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原因与控制对策

2019-10-21申凤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控制对策

申凤

摘要:牛繁殖障碍性疾病是由多种致病原因制约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不但会严重影响牛的繁殖能力,还会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陔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和防控措施,以进一步提高牛繁殖能力,降低经济损失。

关键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原因;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72

0 引言

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是指引发公牛母牛繁殖異常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临床上主要是指妊娠母牛出现意外流产、早产,产下死胎、僵尸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胎木,以种公牛不能正常配种,母牛不能正常发情、正常受胎为主要特征。近年,随着牛养殖产业不断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繁殖障碍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母牛和种公牛的利用效率,阻碍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养殖场不科学的引种、配种、粗放的饲养管理已经成为牛繁殖障碍疾病的主要原因。

1 发病原因

1.1传染性因素

在牛养殖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疫苗免疫接种,整体的饲养管理环境较差,引种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某些传染性疾病引入牛群。某些传染性疾病如牛布鲁氏杆菌病、牛流行性乙型脑炎、牛衣原体病、牛细小病毒病,虽然造成的牛死亡率不是很高,但会严重影响牛繁殖机能的发挥。其中牛布鲁氏杆菌病是威胁牛繁殖能力的主要传染性疾病。成牛感染该种致病菌后常呈现隐性经过,只有少数动物会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致病菌会损害母牛和种公牛的生殖器官,母牛在配种后常引发流产,流产后表现为持续不发情。而牛流行乙型脑炎病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危害青年妊娠牛,引发牛群体流产,常发生在夏季。牛衣原体病是南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种疾病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患病牛会表现出肺炎、心包炎、关节炎,初产母牛感染致病菌后常会引发流产,种公牛感染该种致病原后导致配种能力下降。牛细小病毒病是引发牛繁殖障碍的主要致病原,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儿,也可以通过交配感染该种病毒,引起母牛流产或胎儿死亡[1]。

1.2非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牛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个方面:第一,牛先天性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牛生殖器官发生畸形,生长发育不健全。针对这种情况应该逐步淘汰先天性繁殖障碍的牛,防止传染给下一代。近年,随着品种改良进程不断加大,牛品种质量得到有效改良,先天性繁殖障碍疾病的出现几率极大下降。第二,生殖系统繁殖障碍。生殖系统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卵巢囊肿,卵巢静止,子宫炎,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又被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卵泡囊肿会导致母牛的卵母细胞发生死亡,使母牛失去繁殖能力。而黄体囊肿会进一步影响牛的正常发情,降低牛的繁殖能力。第三,营养性障碍。牛进入繁殖期后,日粮配比不均衡也会引发繁殖障碍疾病。日粮中能量饲料投入较高,会导致牛膘情过肥,特别是在缺乏运动的情况下,输卵管子宫角和卵巢中,会沉积大量脂肪,导致卵泡细胞变性,引发卵泡排出异常,导致不孕不育。如果日粮中蛋白质饲料投入不足,可引起母牛身体瘦弱,发情期延迟或者不发情,卵泡生长发育停止形成卵泡囊肿。饲料中如果缺乏维生素、矿物质也会影响母牛的繁殖能力,不利于提高受精率,即便是能受精也会在早期出现流产。

2临床症状

牛繁殖性障碍疾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情障碍和妊娠障碍。牛如果患繁殖障碍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正常的发情。通常母牛12月龄体重达到规定标准后就需要进行交配。但患繁殖障碍性疾病的母牛,通常发情不规律、发情不稳定或者不发情,这就给母牛的正常繁殖利用带来巨大难题。而患有妊娠障碍的母牛主要表现为多次配种不能正常受孕,即便能受孕,母牛也常在早期出现流产。患妊娠障碍的母牛常表现为能正常发情、正常排卵,但多次配种都不能正常受孕,或者在受孕初期引发流产。妊娠障碍对母牛的损害较大,经过多次流产后,如果没有进行妥善的科学管理,会导致母牛生殖器官严重损伤,难以正常受孕,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作为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妊娠障碍性疾病,对患病牛进行妥善的管理和针对性治疗,提高母牛的配种率。

3防控措施

3.1 完善养殖场饲养管理

要高度重视母牛和种公牛的科学管理,切实提高养殖场牛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养殖中应该根据牛群的种类不同进行分类管理,并按照牛不同生理阶段对饲料作出合理调控,为牛群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预防多种疾病,提高母牛繁殖率。

3.2加强传染性疾病防控

要坚持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降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概率。要结合养殖场的实际发病情况和地区流行疾病的发生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加强对多种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的监测,逐步净化牛群,培育健康牛群。养殖场内部还应该实行自繁自育、全程封闭养殖模式,避免从发病区域引进种牛,减少疾病引入和传播流行的可能[2]。

3.3做好养殖场的卫生消毒

养殖场应该构建完善的消毒方案,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牛舍和养殖环境中的粪便、垫草等各种污染物,并对牛体表皮肤进行定期检查,提升消毒效果。另外,在疫病高发期还应该增加消毒次数,防范疫病的传播蔓延。养殖场还应该制定严格的封锁隔离养殖制度,外来人员和非饲养管理人员禁止进入,如果需要进入养殖场,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防止人传染疾病的可能。在技术方面应该不断强化培训教育,尤其是要重点做好人工授精技术和人工助产技术的培训教育,保证整个操作符合规程,降低产道损伤,防范多种疾病传播蔓延。

3.4规范牛繁殖技术操作管理

在牛繁殖中,养殖场应该构建规范的牛群防治登记体系,进一步明确牛人工授精技术的具体操作规程与操作要求。特别是在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中,要制定针对性的繁殖技术指标和防治动态监控程序,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人为操作不当引发的肠道损伤和感染,避免造成繁殖障碍[3]。

4结束语

随着牛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牛群体中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疾病诊治中,要求养殖户掌握引起牛繁殖障碍的原因,然后制定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方案,强化牛群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参考文献

[1]曾德全,刘江先.牛繁殖障碍性的疾病原因及控制策略分析[J].当代畜牧,2015(23):34.

[2]王治方,施巧婷,冯亚杰,等.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控制策略[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3(6):67-68

[3]顾宪章.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防制[J].北方牧业,2018(10):45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控制对策
浅谈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
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策研究
论企业经营中的风险管控
焊接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控制的对策
乌兰察布地区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