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2019-10-21潘虹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课堂效率小学教育教学策略

潘虹

摘 要: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民众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教育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活动之一。小学是教育的起始阶段,就好比参天大树的新枝抽芽,因此高效的教学能够为个人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学拥有较强的逻辑性,对于还未发育完全的小学生而言,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养成。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展开分析,并加以实例说明,以期为小学教育阶段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堂效率;教学策略

现代中小学教学普遍应用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情景下,进行教育便需要一定的策略,从而使教学效率能够得到保证[1]。但小学教育存在年龄段较低的情况,因此,教学便需要重视兴趣引导,尤其相对于较为枯燥的数学课堂中,是提高教学效率中必不可少的方式之一。

一、小学数学的因材施教理念

1.课堂准备

传统数学教育中,理论性大于实际性,这在高中备考阶段较为明显,但事件的发展是存在过渡期的,并非一蹴而就。其中理论性是指,对于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学习思维、理念的过程,不能存在实际作用;实际性也是同样针对教育目的,能够存在实际的培养意义。所以,在小学阶段中,也要将此类问题彻底根治。此类问题包含有:不说所以然,比如老师和家长常常挂在嘴边的以后就知道了,长大就懂了,诸如此类;成绩为主,理解为辅,比如教师根据个人经验,进行教学总结,但学生只记住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培养;教学刻板,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应用生活实例,进行有效的课堂引导[2]。上述三类问题,是理论性大于实际性的主要问题类型,其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有极大的破坏。这就使得学生的教育思路从教育使人智慧,变成了教育使人考试。尽管当知识广度及深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的兴趣便能自然养成。但学生学习兴趣不能保证,又如何对知识的普及进行保证?因此,在进行教学活动前,应做好课堂准备,保证学习兴趣,即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2.教学引导

我国教育历史延绵中华文化起落,最早的哲人孔子,便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华教育的思想建立。因材施教最早也是孔子提出的教育理念,随着历史的尘埃扬起,孔子已逝去千年之久,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却仍难以得到普及。这根本在于我国如今的教育环境,人与人思维的不统一、各个年龄层思维的不統一,教师无法对学生的思维完全了解。在相同境况下,不同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因此,因材施教必须建立在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的前提下,教师应加强小学年龄段心理活动类型的内容扩充。因材施教的最终目的,仍在于对学生的兴趣的建立,这也是教育的最大意义。在现代科技发达,知识学科愈加庞杂的背景下,未来的知识学习,凭借的不是知识的累积,而是纵深发展,即在知识面足够的情况下,对知识的深度进行挖掘。这是如今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教师应养成的教育理念,毕竟教育不单是让学生拥有与社会民众相当的素质,其更为重要的是促进祖国繁荣、推动世界发展进程。

二、教学实践

1.引导教学存在问题

前文提到学习是从兴趣开始、兴趣延续的,课堂引导是教学整体的重要手段,能够带动课堂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参与度,进而高效完成高质量的学习任务。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基础科目之一,其教学质量,是整体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但不同于其他科目,与生活联系较深,数学与生活的交集存在着片面性,引导的连续性不强。比如在课堂中,提问学生为什么两辆火车一个快一个慢呢?学生回答速度不同,老师便能展开速度公式的教学活动。但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结束的整个过程中,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连接存在一定隔阂。

2.除法运算应用

教学活动中,需要对知识内容进行更多方面的引导。数学教材中,有一个题目为:35米布中,需剪下12米作为窗帘,而其他布作各类桌面使用,已知桌面存在三种类型,一种为8米布,餐桌使用;一种为6米布,茶几使用;最后一种是4米布,书桌使用。请问:使用剩下的布,什么类型的布能够做到最多,分别能够做几张?将此类生活中的物品插入教学,只是形容问题的方法之一,可以根据学生年龄段喜爱的事物进行选择。在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对各个用途的布进行对比,尽管能够看出问题答案,但课堂目的在于对学生除法运算进行运用,通过对不同数字的运算,能够使得学生除法运用得更为灵活。完成第一步运算后,可以对学生提问,家中总共需要两张书桌布、一张茶几布、一张餐桌布,剩下的布为几米?学习是不断重复、不断精进的过程,因此,在展开新的内容教学中,也需要复习已完成的内容。得到答案后,教师继续提问,这个家就是小时候老师的家,当时老师和你们一样大,对于剩下的布,老师的爸爸妈妈捐给了贫困小学。在捐出之前,老师的爸爸妈妈用染料将布染成了红色,并用他们做了很多个红领巾。你们想知道有多少个红领巾吗?学生在听到故事后,往往能够感同身受,回答也是肯定的。老师便可以继续进行题目的深化,按照我国中小学生少先队员规定,制作十个红领巾需要3米布,那么老师的爸爸妈妈总共做了多少个红领巾呢?在完成教学任务后,需要对学生们的代入情景能力进行增强,由此使得学生能够更快地理清数学问题解决思路。

结束语:

课堂教学模式拥有一定的弊端,比如情景固定,容易产生厌倦心理,但同时课堂教学也拥有对应的优势,比如情景固定,教学质量有较好的延续性。所以在开展教育活动中,要不断改变教学方式,不断地加深对学生自我的培养,即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特性。教学方式不因人而异,而是因引导的实际需要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1]李友益.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9(16):48.

[2]马振清.探究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147.

猜你喜欢

课堂效率小学教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