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128例疗效观察

2019-10-21黄光斌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

黄光斌

【摘  要】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应。方法:将128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甲硝唑、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胃疡Ⅰ、Ⅱ、Ⅲ、Ⅳ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分4型予中药)治疗,治疗30天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64例患者治愈51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1.18%;对照组64例患者治愈29例,好转31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8.1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可明显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十二指肠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95-02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病,生活习惯、吸烟、饮酒、情绪波动、个性血型等都与该病的发生与反复发作有一定关系,在生活中易焦虑、愤怒、激动者患病率较高,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日常的饮食起居带来诸多的不便。故寻求治疗(愈)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捷径是非常必要的。在二十世纪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成为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主要选择方法。1983年发现幽门螺杆菌(HP)后认为HP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有密切的关系,而近几十年来对消化性溃疡治疗的趋势又转向寻求新的药物疗法。自2017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12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治疗且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根据病人到医院就诊的顺序,单数为治疗组,双数为对照组。并收集相关资料,资料齐全者,纳入统计。治疗组64(男41,女23)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8.56岁,病程1~28年,平均15.36年。胃溃疡20例,十二指肠溃疡31例,复合性溃疡13例。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Hp)阳性49例,阳性率76.56%。对照组64(男43,女21)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9.78岁,病程1~30年,平均16.31年。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溃疡33例,复合性溃疡12例,胃黏膜活检幽门螺杆菌(Hp)47例,阳性率73.44%。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人治疗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胃镜检查情况等均具有可比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1995年1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执行)第7、6条定义,诊断为“胃疡”,辨证分型参考《中医内科学》(陈可冀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版)。(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内科诊疗规范》黄峻、陆凤翔主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

1.3  疗效判定标准    1、症状判定标准,采用尼莫地平法。

临床痊愈:症状总积分减少大于95%;

显效:症状总积分减少大于70%;

有效:症状总积分减少大于30%;

无效: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或者加重。

2、胃镜判定标准

分别对胃镜下红斑、糜烂、出血和胆汁反流的情况加以统计,计算各单个镜下表现的改善等级及总积分改善程度。

痊愈:胃黏膜下表现较治疗前改善3个等级或者消失;

显效:胃黏膜下表现较治疗前改善2个等级;

有效:胃黏膜下表现较治疗前改善1个等级;

无效:胃黏膜下表现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或恶化。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全部病例治疗期间需配合注意给予易消化清淡饮食,慎食生冷油腻麻辣腌熏酒等刺激性食物及刺激性药品,避风寒,勿劳累,保持乐观情绪。

1.4.2 对照组

采用西药治疗,抗HP、制酸、对症等。

1.4.2.1 抗HP:阿莫西林500mg每日三次,甲硝唑400mg或呋喃唑酮100mg,每日2次,早晚饭后服用,连服四周。

1.4.2.2 抑制胃酸分泌:法莫替丁针20mg,每日2次口服。或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泮托拉唑40mg,每日1次口服,连服2周。

1.4.2.3 祛腐生肌中药口服液:康复新15ml,每日三次,服用4周。

1.4.2.4、内镜治疗:胃镜下清除溃疡表面及内缘坏死组织,然后在溃疡处交替喷洒以下药物:①3%双氧水3~5ml②中药锡类散或白芨粉,每2周1次,直到愈合。有明显出血者用去甲肾上腺素1mg加生理盐水5~10ml局部喷洒。如为溃疡基底小血版管破裂出血,可用射频治疗。

上述治疗结束后由治疗前同一医师行胃镜检查。

1.4.3 治疗组

西药治疗同对照组,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舌象、脉象分4型予中医药治疗。

1.4.3.1 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胃疡Ⅰ号

炙黄芪30g、桂枝10g、白芍20g、高良姜10g、香附10g、白术12g、党参15g、  茯苓15g、广木香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煅瓦楞30g。

中医外治(根据病情联合运用或任选其一):

①穴位贴敷疗法;②针刺疗法(子午流注开穴+脾俞、胃俞等);③烫熨治疗(涌泉、百会、关元);④注入式埋线疗法(黄芪针穴注足三里、脾俞、胃俞、肾俞、中脘、关元等)+灸法(脾俞、胃俞、中脘等;⑤药穴指针疗法(背部膀胱经的脾俞、胃俞、肾俞、命门)+循经重灸(足三里、肾俞、命门);⑥中药熏洗疗法。

1.4.3.2 肝郁气滞证(肝胃气滞)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胃疡Ⅱ号

柴胡10g、白芍15g、香附10g、广木香10g、陈皮10g、元胡10g、郁金10g、川楝子10g、枳壳10g、甘草10g

中医外治(根据病情联合运用或任选其一):

①穴位贴敷疗法;②针刺疗法(子午流注开穴+三阴交、阴陵泉、太冲、中脘等;③穴位注射( 丹参、清开灵针穴注取足三里、肝俞、胃腧等);④药穴指针疗法(背部膀胱经的肝俞、胆俞、胃俞、脾俞等)

1.4.3.3 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方药:胃疡Ⅲ号

黄连6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5g、枳壳15g、竹茹15g、黄芩12g、大腹皮15g、滑石10g

中医外治(根据病情联合运用或任选其一):

①刺疗法(子午流注开穴+三阴交、中脘、公孙、内关等);②穴位注射(清开灵针穴注取足三里、肝俞等);③平衡火罐疗法(中脘、肝俞、心俞等);④药穴指针疗法(背部膀胱经的心俞、肝俞、胆俞、胃俞、脾俞)。

1.4.3.4、瘀血阻络证

治法:寒熱并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胃疡Ⅳ号

砂仁6g、黄连6g、白芍12g、甘草6g、黄芩10g、当归12g、赤芍12g、吴茱萸3g、党参15g、香附10g、元胡10g、乌贼骨30g、三七粉(分冲)6g、生蒲黄10g

临证加减;1天1剂,水煎2次分服,疗程4周。

1.5 对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结果比较  治疗组共64例,其中治愈47例,占73.44%;好转者12例,占18.75%;无效5例,占7.81%,总有效率92.19%。对照组64例,其中治愈29例,占45.31%,好转20例,占31.25%,无效15例,占23.44%,总有效率76.56%。疗效治疗组好于对照组(χ2=5.93,P<0.01)。

2.2 近一年观察远期疗效   经笔者对治疗组与对照组随访半年/1年的复发率为:治疗组半年复发率为7.81%(5/64),1年的复发率为15.63%(10/64);而对照组半年和1年的复发率为:29.69%(19/64)和51.56%(33/6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结构混乱,使得各种疾病的发生率提升,尤其是消化系统疾病[3]。十二指肠溃疡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反酸性粘膜受创疾病,在其发生的过程中,可能会诱发上消化道疾病,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同时由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期较长,患者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复发和停药的现象;同时这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往往会有较强的腹痛感,日常生活中也容易出现腹泻和脓血便的现象,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对于该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治疗,临床以抑酸药物为主[5]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机制也较为复杂,概括为胃十二指肠粘膜侵袭因素和粘膜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之间失衡所致,侵袭因素主要有胃酸、胃蛋白酶、微生物、胆盐、乙醇、药物及其它有害物质;自身防御—修复因素主要有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膜屏障、粘膜血流量、细胞更新、前列腺素和表皮生长因素等。当侵袭因素增强和自身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时就可出现溃疡[6、7]。近年来,在胃的幽门附近发现了弯曲样杆菌,认为幽门弯曲菌与胃十二肠溃疡病密切相关,是该病的主要病原菌[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否、胃液的酸性程度、胃蛋白酶的作用都能够影响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情况[9],其为慢性反复发作的消化性溃疡。法莫替丁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胃壁细胞上组织胺第Ⅱ型受体,可抑制胃酸及胃蛋白酶的分泌,阻断由于胃酸过多和胃蛋白酶被水解而对胃粘膜层和壁细胞的大量破坏,直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10]。奥美拉唑能有效作用于质子泵,对其抑制且控制胃酸分泌,且作用时间长[11]。阿莫西林是广谱抗菌药物[12、13],能有效杀灭幽门螺杆菌,从而利于粘膜屏障修复。中医认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在脾胃,同时影响其它脏器,病机多为脾胃虚弱、肝郁气滞、湿热中阻、脉络瘀滞等,治宜扶正祛邪,舒畅气机,辩症辅以针灸、敷贴、药穴注射等方法,可达内外兼顾的效果。临床上以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的制酸、抗HP治疗,总有效率91.59%,与各大医院的报道基本一致[14、15]。但停药后复发率高,1年的复发率达85%[16]。本文资料表明,治疗组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有效率达92.19%,1年的复发率仅为15.63%。而对照组单用西药的有效率为76.56%,1年的复发率为51.56%。这一显著特点说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最为适宜。

胃疡Ⅰ、Ⅱ、Ⅲ、Ⅳ号属于中医药常用方,主要以黄芪、甘草、人参、当归等作为主要药物,针对病机,能健脾胃、益气血、通经络,临症根据寒热虚瘀化裁。相关研究显示,胃疡系列方剂与常规西药联合,能修复溃疡黏膜,对胃肠道组织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与改善作用,对于提高胃肠道的耐受性及促进康复有积极意义。同时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降低患者的相关并发症,患者对于这种治疗方案的接受度也较高[17、18]

综上所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基层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学院.内科学(上册),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48-351.

[2]      马爱群.内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4.

[3]      方彦,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研究[J].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23(5):236.

[4]      张爱知,等.实用药物手册,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28.

[5]      董秀方,吕清浩.痢特灵对大鼠胃酸分泌的影响。北京医学,2016,28(3):183.

[6]      杨浩.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3):18284.

[7]      张学尔,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班溃疡60例疗效观察[J].山东中医杂志,2016,23(5):329.

[8]      陈思芸,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6,14(8):123.

[9]      王正文,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班溃疡8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18(12):236.

[10]    司马娟,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班溃疡50例疗效观察[J].临床研究与经验,2016,17(4):182.

[11]    李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2017,15(7).56.

[12]    杨臣安,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班溃疡16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7,34(5):321.

[13]    王绪霖,缴稳玲,吕宗舜,抑制幽门螺杆菌中药的初步筛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9):327.

[14]    周福生,胡玲,崔琦珍,等.中医药抗消化性溃疡复发的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16(3):233.

[15]    王松耀,王丹霞,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17,27(3):156.

[16]    葉青泉,中西医分组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对比观察[J].陕西中医学院院学报,2014,25(1):56.

[17]    杨旭,中西医结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9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18(15):137.

[18]    邵海忠.药物联合应用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245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47-148.

猜你喜欢

十二指肠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
药物治疗胃体部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湖州地区651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调查分析
“幽门螺杆菌”那些事儿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近期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炎的效果及临床优势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分析34例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注射兰索拉唑治疗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