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德育现状及改进策略探析
2019-10-21陈木新
陈木新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个学校逐渐提高了对德育教学的重视。德育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也能够及时疏导学生所面临的思想困惑。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德育现状不容乐观,针对教育中所暴露的问题,教师该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是小学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新时期;小学德育;素质教育
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而“教育”为“教”与“育”,两者相辅相成才是真正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也逐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德育水平仍然处于初级的发展阶段。道德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小学生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各种观念均在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其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新时期素质教育下小学德育现状
(一)德育观念落后,德育教学方法陈旧
在过去的近四十年间,我国的“德育”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道德教育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近几年德育问题被广泛关注,但在实际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道德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1. 德育观念落后,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之下,道德教育没有一定的考核标准,并不在“应试”的考核范围之中,因此往往被忽视。虽然教育部明确规定没有主科与副科之分,并规定学校必须开展道德教育相关课程,但仍有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只是流于形式,品德课仅出现在课程表中,而实际上却是被语文、数学、英语之类的课程所代替。学校轻视道德教育,认为不需要专门开设课程,道德课更是被教师视为一门可以代替的科目。同时,大部分家长只对学生的成绩有要求,对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
2. 任课教师缺乏专业素养
在小学阶段,普遍认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简单的课程、随意的课程,而任课教师也是兼职教师,大部分都是文化课教师,而不是专任教师。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学科培训,更没有教学研讨活动。教师缺乏专业素养,难以真正融入德育过程之中,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很难发现学生的德育问题。大部分的教师只顾照本宣科,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3. 德育活动单调,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低,教师缺乏专业素养,缺乏教学研讨活动,教学的形式也仅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往往采取讲授法教学,教学手段单一,课堂较为枯燥,学生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预期的德育效果。
(二)德育教学形式化,脱离实际生活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道德教育”被一次又一次地提及,但是大多数的德育仅停留在理论层次,道德教育过于形式化。就学校层面,没有一定的德育教学计划,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脱离实际生活,导致教师难上课、学生难听懂等诸多问题。教师往往是沿袭相对老套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单调,几个年级段开设同样的课程,并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活动的开展脱离生活实际,上课的内容枯燥而繁琐,内容过深或过浅,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做相对应的调整,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
二、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性的策略
小學德育应该突出德育活动的教育意义,突出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突出培养学生的自省与自我教育能力。学校应该明确德育的原则,明确德育的工作是立德树人。学校领导认真落实德育规程,根据上级德育工作要求,结合本校德育工作实际开展德育工作。要坚持德育为首,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日常的工作中,牢牢坚持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阶段,德育活动的开展以少先大队为主阵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以家校共育为依托,积极构建道德教育体系,努力提升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
作为教育者、培“根”者,立德树人的任务又该如何落实呢?
(一)坚持知行合一
德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校可以通过少先大队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学校宣传栏、每周升旗仪式、校刊、学校微信公众号等德育工作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德育工作氛围,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让学校的每一处都彰显着德育的力量,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
丰富道德教育的形式,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学习月主题活动,以班级或年段小组为单位,认真开展各种适合学生、符合生活实际的主题活动,如雷锋月走进敬老院,清明节祭英烈活动等多种形式的德育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之后可以开展手抄报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写道德教育活动中的反思,并且可以将学生的成果展现出来,鼓励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二)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
学校要重视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积极开展对教师的培训,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升德育教学的有效性。道德教育是融会贯通的,需要全校教师共同努力,将道德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各任课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科中的道德教学点和教学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
(三)坚持开放办学理念
德育的本质就是一种真的传递、一种善的引领、一种美的感召,提升小学德育水平并不是孤军奋战,这是一个系统而又庞大的工程,是学校、家长、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的过程。学校应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做到家长、学校以及社会三者相互结合、共同育人。如此之下,家校关系才能更加和谐,家长对教师、对学校的工作也更加地理解和配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道德教育创造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0(06).
[3]鲁洁,高德胜.中国小学德育课程的创新[J].中国教师,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