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2019-10-21王海

视界观·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课程

王海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传统制造业逐步向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朝着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急需高端高技能人才,相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今年高校毕业生又创历史最高,且高校应届毕业生普遍技能基础较差,缺乏实践经验,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创业难度逐年上升,如何在新形势下开拓就业市场,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互联网+ 创新创业教育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是“互联网+”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之中,并将互联网产业上升到空前的高度。2018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进一步强调创新创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明确提出要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在全国高校推广创业导师制,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完善“互联网+”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

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是普通高校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大问题,当前全国各高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逐步开始各项指导工作。因此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做好00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一个新的时代命题。

一、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指出:“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创业指导和培训,接纳大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软硬件支持,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撑和服务,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

为充分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全国各高校已逐步达成共识,将创新创业指导纳入课程教学范围,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和创业指导,帮助学生提早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但是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文化氛围方面: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当前很多高校未将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将创新创业教育简单等同于就业就业教育。在文件上提得多,但是政策配备不完善。

(二)创业认知方面: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宣传不完善,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认知比较片面,简单的将开超市、打印店等认为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出路。很多大学生将开展创新创业等同于浪费时间,不务正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处于初级认知,对未来的宏观规划少,自我认识不清晰。

(三)课程设置方面:在创新创业指导课程设置方面全国各高校的发展步调不一致,部分高校的相关课程尚处于选修课程阶段,没有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足够的影响力,对学生的指导有限。课程设置不科学,部分高校虽然已经设置了创新创业选修课,但是相关的课程组和教研活动不规范,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尚处于探索阶段,课程内容不规范,考核方式与实践要求差距较大,概念讲授多,实战操作少;通识教育多,个性化指导少。葛勋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一文中也指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市场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缺乏明确的指向性;教学模式落后单一,后期管理保障不充足。

(四)师资配备方面: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极具匮乏,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指导课程师资主要由一线辅导员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等团委学工部干部承担,未单独聘任专职的、有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的教师。由辅导员作为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力军,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存在明显的短板,在企业职场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启蒙和过程指导方面存在较大的短板,不能够在实践经验方面给予在校大学生足够的指导。

这是因为一是辅导员多由高校毕业生直接转到辅导员工作岗位,对创新创业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准备和实践经验,并不能给予大学生专业的指导;二是由于辅导员的专业分布较广,与授课对象在专业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三是由于辅导员的事务工作角度,在授课质量方面不能完全保证。

(五)政策导向方面 :当前国家大力提倡发展职业教育,并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部分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能够在毕业之后进入高校实训中心、中高职院校等担任任课教师。但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的发布,“从2019年起,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原则上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高职以上学历的人员中公开招聘”本科毕业生进入中高职院校做教师的前景不明朗,为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增添了不确定的因素。

二、路径探索

针对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問题进行梳理,国内各大高校也提出了新思路、新模式。

(一)体系构建方面:“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迫在眉睫,普遍认为迈出的第一步应从高校政策配套方面,应着手建设一整套创新创业的配套政策,从政策上进行保障,从资金上予以支持,从宣传上予以配套,将其与就业教育等同对待,开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局面。

叶纯亮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建构研究》一文中详细阐述由“互联网+”思维、大学生创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一套由创业教育文化氛围、创业教育课程资源、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和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组成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撑体系。

(二)课程设置方面:按照《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要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在所有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的认知性教育,让所有学生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且要逐步按照相关规格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实践环节份额比重,加深学生的创新创业认知,不仅仅学会课本上的理论,更重要的掌握如何做好职业学业一体化规划,掌握求职和创业技巧,能够为自己所用,实现课程教学的最大价值。

通过开设创业实践课程,打破大学生的刻板印象,鼓励和指导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持续性创新,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跟上社会变革的步伐。

(三)师资配备方面:创新创业课程是一门对实践经验要求较高的一门课程,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一定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一方面加大对校内既有的教师团队(特别是辅导员们)的培训和指导,《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的九項主要工作职责其中包括“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指导”和“理论和实践研究”。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既能让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更加了解学生、贴近学生,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指导,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缓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现状,又是提升辅导员自身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引入具有创新创业经验的企业人员作为校外导师团队,同知名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让创新创业教育贴近时代要求。参照其它教学课程中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导师联动机制,校内导师负责基础理论的教授,校外导师负责实践经验的讲授和创业模拟训练。建立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四)竞赛组织方面:当前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特别重视,设立了相关的竞赛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高校应该积极发挥社团的重要作用,引导建立相应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模拟训练社团,并开展相应的简历设计竞赛、职场面对面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当前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特别重视,设立了相关的竞赛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如教育部主办的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青团中央主办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在竞赛中提升个人综合技能,能够为以后的职场生活打下基础。

(五)价值导向引领方面:此外应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创新创业观,鼓励学生将自身职业发展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各地各高校要在开展学生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实习实践过程中,引导毕业生把实现自身价值与国家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到基层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总结

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大量新型行业和职业不断涌现出来。随着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因此开展好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能够从实践的角度通过多方的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为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又能为制定相关的激励和扶植的创新创业政策方面提供指导。

总之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从国家、社会环境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完善创新创业指导体系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和创业观,通过社团活动和竞赛的组织,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创新创业本领,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基地支持)

猜你喜欢

辅导员大学生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