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修(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规划建设的思考

2019-10-21黄嘉玲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8期
关键词:城中村生态

黄嘉玲

摘要:城市双修是全面综合的系统工程,必须强调整体性思维,要系统分析,通筹谋划。双修要坚持问题导向。城市双修要强调补短板,特别是要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短板。城市双修工作不仅是建设工程,更是社会和谐和社会共治工作。城市的修补不仅是对物质空间环境的修补,更是对城市功能的修补。城市环境修复时,人工干预措施要慎重。城市双修要与城市文化传承和文化建构结合。城市双修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打持久战,切忌急功近利、一蹴而就。

关键词:城市双修

“城市双修”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简称。

“城市双修”要紧密结合“三P”(PPP)模式。

“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指用再生态的理念,修复城市中被破坏的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用更新织补的理念,拆除违章建筑,修复城市设施、空间环境、景观风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双修”)是治理“城市病”、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一、城市双修的背景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要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修补”。李克强总理在会议总结时再次提出“通过实施城市修补,促使城市魅力重现、焕发活力”“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修复,逐步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2016年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配套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印发,提出 “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恢复城市自然生态,制定并实施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2017年3月,住建部发布《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确定了第二批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以下简称城市双修)的19个试点城市名单,标志着城市双修工作在全国开展。

二、国外经验借鉴

英国的城市复兴、美国的美化运动、新加坡的城市重建、韩国的再开发等。一座城市发展历史,就是一座城市不断更新的历史。

1790 年美国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 5.1%,随后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长,1910 年美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45.5%,到 1920年便达到了51.2%。期间美国正面临着城市人口激增、城市用地扩张、城市建设大规模蔓延及城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为人所熟知的“城市病”。为了全方位解决“城市病”,美国社会进行了一系列积极探索,新闻界的黑幕揭发运动 (The Muck-raking Movement)、宗教界的社会福音运动(Social Gospel Movement)、知识界的社区改良运动(Social Settlement)及市政改革运动共同推动了社会进步。诞生于这一背景下的“城市美化运动”正是市政改革运动中极为活跃的一项实践活动。“城市美化运动”倡导通过城市美化和形象改进来解决城市物质与社会问题,推崇几何、规则、古典和唯美主义的美学原理,并尝试以塑造这种特征的城市空间作为改善城市物质环境和提高社会秩序及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其直接效果是美化了城市,改善了城市的形象和面貌,使原来破败的城市环境得以整治、拥挤的城市交通得到了疏解。例如,被称作“城市美化运动最杰出遗产”的Lake Front改造,不仅彻底改变了此处原来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窘境,恢复了湖滨湿地的原有面貌,还将这里开辟为所有市民都可以自由进入和观赏的公共场所。

三、国内城市双修的实践

(一)海南三亚的城市双修

三亚市是全国“双修”试点城市,2015年,即在全国率先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试点工作。在工程技术方面,三亚市启动开展了10项具有节点性重要意义的具体工程,包括城市内山、河、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以及城市绿地和绿化带建设、广告牌治理、城市色调整理、城市夜景照明、城市天际线规划、城市建筑立面改造、违法建设治理等城市修补工程。在政策措施方面,其主要做法包括更新思维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要求;突出科学规划,确保一步到位;开展专项行动,实施重点突破;健全工作机制,上下合力攻坚。我们的城市双修实际是城市更新的具体形式。

1、河的修复:三亚湾累计补沙22.3万立方米,修复了2.6公里海岸线,完成了15公里的沙生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工程,沙滩泥化和岸线侵蚀现象得到遏制。

2、绿地的修复:编制了《三亚市绿道系统专项规划》,建设14.5公里的月川生态绿道。山体修复,绿化修补。

3、城市修补:打好违法建筑拆除、广告牌匾整治、城市绿化提升、亮化改造、色彩协调、天际线管控六大战役。

(二)“城市双修”助力,城中村如何改造

“城中村”是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城中村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观,也阻碍城市化进程,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已成为困扰许多城市发展的“痼疾”。

1、空间肌理再塑

对于自发形成自发建设的城中村,肌理方面一般只有较少部分需要保留的地方,更加值得思考的是如何让改造方案更好的融入周围城市肌理,而不是保留城中村混乱的肌理。对于历史村落和历史街区的改造,应小修小补,尽量保留原住民及其生活方式,通过生活文化的整体保留保存城市的记忆。

2、建筑外观和谐

既然是城中村,在整体外观上必然与周边已建设的区域有极大的不同,在进行改造时要使外观上和谐,要注重对传统元素的传承,同时也要满足现代生活的使用需求,控制建筑体量和高度来过度村内与村外。

3、历史文化传承

对于城中村原有骨架,在与周边环境联系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保留原先的路网大框,保留具有当地信仰的单位,比如寺庙,宗祠等。在旧址上建设的时候舍去一些东西是肯定的,但不能只有未来没有过去,在具体看待建设方向的时候可以适当保留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深圳上沙村改造。之前的上沙村,一片还保留着大量古民居、古祠堂、古石板街、古河涌,保留着大量岭南水乡特色的地方,现在已演变成现代高楼包围传统祠堂古建的形式。

(四)配套设施完善

完善村内主次支的交通体系,主干道与城市进行衔接,形成通畅的交通网络,次干道和支路可以村内现有道路为基础,通过对道路系统的疏通和更新使其满足生活需求。按照城市居住区的标准完善城中村的基础设施,增加外部不能满足的公共服务设施,以及承载特色、服务于新产业的设施,使村民生活舒适便捷,与城市生活衔接。

(五)自然景觀修复

城中村特别是自然型城中村,具有相对较强的自然优势,对于城市的生态景观体系是不可多得的自然景观资源。在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特别是生态城市战略下,要立足于完善城市整体生态景观系统的战略高度,对城中村自然景观进行保护与修复。

四、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双修”要吸取过去的发展教训,弥补历史欠账,改变过去的发展观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注重生态,生态型要大于景观性,要关注城市与生态的共生关系、建设与保护的关系、自然与人的关系;要通过城市修补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场所;要处理好社会和谐与社区共治的关系;要规划管理先行,高质量建设城市,兼顾保护与传承、治理与管理,达到共建共治共享。

参考文献:

[1]俞孔坚、王欣、林双盈等。城市设计需要一场“大脚革命”---三亚的城市:双修“实践”[J].城乡建设,2016,(9):56-59.

[2]张舰,李昕阳。“城市双修”的思考[J].城乡建设,2016,(12):16-21.

[3]建文.三亚:“双修”“双城”综合试点的实践与成效[J].城乡建设,2016,(6):57-58.

猜你喜欢

城中村生态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母亲河生态大走廊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由逆城市化的城中村改造引发的思考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