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建设分析

2019-10-21刘恩胡川

科学大众 2019年8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刘恩 胡川

摘   要: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种类型的恶劣天气不断出现,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怎样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急保障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实现对各种气象灾害的提前预防,统筹应对,对减轻气象灾害产生的影响作用明显,为此,新形势下加快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对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的现状以及怎样加快其建设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1    气象应急保障体系提出背景

根据国家气象部门统计,从2001年开始,截止到2017年,全球性气象灾害发生率每年都保持4.7%~5.2%的增长速度,各种频发的气象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每年实际造成的人、财、物力损失非常大,严重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我国是一个深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国家,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频繁出现,其带来的损失也非常严重(见图1)。为了提高对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我国加快了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的建設,以更好地判断、预防和应对气象灾害事件。但是,气象应急保障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强化,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气象灾害多发的现实需要。

2    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

为了更好地对我国气象保障体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文章选取河南安阳为例进行分析。

2.1  气象部门内容应急组织体系初步形成

在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安阳市气象局率先成立了气象应急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全市气象灾害应急保障服务工作,在领导组下面,逐步完善了应急保障中心等机构设置,有专门技术人员负责平时气象保障工作。市气象部门内部应急组织加强了与各级气象台、站的统一协调,逐步建成了有统一组织领导的气象灾害应急保障组织体系,可以实现对全市气象灾害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近年来,安阳市进一步明确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在各级政府考核当中的地位,突出了气象服务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指导作用,反复强调各级气象局应当对基层地区工作责任划分进行科学的指导和督察,以确保气象应急保障工作能够不打折扣落到实处,现如今,安阳市每年都会开展围绕气象应急保障情况的综合考核,切实营造了一个注重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政治氛围。

2.2  气象应急保障工作机制逐步完善

针对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多发的实际情况,安阳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政策,制定了多项措施,涵盖了对各种自然灾害应急、社会事件应急预案等范畴,在日常的气象业务流程开展中,应急预案真正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做到了定期梳理、分析和完善,各县区在实际执行力度上也得到进一步强化。结合以往气象灾害应对防范工作经验,安阳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出台了《安阳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对怎样更好地开展预警监测、问题处置、恢复和重建等事宜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与细分。2013年,安阳市立足实际情况,又重新下发了《关于印发<安阳市城市防洪应预案>》,对新形势下城市防汛防洪工作进行了充分明确,相关的应急保障工作流程也进一步落实,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在应急防洪当中的责任划分也进一步明确。通过陆续出台这些专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现了气象灾害应急保障工作机制的逐步完善,有助于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气象灾害应急保障工作机制的建立,实践证明,这样的工作机制,可以实现对气象灾害的有效预防,对气象灾害应急救援保障能力的提高也具有深刻影响,能够最大限度将气象灾害的影响降低,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全发展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2.3  逐步实现了现代化监测设备的全面覆盖

在复杂的气象环境中,只有不断配置各种现代化的监测设备,才能提高气象应急保障服务水平。近年来,安阳市不断加快自身气象保障投入力度,实际配置的气象应急保障监测设备不断增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已经逐步拥有了包括大气电场监测系统、L波段探空雷达系统等监测设备,配齐了移动气象监测车、应急气象移动指挥车,提高了移动气象服务水平,各基层乡镇气象站建设实现了全面覆盖。通过现代化监测设备的陆续配置,切实提高了全市气象应急保障服务水平,实现了天气系统演变过程中的实时监控,显著提高了气象预报服务的精准度,做到了各种气象灾害到来之前的有效预防及应对。

2.4  气象应急学习培训及应急演练逐步实现了规范化

定期组织气象保障服务人员进行各种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等,切实提高了气象应急培训工作水平,例如,在夏秋季汛期到来前,组织值守人员参加相关培训,对全省气象应急信息保障管理平台以及安阳市应急办信息直报平台的报送流程与报送要求进行熟悉并全面落实,实现了气象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与处置。定期组织气象应急保障演练,对应急保障的流程细节进行梳理完善,逐步提高应急保障服务队伍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例如,安阳市每年都会组织气象局网络中心技术人对移动气象台进行应急演练,通过实打实的应急模拟,不仅实现了对现有设备仪器的有效检测,也从应急演练中积累了应急保障工作经验,对提高新形势下的气象应急保障服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新形势下深化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基本策略

从整体上看,安阳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气象应急保障的基本需要。但是,由于气象环境的复杂性、多发性,导致在实际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时还存在着许多薄弱之处,在适应新形势下的气象应急保障服务上还有许多有待提高之处。例如,气象预报应急管理工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需要加强,专职应急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等,这些都是新形势下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软肋”。

3.1  提高气象预报预测水平

加快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保障机制的建设,切实提高天气、气候预报的精准度,完善气象预测预报业务系统建设,突出抓好短时临近天气预测的准确率,对各种常见的气象灾害进行有效预测预警,指导社会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加快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法律体系的建立

气象防灾减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点多面广,需要整个社会参与其中,为此,应当加快气象灾害防御与应急法律體系的建设,加快防雷、防暴雨等相关防护条例、灾害救助等法律法规的建立。同时,结合地方实际,出台相应的地方性法规或者部门规章等,逐步形成一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架构,进而明确各个部门在气象防御应急中的法律责任,实现对防御应急各项行为的有效规范,以凝聚防御应急合力。

3.3  加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设,突出辅助应急保障能力

加快以政府为核心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各个部门的全面融入,确保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同时,按照职能建设的不同,结合气象应急保障基本需要,进一步划分各个部门的气象应急保障权责,努力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以便全社会规范有序参与应对各种气象灾害事件。

3.4  提高全社会公众气象灾害应急防御意识与能力

在气象防灾减灾上,社会公众是主体所在,只有社会公众主动参与其中,逐步增强自身的防御意识,增强参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气象灾害风险。首先,各级气象部门应当加大气象灾害防御宣传教育,引导社会大众认识到参与的重要性,消除等靠等不正确思想认识。其次,开展全社会公众参与的应急演练,提高公众的参与能力,以减少气象灾害事件真正发生时社会公众手忙脚乱等情况的出现,切实营造一个高水平的社会防御应对环境。

4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主要以河南安阳为例,对当前气象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详细了解了各个层面的发展建设情况,进而对怎样更好地建设气象应急保障体系进行了探索,对更好地应对气象灾害事件具有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邵碧嘉,陈剑峰,朱兰娟,等.杭州市气象应急保障体系现状及建设对策[J].浙江气象,2010(4):37-40.

[2]邓珺,刘玲宏,陈龙.龙里县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探究[J].农家科技,2014(3):75.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浅谈工厂化施工项目成本管理
浅谈风力发电企业培训体系建设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