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同仁县生态畜牧业发展

2019-10-21王辉成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发展

王辉成

摘要:为实现全县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畜牧养殖经营模式,坚持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切实加强草地保护,将农牧业发展与新农村新牧区建没和生态文明建没结合起来,陔文对同仁县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畜牧业;发展;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108

0 引言

为深入推进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工作,按照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没同仁县试点工作要求,其建没目标是探索股份制模式和多元服务机制的建立,使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得到提高,真正做到草場整合、牲畜整合和分群管理,合作社规范运行,达到草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草原植被盖度提高,牧民收入得到提高,为“先行试点、示范推广、全面提升”三步走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同仁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近年,同,县坚持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不断夯实农牧工作基础,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促进全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县土地总面积3275km2.现有草原31.80万hm2,可利用草场30.07万hm2,各类牲畜存栏36.86万头(只),能繁母畜21.42万头(只),母畜比例58.12%。随着国家对农牧业的不断投入,全县建成牧区游牧民定居房2678户,累计建成畜暖棚3517栋,休牧围栏6.3万hm2,鼠虫害防治24.8万hm2。全县共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201个,已通过省级资格认定的畜禽规模场(小区)有77个。2015年列入了全国青海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没试点。

2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传统观念的制约

传统游牧观念根深蒂固,一些农牧民群众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游牧观念的束缚,生产方式上还没有彻底改变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畜牧业结构单一,良种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2.2规模化生产经营能力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弱

农牧民和合作社经营理念不够解放,生产经营能力、技术水平、社员整体素质相对较低,畜牧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小,市场竞争能力差,缺乏合作参与竞争的意识;畜产品研发欠缺,附加值低,没有联手发展的格局,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还没形成[1]。

2.3农牧民收入结构单一,贫困人口比重偏大

在牧区,牧民除畜牧业收入和虫草收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同时,受语言、技能等问题,加之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化给牧民收入造成的影响,牧民收入极不稳定,致使从事农牧业的信心不足,观念淡薄。

2.4各类人才缺乏

在农牧业生产中缺少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专业技术人员因退休、调离等原因出现人员断层,导致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指导服务滞后。

3发展建议

3.1 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推进“四个转变”

第一,由粗牧向精养转变。加强畜棚、休牧围栏、生物防控、饲草料基地等基础没施建没,转变靠天养畜的生产格局。第二,由粗饲向精饲转变。积极推广“良种、良法、良料”新技术,有效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养殖效益。第三,南没品牌向树品牌转变。鼓励引导养殖户依托龙头企业,统一品种养殖,统一标准养殖,走科学养殖之路,树立品牌意识,靠品牌占领市场。第四,由分散饲养向规模养殖转变。通过加大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规模养殖大户、养殖专业村,不断提高规模经营在畜牧业发展中的比重,积极推动现代生态畜牧业规模养殖[2]。

3.2加快草业发展,推进“种加销”一体模式

第一,饲草种植。按照“稳粮、优经、扩蔬、增饲”的结构调整思路,以加吾乡为核心,进一步加大饲草料产业的发展,推行饲草料种植和“粮改饲”政策。在瓜什则乡和加吾乡、双朋西乡等充分利用撂荒地、轮歇地、弃耕地,建立丰富的饲草料基地,在川水地区扩大饲用玉米的种植面积,提高饲草生产能力,形成以农促牧、以牧补农、农牧互补的体系,建立种养结合草畜联动机制,促进半舍饲养殖发展。第二,饲草加工。以饲草生产基地为依托,积极培育引进饲草料加工企业,重点突出优质牧草、青贮饲草、青干草、精饲料加工及销售,结合“粮改饲”工作大力推广饲草青贮技术,保证每个养殖合作社覆盖容积为150~200t的青贮窖1座,提高饲草转化增值利用率。第三,饲草供销。在农牧交错带青贮玉米和优质饲草种植均以订单方式订购,发挥农牧互补的优势,促使畜牧业发展上规模。

3.3稳步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全州“三区”建没新思路,打造生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建设。第一,在多哇、瓜什则、兰采牧业区建立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彻底打破单门独户分散经营方式,引导和鼓励农牧民以草场经营权、牲畜折价入股;建立“农牧民+生态畜牧业合作++企业”的经营模式,实行“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实现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企业盈利的“三赢”。第二,在加吾、双朋西、黄乃亥、牙浪等半浅半脑山地区,扩大黄牛、犏牛养殖规模,重点扶持规模养殖场,以推广舍饲半舍饲为切入点,采取“牧繁农养”的运作模式,建立放牧+补饲、半舍饲、舍饲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壮大藏系羊、犏牛、奶牛等养殖基地建没。第三,在保安、隆务、年都乎、曲库乎等乡镇,择优建立荷斯坩和西门塔奶牛养殖基地;不断地扩大全县的奶牛养殖规模,走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之路。同时,通过建设奶源基地,中心奶站,提标升级现有养殖专业合作社,着力打造奶制品特色品牌,提高其附加值,促进我县奶牛产业的发展和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3]。

3.4挖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持续推进农牧业供给侧改革,抓好没施农业、规模养殖、饲草基地的基础上,发挥农牧互补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重点围绕马铃薯、黄果梨、牦牛奶、牛羊肉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同仁黄果梨”和“牦牛乳制品”特色农畜产品的品牌、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在宣传引导和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协同发展,通过签订产品订单,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经营模式,采取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企业)、发展种养业及加工业+贫困户等措施,使专业合作社南规模型向效益型转变,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5建立高素质的农牧民队伍,助推农牧业发展水平

第一,稳步推进新型职业牧民培育工程,加大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职业农牧民的培育力度,培育一批能够从事畜牧业的“土专家”、“田秀才”,着力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民和致富带头能人。第二,强化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载体,建立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快速通道,打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大力推行专业技术人员承包制度,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类技术人员开展有偿服务,加大科技技术服务力度。

4结束语

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认识高原草地资源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畜牧养殖经营模式,切实加强草地保护,将农牧业发展与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同仁县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建军,张南,万珩.新形势下对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思考探索[J].农技服务,2017(23):108,107

[2]扎西古.关于发展青海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畜禽业,2017(8):105.

[3]马德礼.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的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5(7):3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发展
区域发展篇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