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多媒体在特殊教育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9-10-21邓丽君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多媒体语文教学

邓丽君

摘要:多媒体等设备以其独特的优势走进校园。尤其是特殊教育学校,多媒体以其声音、图画、视频等优势优先走进特殊教育课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多媒体在对有障碍学生的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媒体;特殊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236-01

多媒体的运用,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使一些较难理解的概念、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一些原本由于时间、空间限制而无法在课堂上呈现的事物,如今可以通过多媒体得到展示,从而优化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群体是一些接受能力有障碍的学生,要帮助这些孩子努力克服和矫正身体残疾带来的困扰,学习一定的语文知识,掌握一定的运用语文的能力,需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受障学生的认知兴趣,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特教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感想:

1.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

长期以来,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以来只是停留在“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很难培养学生兴趣的稳定性、持久性,更难使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内驱力。然而,多媒体教学却改变了这一现状。首先,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的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的教学氛围,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这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其次,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在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培养学生的兴趣点和注意的持久性,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难点得以顺利突破。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觉器官接受到刺激,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既符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一般规律,它能在多个层面为语文学习提供支持。

2.优化课堂教学,让学习活动生动有趣

听障学生由于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主要依靠视觉来接受外界的信息。由于长时间地依靠视觉,极易造成视疲劳。枯燥乏味的文字,又很难让学生的注意力维持长久。而凡富有成效的学习,都必须对学习的材料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声、图、象、文结合的整体性特点及所展示的流动的形态和强烈的色彩,有效地刺激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营造的情景也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思维活动,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起来,学生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探求新识。听障孩子、智障孩子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会自觉主动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弥补了注意缺陷,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时,课件中,美丽的珊瑚、威武的龙虾以及飞翔的海鸟把学生带到了祖国南大门,课文的情境再现于眼前,直观形象的图像让学生像在海底周游一般,从而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重难点

特教生由于听力、言语上的障碍,只能用眼睛等器官来认识外界事物,不能与正常人进行语言交往,这就使他们的认识活动有其特殊的地方。感知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表象贫乏而不稳定,概念形成困难,思维抽象性很差等。因此,利用以图像为主的视觉媒体发挥特教生视觉代偿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教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为自身的特殊情况所制,抽象思维发展较同龄正常人缓慢而滞后。面对越来越深的课文,越来越抽象的词句,特教生和教师都有些勉为其难。而多媒体的介入,则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很好地协助特教生突破学习难点。

4.挖掘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发展学生的个性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正确的语文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会写字和说话,而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价值和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通过积极的参与、审美能力、文化素养等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動口和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为他们提供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舞台。例如在教学《荷花》第二自然段时,我用课件展示荷花池的全景、近景,以及动听的韵律,把学生“带入”公园的荷花池边,使他们“置身”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那全开的、半开的、含苞欲放的荷花,说一段赞美荷花的话。这时学生早已步入作品的意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似乎与作者一起在荷花池边散步赏花。这样,有效地诱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写出自己独特的所见所感,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能力,又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可谓是一举多得。

总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改变了我们特殊教育学校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这无疑是信息时代教学活动的一大进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可以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培养他们动手动脑等能力。

参考文献:

[1]田凤娟.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养[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6(03).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多媒体语文教学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