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学院规划研究
2019-10-21刘临西
刘临西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国高等院校已经历了多年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如今,高等院校的数量增长及建设速度较前些年已明显放缓,但是在我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这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机遇。职业技术院校因其教学性质及需求特点的不同,有别于一般的教育类建筑,本文即着重探讨职业学校的规划理念及设计特征。
关键词:职业技术;规划主题
我国现状中教育资源的紧缺,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发展前景。职业学院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支流和技术人才来源的重要补充,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即通过梳理职业技术学院的自身特点,着重探讨在规划设计中的需求特征及相应的规划手法。
一、规划的原则
规划设计的构思是从整体到局部逐步展开,层层完善深化的。职业学院的规划,应先结合职业学院的特征,制定出大的设计原则:
(一)职业学院教育的专业性和实践性
职业学院较其他高等院校的最大特征,即在于其教学内容非以文化课为主,而致力于培养具有高技术度的专业人才,并且着重在于对技术的实践教学。所以,在职业学院的规划中,应特别注重教学区与实训厂房的连接关系。在不同专业中,实训厂房较普通课室,具有更强的专属性,很难多专业公享。而教学楼因其主要功能为传授文化课程及理论课程,通用性较高,所以在众多的职业技术院校规划中,多采用有利于资源共享的细胞模式化布局。即满足各专业功能相对独立的要求,又改善各专业封闭独立的传统布局,以整体集中、个体独立的方式满足学科交叉、高效便捷的要求。
(二)职业技术学校的规模
因职业技术学院较普通高等院校来说,一般的规模都不是很大,所以在规划中,应反对盲目追求威严感和大尺度空间的观念,坚持校园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体现创造多样性的、趣味性的校园空间,讲求空间的多层次性、连续性和人性化设计。
(三)职业学院的发展前景
现今科技飞速发展,时刻都诞生着新的技术和需求,职校既然是培养技术人才,故较培养文化人才的校园,其对新技术和工艺的关联性更紧密。所以在职业院校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为将来发展留有余地,注重使未来发展的建筑不破坏现有格局。注重规划的经济性、高效性,使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提高土地利用率。
二、规划的方法
通过对多个职业院校规划的研究及梳理,我们发现,一般的职业院校规划理念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规划结构模式,具体体现为:
两片区式:以教学楼为前区,实训厂房为后区的两片区模式。
优点:可集中资源优先发展前区,校园对外面貌可在短时间内成形,初始投入较小,后区作为二期或集中预留用地;
缺点:校园肌理不够整体,南北两区使用资源过于分散,灵活性差。
②细胞式:由若干复合化组团形成校园整体,每个组团均涵盖教学、实训、生活等功能。
优点:教、学、住一体化,高效便利,可根据学科需要形成特色组团;
缺点:各教学组团之间联系不够紧密,实训用房产生的噪声、气味等对组团宿舍用房产生干扰。
③向心围合式:教学、实训、科研办公、住宿、文体等各成一区,沿校园边界布局各区,共同围合出校园中心景观。
优点:分区明确,各区之间干扰性小,可将各区有机纳入中心景观之中,中心景观主体地位突出,各区均可享受中心景观。
缺点:从区域整体上看,校园中心景观指向性不明确,中心景观与周边地块互动性差,不易形成校园文脉。
④中轴集中式:围绕校园中轴布局各功能
优点:校园空间层次明确,肌理整体性、区域识别性好,中轴区域易体现校园核心价值,利于控制分期建设。
缺点:需妥善处理中轴线指向,合理分区以减少中轴线两侧功能的不均衡。
在规划结构上,一般来说仍会延续高等院校的规划思路,讲求序列感和层次感,也就是通常规划中所提到的几“轴”、几“环”、几“中心”或几“片区”,只是一般高等院校规模相对来说比较大,会出现多轴和多中心的规划理念。而职校或技校通常的规模,更适合与一轴或一中心的规划思路。
“轴”:即校园主轴线,一般自主入口广场、公共的教学楼空间、各教学或实训组团及信息图文科研楼共同围合构成,是一條庄重大气的礼仪轴线。
“环”:由环绕教学中心区的校园主干道形成,主环路不仅是校园主要车行交通流线,而且将教学区与生活服务区明确分隔。
“片区”:一般在校园主轴线两侧或周边布局行政科研综合区、文体活动区、核心教学区、实训厂房区、学生公寓区、教工生活区等。
影响规划的因素——“统筹兼顾”
影响规划规划的因素较多,规划功能布局受内因、外因共同影响。
外部因素的思考。例如对于基地所处周边区域位置的解读,统筹考虑如何与外部地段合理衔接以体现对区域发展的理解;周边交通的信息,便利的交通为校园与外部沟通提供契机,但要考虑如何布局以缓解噪声、震动对教学、生活的影响等。
内部因素的思考。例如职业技术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强调学生在实际生产空间中的操作能力,如何实现“理论——实操——生产”的有机联系,同时解决易产生气味、噪声影响的实训用房对其它实训教学及理论教学环境的干扰等。
以本文的对照案例——郑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经过对基地内外条件进行仔细推敲,最终确定以下布局:
① 行政科研综合区:将基地北侧定为校园主入口,基地东北侧设置行政科研综合区,便于校企合作交流。② 文体综合区:西北侧设置文体活动区,减少高铁噪声对校园内部影响;具有标示性的体育馆连同开阔的入口广场增强了校园在片区中及高铁上的可识别性。③ 核心教学区:由门式公共教学楼与校园主轴线广场两侧的系教学组团组成,工程系部与其他系部分居广场左右两侧,便于与其他功能的沟通联系。④ 实训厂房区:位于基地西侧,靠近通向城市干道,塑造出具有职业院校特征的连续建筑界面。将各工程系实训大空间用房与系部教学楼一路之隔,独立成区,通过空中连廊相衔接,保持教学与实训联系的同时,减少厂房噪声、气味对理论教学的影响,方便大型设备出入,可实现厂房模块化建设,相较于教学、实训同楼设置做法,可有效降低建造成本。
核心教学区、实训厂房区与东北角科研创业中心紧密相连,使“教学、实训、研发”三者呈“品”字形布局,彰显职业院校特色。
⑤ 学生公寓区:位于基地东侧,距离各区适中,靠近公园绿地与中心湖面,连续布置板式高层宿舍,既享用绿地景观又增强远距离的校园识别性。
⑥ 教工生活区:位于基地西南侧自成一区,既便于教工步行到达教学楼及实训厂房,又利于开车出入。
三、结语:
本文以郑州职业技术学校为例,通过对当代职业技术学校规划的研究设梳理,针对职业技术院校的需求特征总结了部分规划设计中的原则及方法。好的规划设计,应在规划理念中深入结合对职业技术学校特征的思考,将场地因素、原则、方法合理的运用到不同的规划设计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