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造型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延伸—以解剖学课程为例
2019-10-21秦小小
摘 要:解剖学课程是美术学造型基础的理论课程,然而传统的课程教学具有同质化现象,从而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为此,本文结合普通综合本科院校的自身特点,紧紧围绕“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指导思想,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考核方式,促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完善与拓展。
关键词:解剖学;造型基础;混合式教学
普通综合本科院校要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思想和理念,探索新的高等教育方法技术和模式。解剖学课程是美术学造型基础的理论课程,课程对象为美术学本科一年级的学生,从学院对美术学课程的设置和专业发展方向来说,其课程对学生今后专业学习的发展起到一个养分补给的作用。这种供给关系并非一种短暂性理论灌输而已,而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动手训练习得,属于长期性的理论结合实践型的造型基础课程。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及课程教学的实施都是沿用传统的、同质化的基础造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1]。在此形势下,目前学校对于基础理论课程的考核方式,依然处在一种常规化的理论试卷考核状态,学生对于考核的心态则停留在模式化突击应考的情境中,这种状况一方面让学生对课程的期待值降低,另一方面也会不利于教师开展课堂教学。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与举措
针对问题及其原因的分析,本文确立了改进课程和教学的思路,美术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方向定位应与时俱进,与高年级的培养方向进行衔接,使其影响力更具连贯性和持久性。从而使其具有延展性,并以此为基础发掘传统理论课程与新兴专业结合的切入点。
为了充分发挥课程的养分补给作用和学校转型为应用型大学的双重要求,响应“以本为本,四个回归” [2],本文通过引入混合式教学方法,从三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和举措: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考核方式的调整和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完善与拓展。
(一)对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本文通过有效利用雨课堂等智慧教学工具,将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形式的改革[3]。
1.丰富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内容中,通过雨课堂对课程内容进行完善。可根据学生高年级专业学习的要求,向学生推送视频、语音、课件到学生的手机上,从而更好地普及与课程相关的知识,如服装设计、动画插画、雕塑、摄影、公共艺术等其他实用性艺术门类,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门类,拓展自身潜力,在传统课程中找寻创新意识,发散学生思维,为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提供扎实的理论基,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做到教育回归常识。
2. 完善教学模式:加入雨课堂模式,构建师生互动的课堂。雨课堂增强了PPT和微信的原有功能,能在课堂实现师生实时互动,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老师走下讲台。新的教学模式具有互动式趣味性,有利于教师在课堂的实践中及时解惑,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主体,自己上讲台摆动态,在自己当模特的时间解说人体一些肌肉组块造型特点等,引导学生自发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到教育回归初心。
3. 创新教学实践:从对知识点单纯的识、记、背,转换成可感、可触、可知的实践性教学,在理论学习课程期间结合相关的专业课程同步进行,如素描头像、人体赏析及速写写生练习,首先对实体教具模型和人体的写生,使知识点和真实的物像结合,其次利用图像笔记,边讲、边记、边画三者结合来消化课堂内容;最后基于前两项的基础,走访学院美术学各大工作室,考察校外专业院校的工作室情况,以此了解工作室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根据自身潜力和兴趣,及时做好选择专业的准备工作,结合专业认知实习,让学生更清楚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提早树立教育报国,教育强国的远大理想,做到教育回归梦想。
(二) 調整课程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从学生的考勤和期末考试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其考核评价标准单一,对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不能准确评估。因此,本文基于三个标准提出新的考核方式,让学生的“作业意识”转变到“作品意识”,让每一次课程作业的要求落实到作品创作中。
1.连贯性:在课程的考试环节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制定试卷,如装饰方向和绘画方向,由于其考核重点存在差异,装饰类的内容可倾向于壁画、漆画、陶艺和和传统民间艺术中人、神、兽、器的造型研究;绘画类的则偏向于传统人物和动物类的造型研究及结构分析,在考核内容上尽量做到和学生高年级学习内容上的连贯性,做到同课不同卷。
2.持久性:美术学的造型基础理论,注重的是知识点的图形化,应培养学生绘画造型能力的积累与学生个人绘画兴趣点的结合,在考核的卷面分值上有步骤的提高绘图题的分数,让学生重视对理论知识内化,并以一种图像化的呈现方式表现,并在题型上又分为传统与非传统两种形式可供选择,传统题型倾向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非传统题型则是提倡结合课程性质,开发学生自身绘画兴趣点,做到因材施教,使课程考核的影响更具持久性。
3.延展性: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实物作品考核方式,施行跨专业合作的模式,探寻课程延展的多种可能,在平时分的考核中可适当加入立体实物作品的考查形式,首先,可以利用美术学工作室的优势,结合课程要求制作人体整体或局部小模型,其次,运用艺用解剖学课程知识,设计动画插画里人物或动物的形象草图,再结合雕塑工作室的硬件设施,将草图变为实体,再次,结合现当代艺术,与现当代的主流艺术甚至是多媒体艺术的多元化结合方式,探究课程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延展传统理论课程的知识辐射范围,使课程内容更加多元化。借助雨课堂的桌面电脑端插件,将随堂测试添加进PPT,学生可将画作通过手机微信界面提交给教师,从而实现实时互动测试,教师可将优秀作品在课程实时展示,以此改善考核方式。
(三)完善与拓展教师自身专业素养,潜心教书育人,做到教育回归本分
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更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完善和拓展自身专业,为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提供原动力
1.巩固提高:对于课程的教授,老师本身应及时巩固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去粗取精,把课程内容生动化,探寻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努力提高课程教师专业素养的能力,教师在上课之余,多去关注各类美术学专业的最新资讯和展览,虚心吸纳其他相关新型专业的优势,做到教学思维和内容上的与时俱进;
2.交流合作:课程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是授课老师提升自身素养的关键环节,找准课程与高年级课程的衔接点,积极与各工作室老师进行交流,在探讨教学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探讨更有效的教学融合方式,加强课程之间的合作,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探究其与校内外企业合作的可能。
3.硬件支持:以上的措施在硬件设施方面,也需要适时更新课程书籍和教具,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有效的进行,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造型基础研习室,努力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老师而言也是自我提升的方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学多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解剖学强调的是一种造型绘画能力的培养,解剖学不同于医学用的医用解剖,与体育类的解剖学知识也有所不同,在对学生的要求特别是考核方式上也需有明显的差异性,现阶段综合性大学的美术系关于造型理论的科目,应突出其专业特性,强调其动手绘图的能力,在其他美术史论方向也应适当增加其绘图题的分值,让学生认识到在绘图中识记知识点的重要性,把绘图记录当成一种笔记习惯,除了培养学生二维的平面作图能力以外,還需培养学生由二维绘图转化为制作三维空间模型的习惯,从而体现美术造型理论基础知识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养分补给作用。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尹少淳谈美术教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2] 唐景莉.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2018(Z2):11-12.
[3] 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05):26-32.
作者简介:秦小小(1986-),女,湖南益阳人,汉族,文学硕士,湖南城市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公共艺术。
课题项目:2019年益阳市社科联课题《城市文化视角下公共艺术的在地性研究-以益阳市为例》(2019YS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