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泸定彝族苏尼文化的现状及传承
2019-10-21毛福林
毛福林
摘 要:彝族苏尼巫术民俗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物,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它深深扎根於本民族的土壤,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要成份,并盛行于现代生活中。了解彝族苏尼文化不仅可以加深对彝族传统宗教的认识,同时又是对彝族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它的利与弊。
关键词:泸定;苏尼文化;现状;传承
彝族是大西南的世居民族之一。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彝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彝族民间信仰与仪式是构成宗教文化的主体,彝族宗教文化的核心是万物有灵,祖先崇拜。
彝族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在他们的意识深处,认为除这个人类生产生活的世界外,还有一个也是这个世界但是凭肉眼所不能目睹的世界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神鬼怪灵,于是产生了巫神文化,巫神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后,分化为巫祭两大类型,其中祭类成毕摩,巫类则演变为苏尼。许慎《说文解字》:“觋,能斋事神明也,在男曰觋,在女曰巫。”“苏尼”与“毕摩”有许多类同之处,他们都是神鬼相交的彝族宗教信仰和精神世界中俩种丰满灵动的相得益彰的重要角色,在彝族民间民众的生产生活中,他们都扮演着沟通人类与鬼神之间的使者,毕摩与苏尼虽然都是从事信仰活动的专门人员,但有极大的区别:毕摩为人授,有严格的世袭制度,必须由男子充当,识经文。苏尼为神授,不世袭,有男有女,不识经文,注重练就一套身体方面的特技;毕摩主要是司理祭祀,他们多为执祭,苏尼多为驱鬼。在美姑彝族民间,一般将男性巫师称作“苏尼”,女性巫师谓之为“嫫尼”,两者也统称为“苏尼”。
由于彝族先民认为在生产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种种贫困、疾病、怨恨、仇视、死亡等不幸和灾难的是冥冥中存在的神鬼怪灵在主宰,为了和它们沟通,使诡奇怪异的“天才”神职——苏尼应运而生。击鼓跳神驱鬼治病的苏尼,他们虽然不识经文,没有经典,不会画符念咒,且宗教地位也比毕摩较低,然而他们利用说唱诵辞和击鼓跳神等活态艺术形式,进行驱魔赶鬼,招魂引魄,解疑答问、治病救人等活动,使许多人也相信他们能通鬼神,是神的化身和代言人。
一、泸定苏尼来源
泸定彝族都是从凉山迁徙而来,据考证,最早来到泸定并定居在雨洒坪(发旺村)的是曲木(莫洛)家族,后来泸定磨西陆续迁来其他家族,“曲木家族是青枝绿叶,其他家族是绵羊”,绵羊要吃绿叶,所以就跟着来了。这个形象的比喻说明定居泸定家族的先后。随着大小家族的迁入,苏尼文化也随之而来。彝谚云:“父尼子不尼”,其意为父亲可以是个大名鼎鼎的苏尼,但其儿子不一定都成为苏尼,不一定都承上启下成为祖业的继承者。与凉山不同的是,泸定及九龙彝族聚集区只有男性苏尼,没有女性苏尼。一般在尚未正式取得主持宗教活动仪式权之前,苏尼全身有诸种异常现象:
1、浑身有麻木不仁的沉重感,不知道也说不准病在何处;2、本无任何病因,但身体欠佳,面色苍白憔悴,毫无血色;3、浑身软弱无力,精神萎靡不振;4、有时路过幽静的高山密林深处,总感觉到耳边似有“都”(苏尼行巫时常用的一种铜铃,但苏尼一旦去世后,如果无人继承其业,后人就将此铃送到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去,人们称其为‘都,意为神铃)声;5、多梦。常梦见与自己血缘上有关的已故前辈苏尼在一起,并在人家主持着相当规模而有序的宗教仪式,甚至前辈上司将此业技能教于本人,或亲自将法具递交与本人;6、不时梦见自己在操苏尼之大业,常离家出走并在人家进行隆重的宗教活动;7、整日神智恍惚,常在夜间说梦话,所说的梦话大多为与已故的人神对话;8、有时偶尔闻见与自己无任何关系的别的苏尼在人家行巫时的歌舞、击鼓声,其身有强烈的反应;全身不由自主地发抖,特别兴奋,激动不已,神智清新,思维敏捷,却胡言乱語,如实向人们报告鬼神(幻影)的行踪和对家人的意愿;9、不能饮酒。有的滴酒不能沾,甚至不能闻到酒气。只要饮酒或闻到酒气,兴奋至极,飘飘然而不能自控,全身就有颤栗起舞吟唱等各种动机的感应现象。这些症状之后,苏尼就进行一系列的驱鬼招魂仪式,苏尼在作巫时一手摇神铃一手敲鼓进行作巫。除了这些,苏尼还具有一些神奇的特技,苏尼可以吞食火苗、火把烧身口叼牲尸。意为苏尼在护法神阿萨的庇护下可以食火而无伤,口叼牲尸显力大无穷等。此人病愈后,即往山林中以白鸡献祭,并砍回杉树枝作鼓槌,由毕摩或有影响的老苏尼授以羊皮鼓作沾器,此人就成为苏尼了。彝族地区民间存在的苏尼是非常神秘的,而苏尼作尼的许多作法也是不可解的“谜”。
二、泸定苏尼现状
泸定苏尼除过世的外,现分布情况如下:得妥发旺村曲木苏尼(60多岁)、伟色苏尼(50多岁);得妥小马厂乌杰苏尼(60多岁)、阿基苏尼(80多岁),加郡海子阿石苏尼(60多岁)、安家湾伟色苏尼(70多岁)。磨西磨杠岭曲木苏尼(60多岁)、磨西堡子坝杰克苏尼(60多岁)、狄惹苏尼(70多岁)、沙马苏尼(60多岁)。
三、泸定苏尼的法具及法事活动
泸定苏尼的法具主要为羊皮鼓“搞者”和法铃“子尔”。苏尼在作尼时通过摇击羊皮鼓和带动系于鼓上的法铃发出声响来与自己的护法神“阿萨”和其它神灵沟通。羊皮鼓为双面手鼓,一般由竹片或木片做成鼓圈,由山羊皮绷成双面,在双面鼓边上用皮筋相互缝连,使之紧绷于鼓圈上,鼓呈圆形体,另用柏枝弯成鼓柄一把,以皮条连成三角形系于鼓圈上,鼓柄头部雕成龙头、羊头等图案以作装饰,颈部上下穿一孔,上为珠子一颗,以绳系之,穿过颈孔,下垂二至三个法铃,珠上系五色布(线)条若干,鼓内装浣子(一种野生植物的果核),另有鼓槌,用桑枝经火燎弯成,上部呈S形,有的还要用连毛的羊皮包着鼓槌头,并用牛皮筋作鼓穗,底端用略长于伸开两手的皮(布)条系于鼓圈上。
“木古茨”是苏尼仪式中的重要步骤,在仪式开始及一些关键性环节都会举行。木古茨意为放烟火,即仪式开始时先在门坎外用干的蕨类植物夹上火子,冒出浓烟后仪式正式开始,也意在通知各路助法神灵,仪式即将开始,请立即前来协助进行仪式。
苏尼的护法神叫“阿萨”,是彝族人们所拥有的一种降妖除魔,强大而间接的力量。每个苏尼都有自己的不同的“阿萨”,“阿萨”有许多种类,不同的种类具有不同的功能。据说有些为先天为神的天神地祇演变的“阿萨”,但较少。大多是死去的先辈、亲人和主子、好友等的灵魂所变成的“阿萨”,但必须是成为“尼神”的“阿萨”,占绝对多数者为家支中曾经做过苏(嫫)尼的先辈或其它家支有与自己有某种姻缘关系的已故苏尼所变的“阿萨”。“阿萨”前来给苏尼护法时,又多化身为雕、鹰、虎、熊等凶禽猛兽,有疾风暴雨、雷鸣电闪等现象。当“阿萨”应招前来附体时,苏尼便会进入痴迷、颠狂状态,。苏尼在作法事时,左手持鼓,右手握鼓槌,先盘座於火塘旁,借“阿萨”(鬼魂)附体,以“阿萨”附体的身份击鼓、诵词,双目微闭,抖动全身。其後从地上起身至堂屋中央狂呼乱跳,转圈。
苏尼主要与妖魔鬼怪打交道,其仪式也主要围绕驱魔赶鬼而进行,有简有繁,主要依仪式对象而定。苏尼仪式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为盖鬼仪式,彝语称“尼茨哈”。此仪式中苏尼用巫咒或其他巫术把妖魔鬼怪引诱到某个特定的器皿之中,然后用物將其掩盖在器皿里;二种为赶鬼仪式,彝语称“尼茨果”。意为把纠缠当事人的妖魔鬼怪驱赶出去;三种为捉鬼仪式,彝语称“尼茨余”,意为将鬼怪捉住后装进特定的器皿里到野外埋葬;四是插鬼仪式,彝语称“尼茨拖”仪式,在此仪式中,苏尼施法将妖魔鬼怪驱赶出当事人家后跟随作祟的鬼怪到坟地用神签把它钉在坟地里,让其永世不能再兴风作浪;五是宴请鬼魂仪式,彝语称“尼茨杂扎”,在此仪式中,苏尼以恭敬的态度向鬼魂献媚,敬请鬼魂赴宴,然后引诱、劝导它离去。苏尼在驱鬼治病活动中,大多以杀山羊祭神,也有用鸡和猪,这主要看病因是什么妖魔鬼怪引起的,视情况而定。这可能与鬼的起源有关。彝族毕摩经《涅茨波帕》(鬼的起源)中说,有人吃了鬼魂变成的山羊而致死,这些死去的人又都变成了鬼到处害人。从此,人世间妖魔鬼怪开始横行。
四、从现状看未来
从泸定苏尼的现状来看,现存的苏尼岁数越来越大,后继无人,很多人都不愿意当苏尼,一来苏尼的一生都是在跟妖魔鬼怪打交道,容易引祸上身,对后世产生不好的影响。二来,在彝族人的社会当中苏尼的地位一直不高,他跟毕摩知识分子的身份不一样。那么,苏尼真的能驱鬼治病吗?本人曾多次见过苏尼做法事,但效果甚微,而且苏尼从无偿服务转向有偿服务,一次法事少则二三百,多则五六百。泸定加郡乡一位彝族妇女生病,请苏尼做法事,前后用了三十多个草羊、绵羊,几条牛,还有猪和鸡,花的现金大概近十万,但结果呢?一点效果没有。虽然苏尼历史也算悠久,也是彝族巫术文化的一部分,长久以来,成为彝族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但从实质来讲,它带有欺骗性和蒙蔽性,许多人生病或其它事,不是去医院而是请苏尼。有位彝族青年干部,痔疮发了,不是进医院,而是赶紧请苏尼做法事。
苏尼文化是彝族原始宗教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应当传承下去,比如苏尼的唱词和动作。苏尼说唱的唱词内容主要为叙述苏尼源流、呼唤前辈亡灵和过往神灵附体助法,词句大多随心所欲,如果是知识渊博的苏尼,也可以招兵经、指路经、招魂赎魂经等比较古典的辞赋作说唱歌词,可唱三天三夜而不重复。苏尼唱腔也因人而异,有些可以用几种不同的唱腔来呼唤神祇,有些只用一种唱腔。然而苏尼的唱腔一般都情深意长,悲凄感人,清丽柔和,婉转动听,优美撩人。据传著名的阿甘兹尼,就是以唱腔而出名,她演唱时连妖魔鬼怪也不知不觉中入迷而被她所捉,于是她发明了以唱腔惑鬼诱鬼就食而捉之的作尼方法。苏尼一般以双脚移动、甩动臀部、肩部、头部的全身动作为典型的基本动作。苏尼的动作以鼓上的铜铃声、鼓内沙沙声和鼓槌轻重缓急的敲击声,配合著刚劲、娴熟而轻盈的舞步,配合全身的头部、肩部、臀部、脚等在鼓点的指引下展开有节奏的动作,这种动律特征形成的技艺,是一种十分精湛的民间舞蹈艺术。现在已经被凉山州布拖县文化馆申请为凉山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 《彝族的苏尼与毕摩》孟慧英
[2] 《彝族苏尼与北方萨满的比较研究及方法启示》 唐钱华
[3] 《彝族巫文化中的苏尼》李正文 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