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导向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

2019-10-21陈宝华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语文课堂教学

陈宝华

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量的问题是重要保证。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策略,创设问题情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链,以高质量的问题做导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问题导向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质量的问题是重要保证。那么,怎样设计高质量的问题呢?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问题设计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问题富有趣味性

課堂教学中最好的载体是情境。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展开教学。教师要善于借助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情境的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感悟、发现,从而提高对知识点的认识。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这个情境,去感受某种氛围,理解某种意义,揣摩某种情感。

教学杜甫的诗歌《蜀相》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景的作用,笔者没有直接问学生首联写“柏树”有什么作用,而是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你们在清明节去给革命烈士扫墓时,有没有发现墓地的周围种了什么树?这是为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讨论热烈。趁着学生们的兴致,笔者除了给他们介绍柏树本身耐寒、耐旱、寿命极长等特质外,还联想到《诗经·召南·甘棠》,给学生讲了一个民间传说:相传古代有一种恶兽,名叫魍魉,性喜盗食尸体和肝脏,每到夜间,就出来挖掘坟墓取食尸体;此恶兽灵活,行迹神速,神出鬼没,令人防不胜防,但其性畏虎怕柏,所以古人为避这种恶兽,常在墓地立石虎、植柏树。这样,学生很自然就明白了,“柏森森”不仅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衬托丞相的形象高大,而且彰显了人们对丞相的敬爱,表达了诗人对丞相的崇敬之情。

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也深刻得多了。

(二)借助多媒体影音和微课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借助多媒体影音和微课,让学生边看视频边欣赏音乐,感受其中的美妙情境,使学生觉得歌词在曲谱上变得生动活跃而美妙无比,瞬间对之产生喜爱之情,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果也将显著提高。

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上课之前,笔者播放了由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词改编的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同时投影出杨慎《临江仙》的歌词,让学生一边看歌词,一边欣赏音乐。

学生沉浸在美妙激越又略带沧桑的旋律中,沉浸在歌曲渲染的浓重氛围里,有的学生眼里还啜满泪花。随着音乐的结束,笔者问:想想《临江仙》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所写的景物、人物及所抒发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学习鉴赏《念奴娇·赤壁怀古》上来。整节课,学生神游在刀光剑影的赤壁古战场,欣赏壮美的自然风光,与英雄对话,与作者对话,感受作品给自己带来的审美愉悦,从中学会体物写志的技巧,感受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

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降低了认识的起点,将较难的知识点通过简单的问题情境给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一种想迫切解决问题的想法,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二、遵循认知规律,问题富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的类型,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就提问对学生思维促进作用方面来说,可以分为六个类型:记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型提问、分析性提问、评价性提问和创造性提问。根据在回答问题时所涉及的思维的深浅度,以及是否能够产生新的内容,又可以把这六个类型划分为低级认知层次的问题和高级认知层次的问题。前三者属于低级认知层次的问题,后三者则属于高级认知层次的问题。

根据认知层次,设计一系列的问题,由易到难。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组织学生解决,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下一个问题,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逐步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学习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当然,课堂提问的难易度应当以全班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的学生经过思考能够回答出来为依据,教师创设的问题的难度要略高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把问题巧设在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这个区域,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作为生物的社会》是美国医学家、生物学家刘易斯·托马斯写的,文章比较长,语言文字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学生要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文章第三部分包含最后三个自然段,要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更难了。为此,笔者设计了四个问题。问题一:第三部分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问题二:第三部分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理解引用齐曼所写文段的用意)?问题三:第三部分最后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问题四:作者第一部分讲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同之处,第二部分讲动物过着个体和社会两种生活,这两部分似乎已经把要说的话说完了,为什么还要说最后一部分呢?

四个问题都是属于理解性的问题,但是前三个问题属于低级认知层次,后一个问题属于高级认知层次。把问题分解以后,学生进行了缜密的思考,三个段落总的意思也就慢慢浮出水面,原来作者是向我们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的。如果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能够考虑到这点,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就会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进而学得全面,学得扎实。

三、设计问题链,问题富有系统性

所谓的问题链,其实是与核心问题密切相关的,围绕核心问题设计出的一系列层次分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设计问题链,就是把所有的问题设计成一个整体系统,从不同的认知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逐步达成对核心问题的共识。

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最难把握的是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淡淡喜悦与淡淡哀愁的情感。为了让学生理解这种情感,笔者设计了问题链。问题一:作者为什么要夜游荷塘?问题二:作者不宁静的心情是通过写什么表述出来的?问题三:这荷塘、月色有什么特点?问题四:为什么要抓住这些特点来写?问题五:作者夜游时的心情是怎样的?问题六:为什么作者的心情会是这样的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景物的鉴赏,结合作者身世、写作背景,最终明白:作者不是一个激进的革命者,只是一个进步的知识分子,当时受到大革命失败的影响,思想情感产生了一些波动,所以流露的是淡淡的喜悦与哀愁。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的问题链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良好的导向作用,对学生的思维有定向作用。学科知识以问题链的形式呈现,能在促进师生的发展上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只要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认真组织实施,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既能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新课改追求高效的课堂。要实现高效课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讲究策略,创设问题情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问题链;设计的问题要是高质量的,有高质量的问题做导向,整个课堂的气氛就能轻松愉快,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项家庆.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3]王玲.现代教育科技环境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语文教学,2014(06).

[4]王跃.高效课堂的101个细节[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我的语文书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