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19-10-21叶铁彬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探究实验逻辑思维初中化学

叶铁彬

摘 要: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初中化学的年级特殊性,教学中容易出现片面追求中考成绩而弱化实验教学的现象,表现为:不做或者少做学生分组实验,以演示代替分组,以多媒体视频代替演示,甚至直接以讲代做,以达到加快教学进度,更快结束新课的目的;二是只重视实验结果,忽视探索的过程,这样都有悖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关于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及证据推理逻辑思维的形成。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关键词:探究实验;逻辑思维;初中化学

一、注重学生实验,培养操作能力

1、重视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指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例如,常用化学仪器的洗涤、安装和使用,化学试剂的取用、称量、加热、过滤、蒸发、集气和溶液配制等一系列操作方法,以及书写实验报告等。目前的教学现状是:列操作要点,背注意事项。这就造成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低下和不规范,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是相违背的。我在实验教学中对基本操作的要求是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及时纠正每个学生的操作问题,虽然花的时间比较多,但“磨刀不误砍柴工”,一旦熟悉了基本操作后,学生在后续的实验探究中就会得心应手了,操作得到规范,能力得到提高。

2、多做一些补充实验

实验的基本操作是上好实验课的前提,书本中基本操作都是提纲式的,对不规范的操作鲜有提及,我们可以通过补充实验去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对量筒读数中的俯视仰视的问题,很多老师都会将结论总结出来,直接让学生记住。而我们的做法是:在实验中让三个学生为一组,一个学生正常读数,一个同学仰视、一个同学俯视,量取的结果三个同学进行对比,让他们讲实际操作过程,再以简单示意图来分析他们的操作,这样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印象就会深刻,也不会乱了。

3、创造机会给学生动手

有一句格言很恰当地表达了亲自动手做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而操作能力的培养,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我们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如在后面课堂教学的一些演示实验中,能让学生动手的都让学生动手。比如:加药品、加热、连接仪器等都让学生上讲台操作,这样能让其他同学观察他的操作是否规范,也能吸引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我们能分组实验的,我们都会让学生去实验室实际操作:比如水的净化课题中的所有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的药品探究,还有燃烧条件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研究,指示剂的制作,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化肥的简易鉴别,纤维鉴别实验等等。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动手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对于这些知识的掌握更加有效。

二、注重探究实验,培养自主探究、创新能力

有效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而且有利于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其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我们的要求是教材出现的探究实验一定要探究,没有规定要探究的也要想办法创造条件去探究。最好放手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主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有效体现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探究灭火的原理实验,大部分老师直接在讲台操作演示实验,学生没有探究过程,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填写表格。这个实验没有趣味性,也没有很大的意义。

我们的做法是设计为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怎样可以使一支燃着的蜡烛熄灭,有哪些方法?

提供实验用品:大烧杯、抹布、碳酸钠、稀盐酸、水、剪刀

在教學过程中,点燃六支蜡烛,启发学生思考:可以用什么方法使蜡烛熄灭?想到的同学(6个)依次上来自己操作,并解释原理。

1、吹灭

2、用剪刀剪断棉线

3、往火焰上倒适量水

4、将蜡烛放烧杯中,在烧杯中加碳酸钠和稀盐酸

5、抹布扑灭

6、将燃着的蜡烛上罩一个大烧杯

在教学中设计的教学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多思考、多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而不是直接看现象和记结论,也更加体现了核心素养从实践层面的激励创新。

三、培养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化学实验是掌握化学知识的入门向导和手段,学生以实验事实出发形成化学概念,上升为化学规律,进而形成知识网络。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是实验教学的基本步骤,在同中求异议,异中求同的比较,再到知识间的概括和总结,在这些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1、培养比较思维

比较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基础,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研究对象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利用科学思维对搜集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逻辑加工的方法,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在创造性思维中居于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联想、启发、假设、解释和模拟等多种功能,对于创意主体的灵感和直觉思维的产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教材的很多实验可以通过这样的思维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比较,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硬水软水的鉴别,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燃烧与灭火条件的探究,金属活动性实验探究,第九单元物质溶解性比较等等。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总结对比实验的作用与特点,从而为他们以后的自主探究打下基础。

2、培养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的思维

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去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比如前两年出现的“服务员误倒酒精,致吃烧烤女生被大火包围”事件,对于此事件的发生,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的同时,可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怎么灭火?培养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注意安全:使用酒精燃料的火锅,添加酒精或其它燃料时,必须等到火彻底灭掉再添加。)平时我们在教学中也不断灌输,要学生注重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思维的习惯。

四、注重家庭实验,将课堂向课外延伸

初三化学人教版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就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为我们展现了大量熟悉的生产生活素材,除了设计较多的探究实验外,还设计不少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小实验、小问题。而这部分的内容很多老师都是忽略的,其实它是中学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补充和延伸,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的有效手段。比如自制酸碱指示剂,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物质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并完成了相应物质的检验,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中不但学习了化学知识,还体验到了化学实验之美和探究的乐趣。还有更多的家庭小实验由于家长的合作使家长与学生的互动得到了加强,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通过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理论基础,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形成价值观,所以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尽可能发挥实验教学的综合效应,来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秋明讲座《初中化学在实验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2017年

[2]卢秋萍.试析比较思维的科学发现功能[J].中国科技奖励,2007(5)

猜你喜欢

探究实验逻辑思维初中化学
在“探究实验”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情智能力
气泡的速度探究实验的改进研究
加强实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
探究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通过认知规律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刍议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