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脊梯田景区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2019-10-21凌坤容
凌坤容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成就中,我国旅游业大有作为,龙脊梯田景区利用自身资源发展旅游,推动地区实现精准扶贫。文章对龙脊梯田景区的资源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民族文化受到挑战以及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化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建议,以期助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龙脊梯田;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4-0382-02
1 前言
在物质生活充裕,精神世界获得解放的今天,外出旅游成了人们休闲放松的一种手段,借势全域旅游的蓬勃兴起,主题公园、生态旅游等旅游目的地破题而出,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将广西桂林市龙脊梯田列入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名录①。该景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区,是我国中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项目,拥有规模庞大的梯田景观、数量繁多的自然资源、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龙脊四宝和独具特色的传统劳作工艺等旅游资源。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火爆,龙脊梯田在网上已成热搜,国内外旅游者对该景区关注度较高,如何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将其充分融入旅游活动中,实现龙脊梯田景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2 龙脊梯田景区旅游资源情况分析
2.1 区位、交通条件
龙脊梯田景区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距离县城22公里,距离桂林市80公里,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医疗卫生条件较差。景区内交通不方便,旅游旺季期间严重影响游客的进出,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弱。在2017年10月6日,一则关于龙脊梯田旅游者的救护新闻被报道:在龙脊梯田景区等候缆车时,一位60岁左右的老人突然晕倒,但由于救护车堵在了盘山公路上,至少三个小时后才能到达景区,最终老人失去了生命。该则新闻凸显了随着该地旅游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景区交通等基础设施迫在眉睫,给旅游者增加安全保障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旅游消费体验。
2.2 资源组合度
(1)文化底蕴
從史料记载中我们得知龙脊梯田自元朝始建,于清初完工,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农耕文明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②。文化的价值是无穷的,在旅游业日益发展的今天,龙脊梯田的文化精髓应该在保存其“真实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用表演展示等舞台形式把当地文化呈现给游客,并进一步挖掘梯田文化内涵,将龙脊梯田打造成为集农业观光旅游、农耕文化体验项目以及康体养生于一体的深度旅游胜地③。
(2)民族、民俗文化
龙脊梯田景区居有壮、瑶、苗等少数民族,各个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和风俗习惯,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龙脊梯田景区多元的文化。近年来,景区都会举办一个龙脊梯田文化节,节日的主题大都以祭祀祖先或者农业生产为主,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通过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民俗节目,向游客展示原生态的民族风情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以龙脊梯田景区文化教育为背景的主题片《希望》在国内外热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3)自然资源
龙脊梯田地处亚热带地区,山地气候十分明显,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较好的条件。景区内居民的农业种植主要是以水稻为主,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水”的龙脊水酒,与辣椒、云雾茶以及香糯堪称“龙脊四宝”,成为景区的土特产品。
2.3 开发建设成果
目前,生态旅游发展带动精准扶贫在该地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当地政府等部门对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给予的更多的关注和福利支持,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相关产业的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部分居民的就业压力。期间,为了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当地居民把自己的住房改造成为富有特色的家庭旅馆,以至于近年来该景区民宿数量不断上升,促使许多热衷于民宿研究的学者慕名而来。
3 龙脊梯田景区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欠缺一定的管理制度
老人与小孩是龙脊梯田景区的常住居民,与外部交往甚少,因此接受新兴技术媒体的传播较慢,交通等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旅游接待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制约该地生态旅游的开发。此外,景区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村民们为了提高旅游住宿接待的能力,对传统的建筑一味地进行了改造,在这一过程中,丧失了古代建筑韵味的同时,建筑用地占用梯田、梯田与旅游生活用水冲突、生活污水对梯田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梯田的维护程度下降等一系列情况相继发生。此外,旅游收益分配的不公降低了居民运用自身条件挖掘旅游资源,不利于该景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2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民族文化受到挑战
目前景区内提供的旅游设施及服务大部分只能满足纯观光型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可提供给游客体验的项目极少,强化旅游产品的体验化,加强旅游者感知价值的创造是未来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
为了满足更多旅游者的需求,景区开展民俗文化的相关旅游活动中,极大一部分是表演倾向,缺少体现居民的“真实生活”,使其变成完全的商业活动,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这一过程中,龙脊梯田景区淳朴的民族风情、特色的民族服饰及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本地特有的民族元素已经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甚至已经出现了两种的融合。
3.3 旅游纪念品缺少特色
在龙脊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商店里,能买到的纪念品与在桂林市区的大同小异,如桂林山水水墨画和明信片、木梳、辣椒酱及各类桂林土特产,一定程度上缺少新意,不具备景区特色。因此游客在龙脊梯田景区整个旅游活动中,只是在“吃、住、行”这几方面花费得较多,在“购、娱”方面花费得挺少,想挑选些该景区特色的旅游产品有一定的难度,少之又少。
4 龙脊梯田景区旅游发展对策建议
4.1 完善基础设施,规范管理制度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等基礎设施的完善对景区旅游发展来说是硬性条件,有利于提高景区旅游接待能力,实现整个景区的共同发展。同时,成立相关组织部门来制定条例,加大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监管力度,着力做好村寨建设规划,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生态旅游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并把梯田的维护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利益分配中,树立“当地居民利益第一”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协调好与政府、旅游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
4.2 优化旅游资源开发,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
景区可以借鉴“前店+后园”的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开发利用景区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前店可以是龙脊梯田景区的盈利中心,由住宿区、餐饮区以及购物区组成,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的要求,后园打造农业生态园,有种植区以及养殖区等,有利于居民文化保留其“真实性”,同时旅游者可通过参加体验项目,有助于建立起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的欣赏,促进居民更加自觉地保护当地文化,保留民族建筑特色的“真实性”,注重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打造景区独具特色文化。
4.3 旅游纪念品特色化
(1)注重景区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区,景区拥有规模庞大的梯田景观、数量繁多的自然资源、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龙脊四宝和独具特色的传统劳作工艺等旅游资源,可以对景区中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建筑艺术等因素进行提取和转化,通过计算机制图和艺术设计等手段,进行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最终设计出龙脊梯田景区集“代表性”“实用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产品,使“具象化、物质化的文化”能够为购买者提供更多元的购买价值和使用体验的同时实现景区旅游业的创收。
(2)体验设计
现代旅游业发展更加注重让游客参与,旅游的核心就是体验,亲身体验民俗文化,亲眼去感受自然美景,因此旅游纪念品销售店可增加体验区,手把手教游客做纪念品。游客亲身体验其中的乐趣,其成果注入自己的感情和辛劳纪念价值更高,通过多种手段将文化和旅游进行结合,使景区的旅游吸引物传统却不陈旧,努力创新景区给予游客的体验方式,获取更多的关注。
5 结束语
从“吃住行游购娱”到“商养学闲情奇”,旅游的升级换代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快。在对龙脊梯田景区调查研究的这段时间里,我感受到龙脊居民淳朴、好客的特点,了解到景区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坎坷与困难。研究可能还不够深入,但总的来说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这一过程还需要发挥旅游者、景区居民以及政府多翼并举的作用,助力龙脊梯田景区打造桂林独具魅力的生态名片,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促进更多的旅游者“走进来”实现生态旅游带动该地经济增长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注释:
①刘喜华.生态旅游农庄开发及游客消费特征分析[J].中国商论,2017(01):56-57.
②陈素平,梅雨晴.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探究——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J].创新,2017,11(04):78-89.
③陈炜,高翔.旅游开发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研究——以桂林龙脊梯田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04):5-9+22.
参考文献:
[1] 何顺.广西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社区营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
[2] 秦初生.论龙脊梯田景观的生态中和美育价值[J].旅游论坛,2017,10(06):22-27.
[3] 陈素平,梅雨晴.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探究——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J].创新,2017,11(04):78-89.
[4] 贺剑武.桂林龙胜龙脊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农业考古,2010(04):178-180.
[5] 吴忠军,张瑾.旅游业发展对山地少数民族村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以广西龙脊梯田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8(05):891-896.
[6] 张瑾.龙脊古壮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开发对策[J].管理观察,2008(13):205-207.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