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2019-10-21韩玉叶
韩玉叶
摘 要:近年来,各学校面对较大的升学压力,使应试教育逐渐走向了极端,在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种种问题,许多语文教师也感到无所适从。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素质教育 必要性
一、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脱节
笔者一次外出培训时,看到这样一幅画面,教室前面有一副对联:“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学生的课桌上和课桌旁堆满了小山一样的课本和各种资料,学生们都在埋头做习题。这样的教育状况学生难免不被“培养”成书呆子,难怪一个学富五车的研究生会被一个学识浅陋的小女子拐骗,有人感到诧异和不可思议,这有什么奇怪的,应试教育培养的不都是这样一些高分低能、只能纸上谈兵的“佼佼者”吗?所以让学生进行直接的社会实践是必要的,也是极为重要的。我平时特别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定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感觉和体味到生活的乐趣。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语文教学的活水也应在生活之中,活则新鲜、畅快、久远,语言文字应来源于生活,所以,学好语文应该先回归生活。别错误地以为这样会浪费光阴,收效甚微。要知道书本知识只是“一碗水”,课外学习才是“江河湖海”。所以有机会应该多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
二、学生语文功底薄弱,阅读量少
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阅读量少,写作量少,习题资料却比较多。大量的习题训练占据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还要上各种辅导班,一天下来,弄得形神俱疲,不要说没有空闲时间,就是有一点点,不是睡觉,就是看电视、打游戏,很少看书。而语文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被老师的繁琐分析和频繁的提问占去了,现在的学生平时积累太少,文学感受能力下降,知识面越来越狭窄,缺少阅读,对语文教学是釜底抽薪。应该让学生大量阅读文学作品,唤醒他们对真善美的向往与感悟。青少年时期如果没有在文学海洋里遨游过,其心灵就会干枯,这个缺憾是长大以后无论干什么职业都难以弥补的。[2]让孩子们成为读书人吧!别成为习题人,将书本还给学生,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多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让学生在中外优秀文化遗产中尽情徜徉、思索并吸收、消化,学生会受益终生。[3]
三、重术轻人,偏离培养目标
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课上过多的讲解、提问、板书,不但没有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而且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比较低,学期末为了考个好成绩,不被领导们歧视,不再受罚,多方找资料找题,弄得疲惫不堪。这样,不能让学生独立思考,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作文模式化:大多数教师讲作文一般先讲范围后教方法,或者让学生背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却忽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在无形中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些假话、空话、套话,不是真实心声的流露,很容易导致学生双面人格的形成。
能力训练机械化:强化训练,生搬硬套。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被忽略,教师却成了解题的“操作工”,学生成了做题“机器人”,将最具趣味的语文教学变成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4]
四、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应试教育,带来一系列的恶性循环,语文老师要做大量习题,要挖空心思、想方设法向学生解释清楚,花费大量时间,辛苦异常,结果却事倍功半,导致语文老师没有时间去钻研教材,更别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普遍现象。
现在的语文教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请看一个小学语文课堂教育片段:教师问:“我们头顶上有什么?”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天花板?”“不对。”“屋顶!”“不对。”“天空!”“白云!”“不对。”大家全都睁大了疑惑的眼睛。“蓝天!”教师说,“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學习蓝天的‘蓝字。”自以为高明,然而有多少灵性被扼杀呢?孩子是一张白纸,作为教师不能在上面糊涂乱画,有些教师的言行是会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师从事的是良心活儿,我们要做到问心无愧。一个教师如果不养成读书的习惯,几年之后,面对新课改,他会感到无所适从。所以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会与时俱进。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要突破困境,从泥淖中拔出脚来,必须立足于素质教育,牢固树立“育人”的观点。要知道,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注意教师自身的修养,不断提高、完善自己。语文教学要突破应试,必须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其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当今世界格局下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问题[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
[2]程红兵.语文教育过程应该符合人的发展规律[J].中学语文,2000.
[3]赵巍.语文教学“读”占鳌头[J].学周刊,2010.
[4]于漪,程红兵.语文教改必须扎根于现实的土壤——20年语文教学的回顾与反思[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