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问互动模式综合设计探索
2019-10-21张海红马晓录张超
张海红 马晓录 张超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问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巧妙地提问、合理地候答、公平地叫答、科学地解答;同时,还要善于提问翻转以培养学生基于问题学习的意识。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提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促进其在情感、态度以及人文维度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以学为中心;课堂提问;互动模式;提问翻转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110-03
Absrtact: Classroom questioning is a basic ability of teachers' teaching an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 In the learning-centered classroom questioning, teachers should be cleverly questioned, reasonably answered, answered fairly, and answered scientifically. At the same time, they should be good at questioning and flipp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ers should flexibly adopt various forms of classroom questions, cultivate students' awareness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 and lifelong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ir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emotion, attitude and human dimension.
Keywords: learning-centered;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teractive mode; question reversal
在高等教育领域,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师”心。它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模式、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使其主动思考,提高其思维水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教师还能从提问中获得反馈信息,便于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与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1]。
近年来,随着专业认证的广泛开展,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问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重视;但是,并非所有的课堂提问都是行之有效的。譬如,问题设计没有针对性,提问频次不合理,候答时间不合适,提问过程冷场,反馈信息未被有效利用等。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2]。它主要包含三个环节,即提出问题、获取反馈、总结点评。每个环节的设计质量都将影响提问的有效性。本文将从这三个环节进行探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设计参考。
一、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些什么、如何做的暗示[3]。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课堂气氛以及教师获取有价值信息的多少等。因此,课堂提问的问题必须事先经过合理设计,不能是课堂上随意提出的(应对现场特殊情况的个别问题除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提前预设问题、有的放矢,明确为什么提问题、何时提问题、提什么问题、如何提出问题等。
(一)明确发问目的
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明确发问目的,预估问题的反馈效果。从提问的目的分类,问题可以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基础性问题、引入新知识的启发性问题、督促学生思考的讨论性问题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的兴趣性问题等。预设问题时要考虑两大方面:其一,设计问题都要以学为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学情(知识领域、学习氛围、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其二,设计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紧密结合每堂课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掌握相应的知识或具备相应的能力[4]。
需要明确一点:课堂提问是一种促进教学效果、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的教学方式。所以,带有惩罚性功能的问题是万万不可取的。扭曲课堂提问的目的,借助难题给学生“难堪”,甚至是批评指责,这种负面教育不但教育不了学生,还会打击其学习积极性、伤害其自尊心、影响师生关系。
(二)组织提问语言
课堂提问是一项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环节。为了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优化课堂互动的秩序性,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问题”,精心组织问题的语言,而不是现场生成、词不达意。同样的一个问题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提问所表达出的效果是不一样的,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在“备问题”时一定要理清思路、言简意赅的陈述问题,使用简洁自然、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学生可能不理解的专业词汇和术语。
(三)掌握提问策略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要合理安排每堂课所提问题的类型、层级和提问频次。据调查,专家型教师所提的问题中,组合再创造的开放型问题居多,分析、综合等高层级问题居多;而新手型教师所提的问题中,基础知识型的封闭性问题居多,理解、判断等低层级问题居多[5]。因此,教师要以学为中心,根据课程特点多提出高层级、开放性的问题。在频次(次/节)方面,提问并不是越多越好。频繁的提问容易导致“满堂灌”的教学现象,那样势必破坏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掩盖了教学重点,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一堂好课的提问频次并无明确标准,要根据课程目标及内容、学情及课堂氛围等方面合理掌控。
二、获取反馈
(一)把握候答时间
问题提出后,要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反应情况合理把握候答时间。有的教师提出问题后急于让学生回答以便节省时间,不给留出候答时间,这将导致学生无法有效回答从而丧失自信心。候答时间太短,学生思考余地太少,容易出现拒答或随意回答的现象。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上,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教师可以适当延长候答时间,或采用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合理答案。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就会给出更加理性、更接近答案的反馈。教师适时的行为介入,不但能发展学生的判断、思考、交流的能力,还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整个课堂氛围也会得到显著改善。当然,候答时间也不能肆意延长,因为这无疑是浪费大家的时间。
在候答阶段,教师要把握好两个“候答时间”。第一“候答时间”是指教师发问之后学生反馈之前的时间段,是为了让学生有适当的时间思考问题、给出合理解答;第二“候答时间”是指学生反馈之后教师再反馈之前的时间段,是为了让学生有时间调整思路、补充或修改他们的答案。教师要尽量在这两个“候答时间”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二)公平安排叫答
获取问题反馈的途径包括集中回答和指定叫答。集中回答很容易,而合理、公正的安排叫答却是一件较难实现的事情。在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他们应该享有平等参与教学过程的机会和权利。然而,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节约时间,或为了烘托课堂气氛,多数教师都会叫一些听课比较认真、学习积极性比较好的学生,不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于是,就出现了教育不公平现象。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近90%的学生认为老师只请少数学生回答问题有失公平,心理上会有失落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5]。所以,教师应从全体学生的利益出发,尽量做到一视同仁、兼顾叫答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享受到公平、公正的教育。
三、总结点评
(一)合理评价
在获取学生反馈之后,教师就要针对反馈作出合理评价。有的教师只是用“对”或“不对”、“好”或“不好”等笼统的反应作为评价,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升华,不利于教学的长期发展。评价应以每个学生的长期发展为重,针对具体情况作出合理性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且很自信时,要给出积极评价;但不可过度,避免其产生心浮气躁的心态。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时,切不可直接“棒击”,而是应采用解释、启发、引导的方式进一步鼓励学生探索解答。只要是学生尽力回答了,不管正确与否,都要肯定其积极参与和努力付出;如果完全回答不出,那么就可以采用转问的方式继续课堂提问。
(二)有效理答
课堂提问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而教师的理答质量是反映这一互动环节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在进行理答时,不但要关注学生给出的答案,还要关注其思路过程、善加利用反馈信息。如果学生答对了较难的问题,可以引导其进一步的与同学们分享答题的思路过程,让大众受益,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果。如果某一问题较难,多名学生都未答对,教师应具有“闻过则喜”的乐观精神,因为教学活动就是在“不懂”与“懂”、“出错”与“纠错”的交互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展的。在“不懂”的问题背后,教师更加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从而可以有效调整教学方式、变换视角,渐进式的答疑解惑,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索。
四、提问翻转
所谓提问翻转,就是学生问、教师答。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下,课堂提问已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对于没听明白的问题解答或不懂的知识点也可以进一步提出疑问。如果课堂提问只局限于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就会只专注于怎样回答问题,那么学生就成为了问题的奴隶。长此以往,课堂缺少了主动活泼的气氛,学生缺少了发现问题的创新意识。
以学为中心的学习离不开问,没有学生主动问的学习过程只能是停留在知识表面的被动的、肤浅的学习。学生积极主动提问题,是发挥主人翁意识、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负责任的表现。学生在探究、提问并最终释疑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提高思辨能力、创新能力、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另一方面,教师也经常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教师觉得是问题的,部分学生以为不是问题;而有时部分学生觉得是问题的,教师反而以为不是问题。来自不同届、不同专业、不同班的学生层面的问题是不完全一样的、是多维度的。因此,只有当教师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时,才更有机会了解学生层面的疑惑和不足,进而可以针对具体问题因材施教,灵活调整教学模式、把握教学节奏。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也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尽量做到两个方面:1. 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学生可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但也可能提出与教学内容不太吻合的问题。对于好的问題要表扬、鼓励,并进行有效解答;对于不好的问题也不能敷衍塞责,而是要肯定其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然后在追问的方式下引导其提出更合理的问题。2. 给予时间,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课堂上,当学生表现出疑惑或持不同意见时,要留出时间让学生整理问题思路,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大胆发问。
课堂提问是一个师生双向互动的有效环节,这个互动往往会持续两、三轮,甚至更多。在这种交互模式下,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结束语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提问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情况,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人文维度等的培养和发展。
课堂提问是一项实践环节,教师只有在实践——改良——再实践的循环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更好地提高有效提问的能力。当然,优秀的课堂提问并非只有一种形式,教师只有灵活地采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提问,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常丽丽,丁相平.教师课堂提问策略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20-123.
[2]郑璐.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提问设计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12:89-90.
[3]洪松舟,卢正芝.提问: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08(2):30-34.
[4]魏清华,陈岩,张雅娜,译.最佳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过程控制[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217.
[5]郑友富.专家型教师与新手教师课堂提问的比较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9,1:57-60.
[6]王坤.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J].学科教育,1998,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