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之路径初探
2019-10-21李英哲
【摘要】: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情感上出现文化自信缺失的情况。高校社团建设是校园文化创设的最佳载体,作为第二课堂的引领者,高校社团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注重文化自信意识的培养,积极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本文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探索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有效对策,希望为高校社团建设贡献力量。
【关键词】:文化自信 高校社团 路径探索
一、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學生社团的必要性
大学作为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段,培育文化自信更应成为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学生社团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大学校园里,近乎全部学生都会有参加自己喜欢或者感兴趣的社团,大学生社团不应该再是象牙塔深处的一个亮点,它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健康发展的有利平台。学生社团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一个锻炼的机会更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走向社会,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提供支持。目前高校建设的根本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纵观历史发展规律,任何国家与民族的复兴与强盛,都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以文化自信为底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实现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当前高校中并没有专门的文化自信教育的课程,就需要在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中展开文化教育,由此看来,从社团建设角度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十分必要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文化自信意识不强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文化自信的内涵了解的不是很透彻,甚至于有些同学都没有听说过文化自信这一名词。大学生在大学以前更多注重应试教育和分数至上的观念,家长存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思维教育误区。导致大学生只关注考试的重点内容而忽视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现阶段很多大学生人文素养严重缺乏尤其是理工科类学生,平时只注重动手能力,理工科、自然知识的学习缺少了人文、社会知识的应用。高校也是更多注重应用型学科的安排,将社科类课程作为选修或者普及类课程不做重点要求,学生们对于课程内容也是处于应付式的心理。这些错误观念和心理的存在限制了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2、传统文化认同感弱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的飞速发展,文化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风俗文化。而外来西方文化也逐渐进入并大肆充斥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大学生由于尚处于刚刚迈入社会的阶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在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很多方面尚未成熟,对于事物还不能做出清晰而准确的判断,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对于外来事物的新鲜感使得当代大学生们逐渐疏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而更愿意接受外来文化,热衷于追去外来文化。近年来,大学生对于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的热情远远高于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这就是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的一种具体表现。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也近乎一无所知,反倒是对于西方一些节日具体时间,历史由来熟记在心。总之,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越来越弱,对西方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已成为高校在育人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3、文化参与积极性差
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具有极强的自我导向。对于文化欣赏方面很多学生更愿意去追网络电视剧,去听各种流行音乐会追求所谓的潮流时尚却不愿去欣赏传统文化演出。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社团文化传播情况欠佳,大多数学生对于社团举办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感兴趣,参与度和积极性也不高。
大学生是一个张扬个性与自我的群体,大学生更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自己喜欢的活动和娱乐,组建的活动社团更多目的在于娱乐活动而缺少了相关的文化引领。例如,网游社团注重的就是几个同学打游戏,动漫社只是一群同学一起看动漫,动漫表演,并没有达到文化引领的目的。
(二)问题的成因分析
1、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的繁荣发展将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从古至今,我们都不难发现一个地区文化是否繁荣,主要由该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物质和精神文化内容越丰富、越成熟 文化内容越丰富、越成熟,反过来推动该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人们对本地区文化认同度越高,文化创新能力就越强,文化自信将油然而生。
当前我国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转变经济增长由高速转向稳步增长。虽然改革开放 30 多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国人口众多、贫富差距较大的基本国情没有彻底改变。文化发展仍受到一定的制约,以及当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大学生对文化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产生困惑和怀疑,导致文化自信意识不强。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市场经济追求效率,主张竞争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文化产业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追求短平快的发展模式和消极方面也会诱发各种不良思想,滋生各种不良现象,带来了一些不良文化,造成大学生在文化价值认知上产生困惑,质疑优秀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困惑导致大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知感低下。
2、学校文化教育价值的影响
从新中国建立初期至今,有长达几十年的时间,我国的教育价值取向受到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一味追求教育为经济服务,强调知识本身带来的经济效益及高等教育追求对人才培养的效果。在我国教育理念中,重理轻文的现象尤为突出,对重理轻文教育价值理念的推崇,意味着对文化发展的损害和削弱,严重损害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宣传、弘扬和创新。
当前大学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缺少。拥有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学科主要集中在文学类专业,其他部分人文社科类专业及理工科类专业必修课程几乎没有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部分学科只是在大学语文等公共课内渗透一点点传统文化内容,除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缺乏和傳统文化教育内容稀缺的情况外,还存在传统文化教育实践课程严重缺乏的现象。
对于学校来说对教育效果的重视远远高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特别是理工科的大学生选择参加活动或比赛重视程度取决于该活动对自己的直接有益程度。因此,他们都对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和相关活动比赛较为重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较为漠视,也几乎从不愿意主动参加例如书信写作,演讲,读书交流这些活动和比赛。对于文化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三、文化自信融入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路径探索
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一种坚定信念,积极认知中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种文化自信的认知,也就谈不上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即使想参加文化实践,没有对文化的正确理解和认知引领,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高校首先要调整自身的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各个专业的均衡发展,加强社会科学知识学习在学生日常学习中的重要性。学校要对学生社团进行相关审核和指导,要有专门的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社团活动观念。作为大学生,要通过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逐步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并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以贯彻,以落实到实处,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的意识。
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学生学科背景不同,要使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同时提升自己的文化情怀,学校应该鼓励帮助学生建立涉及科技、文化遗产等各个方面的兴趣活动社团,以便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高校在建设学生社团时应该考虑到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需要,使学生社团更具生命力,同时创新学生社团活动,让社团活动内容更生动、更有趣味性。可以建设具有特色的国学社、民乐社、古典文化交流社团等。在学校里也可以设立例如博雅居、静心堂等不同的具有文化氛围的社团活动室。校园文化建设灵活、广泛、多面,影响力辐射强度大,高校应积极挖掘学生社团的潜能,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四、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筑梦者,加强文化自信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承担起新时代文化强国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以高校学生社团为有力抓手,将加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为前提,将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奋斗目标,凭借丰富多彩的校园社团活动为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努力使学生社团在新形势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妍.李庆霞.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精神家园“意义”层面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5):116-118.
【2】王新燕.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N].光明日报,2013-4-7(7).
【3】江晨菲.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4】项久雨,吴海燕.培育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6(10):18-24
【5】印亚军,徐惠忠.文化自信: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石[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06):23-26.
作者简介:李英哲(1994年—),男,汉族,辽宁本溪人,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