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因素与分析

2019-10-21王云龙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王云龙

摘 要:少数民族教育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且越来越深入,为改善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民族院校学科教育的研究还较为薄弱,且多趋向于教育者的研究,而对于受教育者的研究则更为少见。通过研究与对比,改善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现状还需要在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针对性探究。

关键词:民族院校 数学学习 现状分析

民族院校数学教育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科专业方面,改变少数民族学生数学修养也很重要。在各方面的努力下,Y大学学生在各专业数学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诸多瓶颈。根据工作摸底调查,梳理出Y大学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其他民族院校学生的探讨交流,发现这些问题在其他民族院校也普遍存在。

目前民族院校学生数学学习普遍存在:缺乏学科知识学习兴趣、生活环境影响数学学习、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和培养方案认识不清晰等问题。本论文结合学习实践与思考,在开展Y大学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广泛征集少数民族学生的意见建议,梳理出存在的“共性”问题主要如下:

一、缺乏学科知识学习兴趣

1.学习方法阻碍兴趣形成。中学数学以题型讲解为主,题海战术成为大部分学生数学能力提高的首选。而大学的课堂,每一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很多且连贯性强,由于民族院校学生中学数学基础相对较薄弱,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于奔命,吃力不讨好,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容易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

2.课程特点阻碍兴趣培养。相比中学数学课程,大学数学课程呈现出抽象性高、逻辑严谨、系统严密的特点。同时由于各专业培养方案对数学类课程的学习安排不同,而数学课程知识的延续性要求学生对每堂课的内容都有很好的掌握,因为部分内容的滞后,就会影响到后续内容的学习。民族院校学生课后复习率较低,这就使得问题积累越来越多,学生就越容易因失去学习的兴趣而放弃

努力。

3.偏见认识影响兴趣增强。民族院校由于學校性质的特殊性,一般以综合类学科群为主,在本科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很多专业均开设基础数学课程,但在教学过程中与本专业知识结合相对较少,这使得学生产生数学对其专业无太大帮助的错误认识,从而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兴趣的严重缺乏。

数学知识枯燥和不易理解是学生对数学存在偏见的主要表现,这种意识表现对部分学生来说已经根深蒂固。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随年级的增长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部分教师在教授过程中过于注重数学的抽象性,数学的趣味性没能与教学过程有机结合,致使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逐渐降低;二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态下“偏见意识”的根深蒂固,相比其他学科,数学难度较大。

二、生活环境影响数学学习

1.中学地域环境影响。通过对民族院校学生中学学习环境的调查发现,其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学学校的整体环境,民族院校的生源大部分来自西部边远地区或边疆、边境地区,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这部分学生所享有的学习资源远远比不上经济发达地区;二是周围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习竞争力普遍不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基础及氛围的薄弱,从而影响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

2.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民族院校学生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地区,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处于劣势,与其他院校学生在早期数学教育方面起跑线就不同。尽管国家不断在采取各种措施缩小西部地区教育差别,但是同等受教育年龄不同地区所享有教育资源还有很大差别,这就使得这部分学生数学学习基础薄弱。

三、学习态度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数学学习态度会对学习效果造成直接影响。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民族院校学生进入大学后,较中学时期数学学习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产生偏差,这也是其他普通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变差,及格率也较低。究其原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数学观存在错误。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解题,与实际生活缺乏较强联系,特别是部分较为深奥的数学课程。受中学时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民族院校学生继续延用中学时期的“题海战术”,并以此来作为提升数学能力的有效方法,但由于大学数学难度加大,知识点增多等原因,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会呈现吃力状态,从而影响数学学习态度的转变。

2.中学文理分科影响大。在中学时期,有部分学生就是为了不学数学或少学数学而放弃理科而选择文科,但进入大学学习后,由于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而开设有数学类专业课程,这就使得学生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抱有“及格万岁”的想法。当然,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情况会有所区别,但也不排除这类学生就完全对数学学习抱有积极态度,大学数学学科专业性更强,与中学时期的数学学习也大不相同,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中学时期对数学兴趣很大,但由于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而对数学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四、对培养方案认识不清晰

高等学校本科培养方案是培养本科人才的总体设计蓝图,是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它对本科各专业的教学要求进行了规定。其中各专业关于不同数学类课程的安排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具有相应规定,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正确认识,导致学生由于毕业学分不够、课程未修满等原因不能按时毕业,存在问题现总结如下:

1.认为培养方案不重要。各专业培养方案对数学类课程进行了详细规定,但大部分学生对专业培养方案并不关注,不了解培养方案的作用何在,甚至是不知道培养方案的存在,教师不组织对培养方案进行宣讲,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过问。

2.毕业学分要求不清楚。在各专业培养方案中涉及数学类课程的安排,且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对不同数学课程的学分要求不同,部分学生由于对培养方案的不关注,导致在每学期选课过程中盲目选课,以至于毕业学分核算时出现部分类别学分不够而有的类别学分超出等情况。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数学学习现状分析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