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融合初探

2019-10-21牛江妹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融合数学课堂高中数学

牛江妹

摘 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服务于高考,更重要的是应该回归数学学习的本质,回归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及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如何让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深度融合,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是笔者在课题研究中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课堂;信息技术;教学融合

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尝试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变为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理性的建构,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超强互动展示,体验建模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简单传递而获得的,而是學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老师、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素学习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融合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恰好与建构主义的这些观点不谋而合。

在统计案例应用题教学中,独立性检验题目题干文字较多,题目背景取材于日常生活,需要简单建模如下:

例1:某淘宝店经过对春节七天假期的消费者的消费金额进行统计,发现在消费金额不超过1000元的消费者中男女比例为1∶4,该店按此比例抽取了100名消费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得到下表:

若消费金额不低于600元的网购者为“网购达人”,低于600元的网购者为“非网购达人”。

(1)分别计算女性和男性消费的平均数,并判断平均消费水平高的一方“网购达人”出手是否更阔绰。

(2)根据以上统计数据填写如下2×2列联表,并判断能否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0.005的前提下认为“是否为‘网购达人与性别有关”。

以往教学只能让学生看着题目听教师讲,互动白板的便携性和实用性,交互式的演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借助互动式白板进行题目分析,从关键词画线读题开始,在互动白板上进行屏幕注解、文本输入、手写识别,学生从快速阅读抓核心关键字开始,到建立数学模型,进而通过计算,学习对统计做结论,并在其中理解对立事件概率等,互动白板为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课堂互动参与,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

函数是贯穿中学数学学习始终的内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尤其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抽象的概念,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研究方法的运用,繁琐的指对数运算,都是学习的障碍。利用信息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

(一)取基本初等函数之势,引导学生善于思考

利用图形计算器展示函数图象,计算器强大的功能使得图象快速显现并且可以随着系数改变而多变,满足学生认知环节中希望穷举的心理,从而对不同函数图象留下深刻印象,为以后的学习扫除障碍。例如,在二次函数y=x2与y=2x指数函数图象对比教学中,计算器利用其很好的延展性解决了师生手绘图的局限性,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指数函数的“爆炸性”增长,实现了很好的正向迁移。

对于三角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教学,教参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耐心地、力求准确地画出函数图象,然后再通过观察图象来归纳函数的有关性质。融合信息技术,运用几何画板做出动态图象,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参数在连续变化中,图象形状和位置所发生的变化,化静态为动态,直观、形象、清晰地展示函数y=Asin(ωx+φ)图象的变化规律,则学生容易从中得出函数性质。这部分内容正常教学需2课时,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学生在一节课内就能充分掌握,并且理解深刻,其中“A、ω、φ”三个量与图象的变化关系被“动画”诠释得一清二楚,使得学生脑海中形成系统的、感性的动态图形,实现对数学知识的再建构。

(二)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动态知识网

通过融合信息技术,我们对圆锥曲线的图象和性质的研究更为精细、直观、形象。比如在研究圆锥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程ρ=时,如果只是简单给出结论:在01时分别代表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那么对于e和p的取值不同时对曲线形状的影响并不很清楚。而运用几何画板软件,我们可以对曲线进行更为细致的描述。

以“e”的值的变化为例:先分别取e=0.3,e=0.5,e=2.27……在同一屏幕内先后做出图象。由此不难得到,当e在(0,1)之间变化时,极坐标方程ρ=表示的是椭圆,再拖动e在(0,1)间连续变化,可以观察到e趋近于0时椭圆形状就越接近于圆,e趋近于1时椭圆就越来越扁。再分别取e=1,e=2,e=3,e=4,观察所得图象:e=1时,极坐标方程ρ=变成了抛物线,而e>1后,其图象就变成了双曲线,并且当我们拖动e使其在(0,∞)变化时,双曲线的开口越来越大。通过简单的融合,说明了圆锥曲线统一极坐标方程的变化规律,用同样方法也可以说明p的取值对曲线形状的影响。

几何画板等作图软件使得学生对复杂的圆锥曲线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类比到其他圆锥曲线问题学习中,让学生把精力主要集中在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中。

三、突破难点,延伸课堂

(一)利用微课视频,突破立几难点

在立体几何学习中,多面体与球内接、外切问题的计算是个难点。笔者教学中尝试过许多方法,如让学生动手制作切接模型、画三视图和直观图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等,效果均不明显。学生当时理解了,因为这部分知识再现率不高,而且对学生的空间感要求高,所以他们很快就忘了,教师疲于重复讲解、学生无法及时巩固。为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尝试制作微课视频,就这一问题在网上寻找合适动画视频,根据教学内容利用KK录播机录制讲解视频《正方体与球的切接问题》《正四面体与球的切接问题》放到学生微信群里,方便学生随时复习。在后续跟踪中发现学生至少观看一次该微课视频,而且对这个知识点掌握得较好。

(二)信息技术丰富了学习方式,让学习变得更简单

立几微课视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更多的思考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如何高效、深度融合。当今美国风靡世界的《可汗学院》就将“加快各年龄学生的学习速度”作为学院使命,通过在线图书馆收藏了3500多部教学视频,利用网络传送的便捷与录影重复利用、成本低的特性,每段课程影片长度约十分钟,没有精良的画面,也看不到主讲人,通过带领观众思考,获得巨大成功。而微课视频对于一线教学更有针对性,课题组已将数学科组制作的微课视频汇总整理,进一步思考如何用得更好。

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师若能融合信息技术,利用几何画板、图形计算器、微课视频等,通过动态作图、直观示意,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问题更加直观和形象地呈现出来,便于学生去理解概念和内化抽象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合信息技术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助推点。

猜你喜欢

教学融合数学课堂高中数学
浅谈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法制教育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