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分析女性幸福婚姻

2019-10-21热娜古丽艾买提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后现代

热娜古丽?艾买提

摘 要:后现代论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女性主义渗透到心理学的很多分支学科,逐步发展成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为心理学提供了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在建构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知识理论体系过程中,女性幸福婚姻成为了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尤为关心的议题。由于传统文化中的本质论、二元论等思想的影响,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层面对幸福婚姻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自我弱化”的认知模式非常普遍,从而影响女性幸福婚姻和生活质量。本文以分析影响女性幸福婚姻的因素为出发点,尝试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为女性追求幸福婚姻、改善婚姻质量寻求答案。

关键词:后现代 女性主义心理学 幸福婚姻

引言

随着世界各地女权运动不停地发展,女性问题引起很多研究者的关注。女性主义心理学源于20世纪初的西方社会女权主义思潮,也是女权运动的发展产物,是女权运动在心理学领域所取得积极成果(郭爱姝,2006)。女性心理学不仅仅是一个学术活动,它同时也是一场政治运动。它的目标是“为了”女性而研究,而不仅仅是“关于”女性的研究。因此,女性心理学的价值色彩是明显的,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揭示压抑女性、病体化女性的社会条件,促进妇女的真正解放(叶浩生,2004)。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层面批判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论述。后现代女性主义最痛恨的是父权制文化,男性中心主义对女性的影响可以说是最致命的。由于长时间的男性中心主义为典型特征的性别化的文化,男性在家庭中占绝对主导的地位,将女人看作是次要的、男人的一个旁枝末节、男人的派生物等,女人从根本上是依附于男人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部分女性一直以来对婚姻持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而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观点恰恰为这些女性追求和享受幸福婚姻提供帮助。[1]

婚姻幸福是处于婚姻关系中的个体对自身婚姻状况的总体性的心理体验。它不仅是对婚姻状况的客观事实的判断,还是对于婚姻状况的主观感受的评价。其在个体身上所体现的是一种建立在婚姻满意基础上的但却更积极的心理感受。可以看出婚姻幸福同婚姻质量、婚姻满意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强调个体内心更积极的体验和感受,所以它也可以称之为婚姻幸福感(王嘉顺,2008)。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的婚姻,但有研究发现,在未婚人群中,女性的幸福感在不同时期均高于男性,已婚人群中,男性与女性的幸福感基本相同,只是在对十年前幸福感的回忆上,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吴丽民,陈惠雄,黄琳,2007)。姚学丽(2009)用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个案访谈和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婚姻的缔结、夫妻关系和婚姻的终结三个方面更加全面地了解女性婚姻影响的现状,发现女性在实践服从的过程中承受了较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值得一提的是 ,国内社会学研究者徐安琪等人所做的一项颇有影响的研究表明 ,目前只有3%的中国夫妇的夫妻关系可以称得上是高质量和完美型的(徐安琪,叶文振,1999),这数据现在可能有很大的提高,但仍暗示着女性在婚姻中的幸福指数不容乐观。那么,究竟哪些因素影响着女性幸福婚姻呢?[2]

习近平总书记与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认真研究家庭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推进家庭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发表的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主题演讲中还指出,在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每一位妇女都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的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位妇女享有追求幸福婚姻的权利。那么,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提高妇女的婚姻幸福指数?后现代女性主义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婚姻家庭咨询等发展趋势给我们提供了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对以上问题寻求答案的可能性。因此本文尝试从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视角为女性追求和享受幸福婚姻、改善生活质量提供建议。[3]

一、女性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分析

影响女性幸福婚姻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尝试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三个角度分析女性不幸福婚姻的原因。

1.身体上的自卑感可能是女性不幸福婚姻的生理基础

全世界女性生理结构上是一样的。由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特点,西方传统的语音中心和逻辑中心主义认为女性身体是男性生殖器官的客体和性欲发现的对象。男性在性行为上这种绝对的霸权地位是女性身体自卑感的根源。这种根源可以说是全世界女性共有的特征。女性身体上的另一个结构特点使得女性具备生育能力,而传统男性中心主义将女性当作生育工具从而完成传宗接代的使命。男性也持类似的价值倾向,因此没有生育能力或者没能生男孩的女性面临离婚或者忍受婚姻中的第三者。这种遭遇成为女性身体自卑感的外在原因。弗洛伊德的阉割情节理论和阴茎嫉妒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种自卑感的发生机制。以上表述中不难发现,传统思想对女性身体的侮辱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只有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中建构新的女性生理知识才能让女性从身体自卑感中走出来,从而為女性的幸福婚姻找到新的路径。[4]

2.盲目的隐忍可能是女性不幸福婚姻的心理基础

女性在观念、穿着、决定权、外出和性关系等多种实践活动中都表现出隐忍的品德。这种品德使得女性不想让自己的家庭不完整,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是离婚后男性再婚是容易的事而女性再婚却相当不容易。所以女性容忍丈夫的懒惰、暴力,甚至婚外情。在这种盲目隐忍的实践服从过程中女性承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从而身心健康出现严重的问题。这进一步强化女性对婚姻的恐惧,无法积极地看待自己的婚姻,最终成为幸福婚姻的悲观主义者。由于这种恐惧,女性反过来更依赖丈夫,想尽一切办法表现最好,这种被动而无奈的选择更让女性的精神崩溃,所以婚姻成为她们的“精神墓地”。[5]

3.传统文化的无形压迫可能是女性不幸福婚姻的社会文化基础

研究表明 ,性别是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婚姻状况对男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基本上是正向的 ,而婚姻状况对女性群体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负向的(邢占军、金 瑜,2003)。离婚问题上,男性的特权一直以来十分明显。随着国家法律意识教育的普及,现在的妇女婚姻完全得到了法律保护。国家意志的接入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思想观念虽然有了极大的转变,但仍有女性受这种思想的影响,恋爱和婚姻中得不到自由,不得不接受类似包办的不幸福的婚姻。

二、女性追求幸福婚姻的新视角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经典的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生理、心理、社会层面只是给我们提供了分析女性不幸福婚姻的一个视角,现实中女性不幸福婚姻可能有更多错综复杂的原因。同样,追求幸福婚姻的道路上女性有很多的途径和选择,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只是作为一种研究范式,挑战不合理的传统文化思想,使得女性问题彻底走出“男女二元区分和对立”思考模式,为女性婚姻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6]

1.改变女性身体 “客体”和“他者”的认知是女性幸福婚姻的核心

女性身体自卑感是传统社会性别观强加给女性的产物,后现代女性主义对于传统女性身体的论述的解构,目的不是在于将女性重新作为一个“种类”而被界定,而是走出一切将女性身体视为“客体”、“他者”的不平等的约束。Diana Elam用“堕入无底深渊”的策略来解释女性无限的可能性,同时认为这是女人和男人身体一样无区分地实现一种自由活动的重要途径。为此,女性应该首先认同自己的身体、尊重自己的身体,努力展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女性勤劳、贤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智慧营造幸福美满的家庭。

2.女性主义积极心理学能为女性幸福婚姻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撑

女性主义心理分析、女性主义家庭治疗等是女性主义心理治疗在后现代理论的推动下临床心理学领域内取得的突破和发展,这对女性婚姻心理辅导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追求幸福婚姻首先走出过去历史文化给予女性的阴影心理,为此我国女性可以走出家门用临床心理学的家庭心理治疗清理内心压抑很久的不满、无奈和无助。然后用积极心理学治疗观为基础营造幸福婚姻。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在短短的三十年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其核心主要集中在克服不平等的男性中心主义,但从长远发展来看这是远远不够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更多的汲取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的丰厚的成果,将其应用在解决女性问题,特别是女性婚姻问题上。积极心理学是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女性的幸福婚姻应以对过去满意的体验、对现在快乐的体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体验为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积极品格。盲目的隐忍引领女性走上悬崖,而积极的品格帶给女性的是理想的幸福婚姻。[7]

3.后现代对传统文化的博弈给女性幸福婚姻创造了良好社会基础

后现代文化的“反文化”是彻底否定和批判传统文化为其基本原则,但人类文化的发展不是纯自发的和完全自然的而是经过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和对于外在事物的反思过程。高度成熟化的人类文化是很难超越的,挑战传统文化不是那么容易。后现代理论的珍贵和伟大之处就在于明知超越的困难性却仍然超越和批判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高宣扬,2016)。中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型,但是让女性完全改变思想,在婚姻中体验幸福、感受快乐,真心的将家庭和丈夫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当然,后现代论已经为女性追求幸福婚姻开辟了一条道路,能否智慧的利用是对女性的很大考验。由于混淆、误解,部分女性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精辟的部分看成是落后的,从而盲目的跟从当代西方社会以身体叛逆为中心的社会文化。有的女性受这种文化危机的影响,喊“女性身体自由”口号,完全违背了中华优秀文化中的“自爱、自重”精神。女性可以接纳后现代主义合理的部分,更要传承和保留中华文化的精髓,这种折衷主义的思路才是女性幸福婚姻的保障。

结语

后现代心理学是在心理学面临着分裂和破碎、脱离社会生活等尴尬处境和困境时期出现并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和视角。女性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组成成分,对心理学的影响更为突出。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对临床心理学的影响最为突出,形成了女性主义分析治疗、女性婚姻家庭治疗等女性问题的治疗方法。随着这种治疗方法的普及,女性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有了新的解决路径,女性追求幸福婚姻、提高婚姻质量成为可能。后现代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而女性婚姻问题多数是历史文化遗留下来的,后现代女性主义心理学只提供一个思考视角和分析范式,能否成效只能在实践中验证和探索。后现代女性主义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更多的汲取积极心理学、幸福心理学的丰厚成果,更为女性幸福婚姻提供更大的帮助。我们坚信,随着这些心理学知识的普及,每个女性对生活的态度将会越来越乐观并且能够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进而加强夫妻之间的沟通、理解和接纳,促进婚姻及家庭的成长,最终提高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参考文献

[1]郭爱姝.女性主义心理学[H].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理论与流派[H].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68.

[3]王嘉顺,农村留守妇女婚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基于广东五市的数据分析[J].南方人口,2008,23(4):50-57.

[4]吴丽民,陈惠雄,黄琳.婚姻、性别与幸福[J].浙江学刊,2007,(01):220-225.

[5]徐安琪叶文振.中国婚姻质量研究[H].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6]邢占军、金瑜.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3(6):1056-1059.

[7]池丽萍,中国人婚姻与幸福感的关系:事实描述与理论检验[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6、(1):145-153.

猜你喜欢

后现代
赛博朋克电影的美学与文化建构
符号像落叶般飘散
90后现代病症
不重样的千纸鹤
现代舞艺术的源流与特质分析
后现代视域下的网络综艺节目及其反思
新古典主义家居风尚
中国企业将会“后现代化”
第九届全国美展雕塑展的后现代思考
进入后现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