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探讨
2016-11-23王云羡刘娟娟贾云燕
王云羡 刘娟娟 贾云燕
摘 要: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在高校这一主流的知识传播场所进行道德教育。目前各类高校中,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是一个被众多学者、教育人士所关注的课题。本文从组建各种类型高校社团和组建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范围的社团活动两方面来探讨高校社团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推动。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教育;高校社团;社团类型;社团规模和活动范围
道德教育是高等教育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在高校这一主流的知识传播场所进行道德教育。目前各类高校中,如何有效地对大学生实施道德教育是一个被众多学者、教育人士所关注的课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追求的目标和效果不仅是为了达成大学生对符合社会主流价值思想道德相关知识及行为准则的了解、熟悉和认知,而是为了达到大学生对这些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主流思想道德观的认同、内化,从而最终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因此各类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一课程。但是从教育的效果来看,仅有系统的课程教学这一单一的方法、途径不能达到所预期的目的。从经常出现的大学生不道德现象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寻找更加丰富多彩和有效的德育实施方法显得十分必要。
高校社团是高校一种特殊的群众组织,是大学生依据个人兴趣、爱好、特长、或自身需要等,而组成的自主开展学生活动的志愿性团体。学生社团具有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高校社团活动融入、渗透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教育内容;融合了看待问题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因此高校社团活动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大学生在道德上实现个体道德社会化。如何更好地发挥高校社团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成为了本文探讨的问题。
一、组建各种类型的高校社团
大学生参加社团主要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为了更好地推动和发挥社团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高校应组建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社团。在高校所组建的社团大多数以艺术类、体育健身类为主。艺术类社团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艺术方面的兴趣爱好,在专业学习之余,社团一起参加体验活动的乐趣,既陶冶情操,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体育健身类社团所组织的活动比较注重趣味性及强身健体的意识,一般以举办全校性比赛及定期训练等集体活动为主。这两类社团都是以群体文体活动为主,这种社团在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主要培养了团员团体协作、集体主义的精神,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形成了社团内一致认同的行为准则,有助于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内化。
为了给大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和不同的社团体验,更好地推动高校社团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作用,除了艺术类、体育健身类的社团以外,高校还应组织其他类型的社团,尤其是公益服务类、政治思想类等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主要以进行一些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类活动为内容而组建的社团。此类社团主要是利用大学生的课余和闲暇时间进行环境保护、义务劳动、献血、扶贫、支教、社会调查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是校园文化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平台,在进行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内化,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升华,从而改善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水平。政治思想类社团是高校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又一平台。这类社团主要在于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使大学生必修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两门课程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和进行理论—实践—理论的学习,从而更有助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理解,更有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内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类社团在高校社团中的数量不多,高校应积极扶持和引导此类社团的建设和和发展。
二、组建不同规模,进行不同范围的社团活动
高校社团主要以校级社团为主,校级社团是在校团委登记注册,由校团委批准成立,面向全校纳新并开展活动的社团。校级社团的成立是校团委根据学校的规划和需要所成立的适合学校的社团。系社团是根据院系的特点和院系内的需要,在院系团委注册成立,其社员大部分是本院系的学生,主要在本院系进行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范围是开放的,院系、学校、社区和社会都能成为社团活动和社团实践的场所,从而形成以学生为社团活动的主体、以学校、院系为社团活动的主线,以社区、社会为社团活动的主导,形成学生、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社团活动,学生、学校、社会形成整体的合力,统一于大学生社团活动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道德实践的实效。
以学生为主体是指,学生是社团活动的主体,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要。以学校为主线是指大学社团活动主要由校各级团委来组织、引导,学校要从分利用校园的文体场所和设施、人文环境、学术活动、运动会等体育类活动、各类文化节活动等创造更多的道德体验和实践的平台,不断推动大学生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的发展。以社会为主导是指社会是学校的导向,大学生的社团活动和实践不能脱离社会,要与社会同步发展。高校社团活动要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努力创造和扩大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领域,使大学生去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提高大学生对道德的判断能力,并拥有充足的道德义务感,升华道德价值的取向,强化道德的内化,巩固道德信念。
参考文献:
[1]梁颖,林勇灵.以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实践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8.
[2]王海涛.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4.02.
[课题来源]本文为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高校社团推动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的路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01838一般课题)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