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教学
2019-10-21李英
李英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知识点,有效地设计一些课堂训练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转变思维,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空间,利用知识来分析和探索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程度。教师在设计课堂培训时,应找准切入点,注意问题的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这些培训,起到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这些内容、促进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训练;设计;策略
小学德育与法治教师在课堂培训设计中要找准切入点,并注意思辨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这些培训,起到巩固知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和吸收这些内容、促进教学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挖掘自身体验设计课堂训练问题
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经验,设计一些训练问题,这也是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讨论的一种方式。在教科书中,当我们谈到一些行为准则的内容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一味地把知识内容灌输到每个人身上,学生就不能产生很强的共鸣,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不够彻底。相反,如果教师能从学生自身的感受出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的学习体验会更深,更容易让每个人对这些内容产生认同感。因此,教师可以从这个角度设计课堂训练,通过运用学生自身的经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具有更强的认同感,使我们所讲的知识具有更深的接受度。
二、结合生活实例设计课堂训练问题
在结合课堂教学设计训练内容时,教师要找准方向,并且形成明确的切入点,这样课堂训练的效果才能够充分发挥。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看,课本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非常贴近,很多内容的设计都是从学生具体的生活经历出发,就学生日常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的一种引导与训练。因此,教师可以多从生活实际出发,结合一些典型的生活场景或者生活背景来设计课堂训练问题。这样的训练内容首先学生理解接受起来相对轻松,同时,大家也可以从自己真实的生活经验出发,展开问题的分析讨论。这会让课堂训练更加有序的展开,学生也能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各种想法与见解。这才会让问题的讨论更有价值,也能够基于这些训练的展开与实施起到很好的教学推动效果。
比如,在教学《待人宽厚》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课堂训练内容。首先,教师结合两则社会见闻引入如下两则社会新闻:一则是电瓶车与自行车相“吻”,双方车主互相道歉,各奔东西;二则是两私家车相“亲”,双方车主互不相让,争执不休,最后大打出手,不仅阻塞了交通,其中一位车主还因伤住进了医院。引出这两个生活实例后教师随之让学生展开交流讨论,让大家来谈一谈上面的两种问题解决方式哪一种更合理?为什么?上述案例中呈现的两种生活化的场景相信学生在生活中都会见到,都不会觉得陌生。从这样的实例出发引发学生思考,对于学生展开思维训练,这既能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会引发学生就很多社会问题有自己的思考。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效引出后面的教学主题,才能够结合案例让学生意识到宽厚待人的作用与价值。这样的课堂训练方式让学生迅速融入到教学主题中,不仅如此,也带给学生思维上的引导启发,是对于知识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推进过程。
三、基于辩论探究设计课堂训练问题
对于有些值得分析讨论的话题和教学主题,教师在展开知识讲解与分析时不妨从引导学生探究辩论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课堂训练问题。这会让课堂的整体气氛轻松活跃,学生的思维也会受到激发。尤其是当教师设计一些很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时,学生可以透过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问题分析。这会让问题的探讨更加深入,学生就问题的理解认知程度也会更高,这样的背景下大家才能够真正弄懂很多知识背后的原理,才会有效理解吸收这些内容。
比如,在教学《诚实做人》一课时,我利用本班一次运动会实例给学生出了个“两难”的问题:在我校刚刚举行的运动会上的100米决赛中,李强因脚扭伤了不能参加,这时张超悄悄地代替李强去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为班上争得了荣誉。老师请大家讨论:张超的做法对不对?这个问题提出后大家纷纷很感兴趣,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一开始,持各种观点的学生都有,大家也分别结合自己的视角给出了一些原因。随着学生间辩论的不断积累,各种观点和思维的碰撞,一些站不住脚的观点慢慢消失,这个问题也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有了这个背景后,教师再来引入本堂课的教学主题,学生不仅有良好的理解基础,大家也能够就这个问题的讨论过程形成非常直观的学习印象。这样的教学设计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大家就具体问题有深入分析,也加深了學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 陶元红. 寻路中小学法治教育——理清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几组关系[J]. 今日教育,2017,0(5).
[2] 王蕾. 浅谈故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J]. 教育观察,2017,6(24).
[3] 涂莎莎. 适应新课标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点滴谈[J]. 学周刊,2017,0(32).
[4] 史俊.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J]. 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3).
[5] 代盼盼.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J]. 中学教学参考,2017,0(36).
[6] 李倩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情感教学的思考[J]. 文教资料,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