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初探

2019-10-21高自明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口语民族学生

高自明

摘 要:四川省凉山地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主要以藏族占多数。应在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双语”教学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日常生活实践、注重培养学生五个方面的习惯,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民族;学生;口语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师教学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笔者略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营造良好氛围,消除胆怯心理

当孩子们处于宽松的环境中,心情愉快,就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表达。苗族的孩子们在家向来都是说苗族话,很少跟讲海南话和普通话的孩子交往。他们普遍胆子小,不敢说,不爱说,少数孩子虽然在课堂上积极举手想说,但又说不清。孩子们有胆怯感,怎样消除这种胆怯心理呢?我力求使自己态度和蔼大方,语言亲切自然,拉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内容启发他们说话,让他们有什么说什么,不受拘束。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曾说,书不读通不开讲,书不读熟不开讲。在教学《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在学生通读全文,把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没有标点,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其中,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目标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真可谓“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知于自知”。

二、营造良好氛围,激发说话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老师。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是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根据小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影响的特点,我巧妙地创设各种情境,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动机,借助兴趣的动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1.表演激趣法。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情感,是唤起少年儿童特有的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扮演角色。例如:进行《买文具》这个口语交际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在“文具柜”中,再现文具店的摆设,然后要求各小组分工(顾客和售货员),要求“顾客”每人要买一件文具,“售货员”要热情待客。教师一说完,学生们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去。这样学生角色意识得到发展,参与兴趣很浓,交际更为活跃。通过交际、表演,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提高。

2.比赛激趣法。开展比一比的活动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参与热情。如进行《讲童话故事》口语交际训练时,我采用打擂台的形式。首先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然后以讲台为擂台,以小组为单位,先推选代表上台讲述,谁讲述得好,谁就是第一任擂主。其他同学可以向擂主挑战,只要你讲述得精彩,便可以把擂主打下台产生新擂主。整个课堂生动有趣,学生情绪激昂,个个不甘示弱,从而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潜能。在活跃的氛围中学生成了真正交际的主人。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喜欢参加活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我按教学教材关于活动的内容,坚持每一次活动都精心设计、组织。如教二年级下册练习5《教你玩游戏》上语文交际训练时,我让学生边玩边说,在活动前布置要求,在活动中加以指导,活动后认真总结,使学生在活动中做有心人。學生亲自参加了这些活动后便有话可说,自然对说话有了极大的兴趣。

三、精心训练,让学生会说

有了说的兴趣,但怎样才能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我认为必须对学生进行精心的训练。

1.指导学生会观察。小学低年段教材中,看图说话占有很大的比例。看图说话包括看图和说话两部分,看懂图意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低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差,因此,我重视指导学生观察。无论是看单幅图还是看多幅图,都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先弄清图中主要内容,再具体地观察每一部分的内容,最后回归整体。图中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景物,又有人物;既有静态,又有动态,因而,还要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以图画内容为序,从背景到人物;以空间变换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等等,使学生有顺序地观察,观察的内容在头脑中有条理地形成表象,为有序练说打好基础。

2.指导学生合理想象,看单幅图说话。单幅图是事情发展高潮部分,事情的开头、发展和结尾都要靠合理的想象去完成。所以应告诉学生,只说图上的内容是不完整的,要充分展开联想,把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使之有头有尾。如 《学会请求》这个口语交际,图中画的是一位老奶奶端着一杯热茶正在看电视,一位小女孩拿着《古诗诵读》这本书张开嘴站在奶奶身旁。我引导学生观察人物活动的部分,然后观察环境,确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了什么事;再根据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进行合理想象。小女孩和老奶奶会说些什么,把这些内容连起来之后,故事情节就完整了,图中的人物也变“活”了。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准确把握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利用教材,结合本地实际,长期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对学习语文也就有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口语交际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口语交际水平,学习效果也就更佳了。

参考文献:

[1]卢子娟,浅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考试周刊;2011年40期.

[2] 钟晓洁,教育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口语民族学生
MINORITY REPORT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传承 民族 文化
口语对对碰
口语对对碰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看影视学口语
民族万花筒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