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三地理试题讲解课的思考
2019-10-21吴发秉
吴发秉
摘要:高三这一年,学生在做题中度过、在习题中成长,在习题中增分为学生的主要目标。针对试题进行讲解,便成了教师这一年的主要任务。如何使讲解课更高效、更有意义和价值是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文章提出教师可以通过考试中学生的解题思路分析,反思教学行为,采取应对策略的方法,提高试题讲解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习题;讲解;思路;高三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3-00153-01
1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阅卷中笔者发现某文综卷第11题失分严重,于是从学生角度分析了解题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学生以后考试重蹈覆辙。
某文综卷第11题如下。
某区域等高线如图所示,读图回答11题。某游客拍摄古村落全貌,最佳地点为
A.① B.② C.③ D.④
正确答案为C。但40%的学生选A项,43%选D项,为何呢?
笔者从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可能从等高线数值变化得知④或①处海拔比古村落位置高,凭借经验认为“站得高,看得远”,但忽略了“站得高,不一定看得全”的道理。
①处在村落后面,可能只拍到山谷村落后排房屋和山脊这边村落,山脊另一面无法拍摄到;④处地形部位应当是山顶附近位置,并非山最高点③处位于等高线900米以上山脊,隔河与古村相望,可拍摄村落全貌,距主干道近,因此③乃最佳位置。那么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应对这类生活化试题?
2试题讲解策略
2.1经典题目案例法分析,知地明理
案例法是围绕一定目的,把真实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思考分析和决断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师生分步实施:
(1)出示典例: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判断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过往H处车辆为何处?
分析:该题得分率很低。实际上,从图中E、F、G三处目测H地公路上车辆,只有G处一览无遗。E、F两地和G地海拔高度大致相当,但前者其目力所视方向上有高起的山脊挡住视线,H地是其看不见的“死角”。
(2)案例探究:等值线图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应如何处理。
(3)命题意图:探究等值线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分析地理事物的方法。
(4)解题思路:同幅等值线图相邻两条等值线有相等或等差两种情况。
2.2生题型一一组织学生讲题,教师启发
近年高考题型发展变化趋势是综合题部分常出现“生题(型)”。学生得分率会受影响,优秀生发挥不出水平,后进生干脆看到就放弃。如何对待试卷中“生题(型)”?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方案:请基础较好的学生谈一谈,也让束手无策学生讲一讲,然后一起总结解决“生题(型)”一般模式。
2.3综合习题一一教师精讲,“舍得”讲
讲解课重点在于“讲”。要讲究策略与方法,做到突出重点、详略得当,根据学生情况,讲解内容有所“取舍”才有所“得”。“讲”要“精”,要讲到位,讲出重点难点,切中要害。
在“讲”的过程中,不能光提供正确答案或简单讲述解题思路,而应引导学生在对题目分析过程中,巩固和完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课时限制,讲评不可全而讲解试题,应采取精讲的方式。对于共性问题、典型试题、综合习题以及解题思路等不同类型内容采取不同方式。
(1)共性问题重点讲解。试卷中学生存在共性问题,说明学生知识点上有遗漏或认识程度上有障碍,遇到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应该作为重点讲。(2)典型试题运用变式讲解。当学生在答卷中遇到某些问题无法解答时,可适当改变已知条件,把难以理解的变成简单易懂的条件,改变思维方式来解题,可获意想不到之功效。(3)综合试题进行拓展讲解。试题因受卷面、时间等限制,不可能涉及所学知识的全部。教师讲评一定要由点到而,形成知识体系,拓展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通过反复练习,锻炼地理学习能力和运用地理的能力。
2.4静心反思,逐步提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养成反思的习惯,有助于自身的提高。试卷应答的水平高低,与师生都有关系,双方都应反思总结。
(1)教师课后及时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首先于教学成功之处,注意不断总结、提炼、升华,利于指导今后教学。其次不回避教学中的问题,可能是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不够造成,可能是教学方法不合实际造成。教师应正视不足,及时反思,纠正失误,提高教学水平,赢得学生信任。
(2)学生总结失分原因,提出努力方向。失分是知识欠缺还是能力不足?是审题失误还是心理紧张?通过错误原因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认清今后主攻方向。
作者简介:吴發秉,男,教师,研究方向:高中地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