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臌气治疗
2019-10-21潘明哲
潘明哲
摘要:牛瘤胃臌气又被称为牛瘤胃鼓气,是比较常见的普通内科疾病,牛群一旦出现饲草采食过量会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气体,进而造成瘤胃膨气,常见症状表现为暖气(打嗝儿)障碍、反刍停止等。如果不及时诊治则可能会出现心脏麻痹、呼吸困难甚至是窒息死亡等严重急性后果。该文结合发生于河南省伊川县的一起案例,深度论述该案例的发病经历、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因以及治疗方法。
关键词:牛瘤胃臌气;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82
0 引言
瘤胃臌气在反刍类家畜中是最为常见的多发疾病之一,它是由反刍类家畜饲草料停滞瘤胃异常发酵引起,即草料停滞并超出家畜胃部的正常容量,导致瘤胃失去其应有运动机能,出现气胀、肚胀等现象,还能引发腹胀作痛、暖气受阻等症状。以牛畜这一典型反刍类动物为例,牛瘤胃臌气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疾病之一。
1 发病经过
2019年4月,河南省伊川县某农户家中多头养殖肉牛出现暖气受阻、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且病情迅速加快,特别是左半部分腹部突出特别明显,同时出现高脊背情况。牛心跳加速、口吐白沫、呼吸愈发急促、腹泻症状明显,排出的粪便具有刺鼻恶臭,且其中伴有大量未能彻底消化的饲料。病牛体温变化并不大,但在患病期间食欲明显下降。在发病第3天左右,多头养殖肉牛都相继出现了体力透支情况,最终无法站立呈现犬卧及低吼声,最终死亡。经过检查发现发病末期的病牛出现了严重的心脏麻痹现象,在患病后期2h内快速死亡。
2临床症状
该养殖户的数头肉牛患病突发性很强,从患病到死亡仅经历3d时间,病程相对较短。病牛在患病后严重不安,彻底停止采食,躺卧时间较长,并以尾拂身,后肢踢腹,并从口腔中逆出大量泡沫唾液,腹围明显增大。在触诊中,发现该农户的病牛都存在瘤胃弹性缺乏,甚至挤压都不留任何痕迹。在叩诊中可听到牛尾部存在击臌声,甚至还伴随一定的金属声。伴随病程的逐渐延续,该病牛群体出现反刍暖气障碍、膨胀加剧,患病牛相继出汗、倒地并不断用力呻吟低吼,呼吸急促达到60~80次/min,且脉搏相比于正常状态增速约2.5倍,达到100~120次/min。另外,患病牛的肋壁运动加剧,且出现一定的缺氧情况,静脉局部极度充血,患病牛频繁伸舌并大口呼吸,最后窒息、心跳停止且瘤胃破裂导致死亡[1]。
3发病机理
反刍动物在日常呼吸与食物消化中更容易在肠胃内部积聚大量气体,这些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包括氮气、氢气、硫化氢以及二氧化碳。这些气体的存在还得益于反刍动物胃部所存在的大量微生物,微生物在动物胃部进行呼吸与生命活动,进一步产生新的气体。如果是动物在正常健康状态下,这些气体会通过动物身体的正常活动与代谢排出体外,制衡动物体内的气体循环与血液循环。但若饲喂过多的易发酵类饲料,这些饲料在消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这些发酵气体通过牛本身的正常消化无法全部排出,因此直接打破了牛瘤胃乃至整个体内的气体平衡,导致瘤胃臌气。文中伊川县农户的肉牛发病案例与该发病机理相符,可初步判定为牛瘤胃臌气病症。
牛瘤胃臌气的发生个体体质差异有关,其体质决定了患病期间牛的嗳气反射作用、瘤胃运动情况与胃内部微生物变化情况。当然也与该农户为牛饲喂的饲料性质有关,一旦导致瘤胃内微生物共生关系与气体排放二者的动态平衡失调,牛瘤胃臌气疾病就会发生。
4发病原因
瘤胃臌气病因有原发性与继发性2种。以伊川县该肉牛养殖户为例,经过调查发现在日常喂牛草料饲料的质量把控方面并不到位,专门选择了一些成本较低且容易发酵的草料饲料。另外,经检查发现,养殖户使用草料中含有未处理毒素,进一步导致牛胃部排气功能的严重下降,导致牛瘤胃臌气产生。在其他方面的调查中还发现案例中病牛存在食管堵塞、慢行腹膜炎、创伤性网胃炎等不良症状[2]。
5治疗方法
5.1消沫剂治疗
根据伊川县某农户的肉牛病症临床表现,可按照急性原发性泡沫性牛瘤胃臌气的治疗方法展开具体的治疗流程。在治疗中,还需按照“缓则治本”的基本原则对急性原发性瘤胃臌气类型进行治疗。首先可将牛瘤胃中的多余气体人工排出,该治疗中选择制酵药对泡沫产生的阻止作用不大,且无法消除已形成的气泡部分,因此需要选择使用消沫剂。
消沫剂的关键作用是可将臌气部分损失降到最低水平,有效规避瘤胃切开术的实施,保护肉牛。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保证高度泡沫性发酵,为病牛口服注射消泡剂以降低牛瘤胃的表面张力,气泡在几分钟内会与饲草料分离并匯聚于瘤胃上部位置,再通过肉牛的暖气方式或人工导入胃管、套管针等将气体顺利排出。
在运用消沫剂过程中,为患病牛选择二甲基硅油,其消沫效果最好,这是因为二甲基硅油中拥有明显的生理惰性与化学惰性,不会被牛吸收,且没有毒性,用药相当安全可靠。利用拥有二甲基硅油消沫剂配合瘤胃穿刺方法可将瘤胃中的气体大量排出。但是如果某些患病牛出现呼吸不畅现象则不能采用该方法,而应该直接采用瘤胃切除手术,并在手术中配合强心药物,避免患病牛出现心脏衰竭而直接致死。
5.2瘤胃放气治疗
利用各种工具配合“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可首先缓解患病牛的急性瘤胃臌气症状,先行做好放气工作。
具体做法:患病牛口衔一根直径3~5cm的新鲜桃木木棒。首先用刀削去木棒表皮,保证其光滑度,再涂上烟油,将棒横在病牛口中并两头固定,松紧适当即可。牵引病牛在陡坡行走,保证牛头前肢部分位于高处,仰头前行气体可从口中直接排出,缓解症状。
另外一种放气方法是保证患病牛稳定站立,并在牛膨胀的侧肋部位置剪毛,用5%浓度的碘酊酒消毒。然后采用宽针切破患病牛皮肤,配合放气针刺入瘤胃,利用套管针芯进行缓慢放气。放气过程不宜过快,过快会导致患病牛因脑缺血而晕倒,或者直接虚脱死亡。通常要在放气后(针头拔出后)在患处涂抹5%的碘酊,配合0.25%的普鲁卡因溶液100mL和青霉素共同注射入瘤胃部即可。
5.3药物治疗
最后可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如配合500~900g的硫酸钠与1000mL石蜡溶于水中,健胃药与泻药,以口服灌服的灌服。该方法可有效起到消滞化气的良好作用,在用药期间还要为病牛提供适量研磨菜菔子、滑石以及芒硝等,配合食用油调和均匀共同灌服服用。另外,还可使患病牛内服植物油与松节油,保证其瘤胃消化正常[3]。
6结束语
本文结合1例河南省伊川县牛瘤胃臌气病例,简单分析了该病的具体发现与治疗过程,以提高养牛户的疾病防治意识,运用正确合理方法饲喂家畜,防止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白志明,杜文华.一例牛瘤胃臌气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7):125-126
[2]张国忠.牛瘤胃臌气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探讨[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 (4):152
[3]泽里尕,马承俊,龙海遨.牛瘤胃臌气的诊断与防治措施探讨[J].畜禽业,2014(12):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