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2016-04-21倪建雯贾珊珊
倪建雯 贾珊珊
摘 要 民族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主要问题、思政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主要作用、开展爱国主要教育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创造生动活泼的思政教育形式、注重民族院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几项对策,力求提升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民族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3.092
民族高等院校是我国培养少数民族人才的重要基地,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既可以拓宽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和途径、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民族院校更好的培养出符合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少数民族人才,又可以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的认同我国为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推出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定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我国各民族发展共同目标的认同、对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认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民族院校的相关工作人员亟需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民族观、价值观和宗教观,紧跟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的时代步伐。
1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分析
(1)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较为强化。目前民族院校在校大学生(本科)大多为“90后”,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相对优良的物质生活条件,接触了比其父辈更加丰富的中西方文化影响,有着更加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和更为广阔的信息量和信息源。本研究随机抽取北方民族大学3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问卷调查显示,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民族意识较为强烈,9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中真切感受了本民族的民族特点,比进入大学之前更加具有民族意识。在关于“你的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否得到尊重”之一问题时,60%的同学认为得到了充分尊重,30%的同学认为得到了基本的尊重,只有10%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民族习惯没有得到尊重(如表1所示)。在关于“你是否更加愿意和本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时,40%的同学选择了“是”,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否”,另有55%的同学选择了“无所谓,都可以”(如表2所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各民族的民族特点在学生进入大学特别是民族院校后充分显现出来,民族学生意识到了自己民族的特殊性,有了更为强烈的民族意识。
表1 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是否得到尊重情况统计表
表2 是否更加愿意和本民族的同学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情况统计表
(2)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较为浓厚。我国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有宗教信仰的较为普遍。这缘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有信仰宗教的传统,另则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从政策领域保证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的高度自由。例如:在关于“你是否信仰宗教的调查中”有80%受访者表示有宗教信仰,只有20%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不信仰宗教。可见,大多数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都会信仰宗教,其中很多人的宗教信仰较为虔诚。通过调查发现,在90%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又有80%的学生信仰伊斯兰教,有15%信仰佛教,另有3%信仰基督教,2%学生选择了“其它宗教”。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受到成长环境、地域氛围以及民族文化的影响大多都会有宗教情节,因此在思政教育中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意识,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3)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交往较为困难。民族院校中民族交往问题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区,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地域风俗、宗教信仰、语言文化等,所以当在问及“你认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进行交往是否有困难时”,有40%的学生选择了“有”,50%选择了“没有”,另有10%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由于交往困难所导致了部分学生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中存在沟通不畅、话语误解、学业困难等情况的发生,例如一位来自日喀则地区的藏族学生谈到:“在学校里基本上和老乡相处的多一些,很多同学都不太了解我们民族,很多人总是问你们那里吃什么、穿什么、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可能我们西藏和内地相比经济发展慢一些,所以很多同学就很好奇,和我们老乡在一起我们就可以聊的好。因为我们成绩不好所以老师也不是很喜欢我们,可是像高数、英语确实挺难的,我们学习起来很难”。
(4)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不高。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学习文化知识,仅会用少数民族语言交流。比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部分藏区的藏族学生、朝鲜族、塔吉克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普遍不高。尤其现在民族地区维汉双语、藏汉双语等双语教学尚在发展中,少数民族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汉语水平较低,只能用于日常交流,来到民族院校有部分课程要接受汉语教学,而高校的民族双语教师又十分有限,以上因素造成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困难。由于汉语水平不高,给他们的学习、交流带来很多不便。例如:在调查中有一位维吾尔族的学生谈到:“尽管我家在乌鲁木齐,平时也会说汉语,但是和亲戚朋友在一起的时候都会说维语,本来我们的文化基础就要差一些,上了大学之后很多的课程又比较难,老师讲的又快些,就听不懂了,尤其是高等数学、英语等课程我感到学习很困难。我们在课下交流都是用的维语”。
2 民族院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对策
(1)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中华民族精神。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有许多来自边疆地区,其中有不少民族与境外国家的同一民族相邻而居,民间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当下都有广泛的交往,周边国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对他们都会存在一定的影响。加之目前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各种思想通过网络平台渗透到学校当中,其中不乏民族分裂主义、民族极端主义、极端宗教势力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将不法思想向大学生进行传播。因此,在民族院校开展深入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应从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教育,从中华民族的演变和形成发展历史,从建国前后、改革开放前后民族地区和本民族的经济、生活变化等方面入手。从社会稳定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认识和理解建立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主要作用。民族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就是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的主要作用。在进行思政教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近现代史纲等课堂中,应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引导教育学生,使其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宗教观、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加强理论教育培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正确认识目前存在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既要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发展历史,也要认识、了解和尊重其他民族。使学生从思想上有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共同认识,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实践交流互动,加强各民族同学之间的理解和沟通,使各民族学生对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达成思想上的共识。
(3)注重民族院校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院校做好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必然选择。开展民族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提高全校教师的思想意识,使这一工作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不仅仅是辅导员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校每一位教职工的职责和使命,贯穿于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中。我们应该注意到,面对生活环境迥异、地理环境相差较大、宗教信仰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的民族院校大学生,教师应该有较强针对性的进行相关工作,注意和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沟通的方式方法,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情感方法、价值观念、心理特征、学习生活情况等方面的情况。
(4)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民族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微信、微博等互动平台。我校在丰富传统民族教育形式的同时,可以更好的利用网络、手机等信息平台,拓宽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由于网络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及时、量大、交互等特点,这些较好的适应了年轻人的需要。因此,作为民族院校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与媒介,宣传和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就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学生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利用各种移动应用平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张龙.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研究[J].社科纵横,2014(3).
[2] 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3] 高万能.论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