果教师采取灌输式教育,不仅会让学生与数学产生疏离,同时影响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应当植根于生活,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导入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关系。
在二年级下册《有余数的除法》课堂导入阶段,为了帮助学生获得美好的学习体验,笔者不是直接将概念搪塞给学生,而是举了这样一个小例子:把10瓶养乐多分给小朋友,每人分2瓶,可以分给几个人?每人分3瓶、4瓶、5瓶、6瓶、7瓶呢?分饮料这一话题学生尤为熟悉,通过这种方式导入有余数的除法知识,学生认为很亲切,所以非常愿意配合课堂活动。由于之前已经学习过除法知识,学生很快发现每人2瓶,可以分给5个人,但是每人分3瓶却让他们犯了难。到此时,有余数除法这一知识点已经呼之欲出。
二、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能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在兴趣的支配下踊跃参与教学,何愁不能增强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应当采取什么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数学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现今是信息时代,班班通、电子白板、计算机等现代教学设备已经普遍进入课堂,低年级数学教学应当有效借助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为课堂增添活力,充分起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在一年级上册教学《认识图形(一)》一课时,笔者为学生出示了一组图片,有粉笔盒、书本、铅笔盒、保温杯、笔筒、粉笔、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学生全部睁大了眼睛,表现出了极大的好奇,想要知道这些图形是用来做什么的。当他们的注意力完全被集中到课件上之时,笔者请学生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分别找出长方体、正方体和球。学生马上认真比较起来,不一会儿就完成了这些图形的分类。看到课堂气氛如此热烈,笔者继续在课件上任意出示图片,与学生进行快问快答,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找出图片当中的图形。每当学生回答正确,背景音乐会配上掌声,当学生没有全部找出图形,背景音乐会发出沮丧的声音。学生玩得不亦乐乎,有效达成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三、实践活动,学生到做中学
1~2年级学生正处于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还在长身体的他们上课时一会儿也闲不住,总是喜欢动来动去。由于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分散,他们很难接受教师一板一眼的课堂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与其强制要求学生坐在座位上接受理论灌输,教师不妨解放学生眼、耳、口、鼻、手,让他们动起来,到实践中去学习。
《认识图形(一)》一课教学结束之后,课本第35页有“有趣的拼接”这一实践活动。上课之前笔者就发现学生对这个活动充满了期待,非常想参与。因此,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与学生一起完成了本次活动。笔者将班级学生分为5组,每一组分别参与“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几个环节。本环节完毕之后,学生可以换组,参与另一个环节。他们全部热情高涨,极大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进一步认识了图形,课后更有很多人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开展一次这样的数学活动。
以上是笔者对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性教学的几点认识,值得关注的问题在于,本文所提到的这三点教学方法之间并不是互相独立的,“无论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具体课堂实践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这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全面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金一葉.小学数学快乐教育探析[J].教育探索.2013.25(121):56-58.
[2]林巧.论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课堂的运用[J].教育界.2016.7(1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