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识字教学
2019-10-21周静
周静
摘 要: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发现汉字的组合、书写规律,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识字教学;识字兴趣;培养习惯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要求学生会认汉字3000个,会写2500个,其中低年级要求会认1800个,会写800-1200个。艰巨的识字任务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让学生人人动脑、动手、动口,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了识字教学的成果。
一、学会观察,引导发现
(一)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汉字的组合、书写规律
中国的汉字具有独特的艺术美,它变化巧妙,神形兼备,可只要仔细观察分析,你会发现这千奇百怪的汉字还是有规律可循的,那么,从哪些方面引导学生观察呢?
1. 学会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了解汉字的笔画、间架、结构以及每个笔画所占的位置,如学习“人”、“个”、“大”时,应让学生先分清这三个字中的“捺”有何不同,分别占什么位置。
2. 学会对比观察,区分形近字细微的差别,例如:己——已,末——未,田——由。
3. 仔细观察教师的范写:如写“泪”字时,教师除了用彩色粉笔区分笔画,还应该强调“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右边)”的书写规则。
4. 仔细观察同学的书写,学会评价。学生亲眼目睹同学的书写,能对自己的书写起到警示的作用;另外,让学生进行评价,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对自己的书写大有益处。
(二)引导学生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为学习语文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告牌、商店名、包装袋、车站名……都是学生学习汉字的活资源。曾经有一个学生,她总是忘了“福”字的发音,可有一天,当她和妈妈在一个酒家吃饭时,门上倒挂一个“福”字,这个“福”字便无意被她牢牢记在了心里。
(三)引导学生在阅读、运用中巩固识字
心理學家认为,人的6-12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在这个阶段,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学会质疑问题,并且寻找解决的方法。也可采用编小故事的方法,让学生自编自写,由旧知生出新知,在运用中巩固,扩大识字量。
二、学会方法,体会识字乐趣
在单调冗长的识字过程中,简单机械、枯燥无味的教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学生最容易产生疲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增强识记效果呢?
(一)猜谜法:如教“秋”字时,我出示谜语:一半绿油油,一半红通通,待到丰收时,农民笑呵呵。再如“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萄萄。”是“目”字;“千条线,万条线,掉到水里看不见”是“雨”字;“十张口,早就有。”是“古”字;“一只手遮着眼”是“看”字等……
(二)拆字法:汉字里的合体字很多,多数可以采用分析部件的方法来记忆。如:木子李,弓长张,上“立”下“十”辛辛辛,上“艹”下“田”苗苗苗。
(三)编顺口溜:在课堂上编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为了让学生牢记“美”字时,我编了一句这样的歇后语“大王头上戴俩花——臭美”。
(四)比较法:如教形声字“马、妈、吗、蚂”时,我先让学生掌握“马”韵母是a"表声,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教学“妈、吗、妈”时,我则指导学生分清生字的哪一部分表形,哪一部分表声。然后指导学生用换部首的方法识记生字“妈”是跟女人有关,所以部首是“女”旁;“吗”是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是助词,用“ロ”旁;“蚂”跟虫类有关,所以部首是“虫”旁。
(五)形象记忆法:小学生善于联想,如记“当”字时,他们说一座山被推倒了,可山上的小树还直立着。当了解到蚕的作用时,他们说“蚕”就是天下最好的虫。
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
三、注重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素养,有机地实施三维目标
语文教师一定要在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书写习惯和姿势,教学的目的不只是教孩子学会,而是让孩子会学,让孩子感受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例告诉学生: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识字教学是一项艰巨的教学工作,只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和探索识字教学的经验方法,灵活多样地引导学生识字,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了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对识字的浓厚兴趣,从而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学生就一定会牢固地掌握并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参考文献:
[1]吴纪兰. 小学识字教学初探[J].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8(03).
[2]霍生玉. 传统”六书”说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理论探索[J]. 教育探索. 2009(01).
[3]朱延松. 刍议文字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