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在口腔正畸的效果研究

2019-10-21王佳莉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口腔正畸临床效果

王佳莉

【摘  要】目的:分析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在口腔正畸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观察组,且2组各选入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正畸方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牙齿松动度、咬合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78.33%)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95.00%)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牙齿松动度及咬合力改善显著,P<0.05;与对照组(20.00%)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5.00%),P<0.05。结论:针对口腔正畸患者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牙齿松动度及咬合力,减少不良反应,临床借鉴价值高。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传统的正畸方法;口腔正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1-0076-02

口腔正畸主要指的是矫治系统对牙齿开展温和持久的生物力,进而将错位的牙齿整齐排列,最大程度上保持患者的牙齿美观度,进而提升咬合力。临床研究指出,正畸支抗可明显提高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使得口腔矫正效果明显提升[1]。目前,临床上治疗口腔正畸的主要方法有传统正畸方法及微型种植体支抗等,其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及植入灵活等优点,可进一步解决支抗牙移位及控制等相关问题,逐渐在临床中使用[2]。基于此,本次研究就取120例口腔正畸患者给予不同的正畸方法展开对比治疗,分析其效果,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口腔正畸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

观察组,男:女,36:24,年龄范围15~55岁,平均(34.58±7.26)岁。对照组,男:女,37:23,年龄范围16~56岁,平均(35.25±7.35)岁。本次研究均通过本院的伦理会批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及年龄)比较,P>0.0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开展影像学检查、常规口腔检查,均符合口腔正畸患者的治疗标准[3];②口腔卫生良好;③均是在自愿的情况下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合并牙龈炎、进展性牙周炎等相关口腔疾病者;②不愿意積极参与本次研究者。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正畸方法治疗,使用Nance弓置于患者的患者口中,要求每天佩戴时间大于8 h,设置牵引力300 g/次;嘱咐患者定期要去医院复诊,每月1次,临床医生可结合患者牙齿移动情况适当调整加力值,接受期限为2年。

观察组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微型种植支抗钉的直径为1.5 mm、长度为10 mm,均为钛金属材料,种植之前采用浓氯已定(浓度为0.02 %)漱口,采用利多卡因对患者展开口腔内局部浸润性麻醉,采用X线等影像学辅助检查手段仔细检查患者的植入部位周围的组织结构,之后植入微型种植体,和骨面需要保持垂直,向后倾斜大约30 °,尽可能植入在患者的上颌骨皮质骨中,等到种植完成后需要进一步确定根尖片与牙根相邻结构间的关系。最后采用链状橡皮圈增加种植体和牵引钩间的压力,设定压力值为50 ~ 300g,结合患者的植入情况及牙齿情况随时调整设定值。术后可拍摄牙尖片进一步确定患者的压根关系,给予患者抗生素展开治疗,及时预防感染,定期复诊,及时更换链状橡皮圈,一般情况下均需要连续治疗2年之后方可取出。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效果: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牙齿排列十分整齐,牙关系明显恢复,前牙覆盖状态未见异常,面部外观改善显著;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牙齿排列基本整齐,牙关系逐渐好转,前牙覆盖状态无异常,面部外观逐渐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牙齿排列不整齐,牙关系及面部外观未见改善,前牙覆盖状态异常十分明显[4]。

②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咬合力采用MFC-8701测定仪测定,将咬合测试片放置在下颌第一磨牙处,要求使用2 s/次 的频率进行连续用力咬合10次,测定3次,选选咬合力最大值,计算平均值得出最终的咬合力[5]。

③牙齿松动度:<1说明患者的牙齿松动度越好[6]。

④不良反应:轻度水肿、口腔炎症及不适感等。

1.4统计学方法

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处理,包含连续性变量资料(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及定性资料(临床效果、牙齿松动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用()、(n,%)表示,t、检验;若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评定临床效果(对照、观察组)

相对比于对照组78.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95.00%明显提高,P<0.05;详见表1。

2.2评定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对照、观察组)

相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及咬合力改善显著,P<0.05,详见表2。

2.3评定牙齿松动度(对照、观察组)

相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牙齿松动度改善显著,P<0.05,详见表3。

2.4评定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对比于对照组21.6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6.67%显著降低,P<0.05(=5.5511;P=0.0184)其中,对照组:轻度水肿5例,口腔炎症4例,不适感4例;观察组:轻度水肿2例,口腔炎症2例,不适感0例。

3 讨论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面部及口腔的美观要求也显著提升,同时因为食物中糖分明显增加导致牙周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长,使得人们对口腔正畸治疗的关注度逐渐提升[7]。正畸治疗主要是借助矫正装置对患者的牙齿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得牙齿逐渐恢复到正常位置,支抗选择与控制可对治疗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8]。口腔正畸治疗主要是借助相應矫治系统对出现病理学变化的牙齿开展温和且持久的生物力进行作用,重新整理出现错位的牙齿,最大限度上保持患者的牙齿美观健康,改善咀嚼功能[9]。传统治疗方法中主要选择牙弓对患者展开治疗,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稳定性相对较差,长时间佩戴患者的舒适性及美观性差,在治疗的过程中均会给造成明显的心理负担,同时在佩戴过程中口腔内剩余食物容易进入牙弓与牙龈间隙,容易发生感染及软组织浮肿等不良现象,同时传统正畸治疗后患者的复发率相对较高,且临床治疗效果一般[10]。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常规牙弓、颅面骨骼支抗等治疗方法均对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在人体工程学、临床医学方面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舒适性及美观度,导致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效果不理想[11]。本次研究中,相对比于对照组78.3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95.00%明显提高;相对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咬合力及牙齿松动度改善显著;相对比于对照组21.66%,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效果6.67%显著降低;P<0.05;分析原因:微型种植体支抗可发挥良好的支抗稳定性及佩戴舒适性等优势,可增加提口腔正畸力的承受能力,进而减少对患者的创伤[12]。另外,在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口腔正畸时,在患者的颌骨上可增加矫正产生的反作用,可最大程度上减少牙齿活动性,进而有效弥补传统正畸治疗方法的缺点,获得优良的矫正效果,提升矫正成功率,改善美观度。同时在开展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时可将微型种植体植入颌骨的任何部位,进而减少空间和施力方向的限制, 增加种植体和颌骨的结合度,不需要进行骨结合,使得手术的操作步骤明显简化,同时,给予患者的植入体相对较小,所带来的创伤较小,植入后可施加外力,预防钛钉松动,使得患者的治疗配合度相对较高,进而使得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提升[13]。

综合上述,针对口腔正畸患者予以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效果,改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差、磨牙移位、牙齿松动度及咬合力,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义, 叶华.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19):48-49.

[2]   冯宏宇.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传统的正畸方法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疗效[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7, 4(14):17-17.

[3]   刘洪, 牟雁东, 于晓光,等.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 20(8):1159-1164.

[4]   孙洁, 邓立兰, 凌燕,等.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9):1742-1744.

[5]   孙新国.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1):5-6.

[6]   刘立勇, 孙雪燕.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 54(20):62-64.

[7]   温秋平.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7):1255-1256.

[8]   张春波, 蔡巧玲.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中的运用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23):112-113.

[9]   Papadopoulos M A. Skeletal Anchorage in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Class II Malocclusion[J]. British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2016, 42(1):87-87.

[10] Chen M, Li Z M, Liu X, et al. Differences of treatment outcomes between self-ligating brackets with microimplant and headgear anchorages in adults with bimaxillary protrusion[J]. American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 Dentofacial Orthopedics, 2015, 147(4):465-471.

[11] 刘丙军.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使用价值[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2):101-101.

[12] 姜晓蕾, 燕贵军, 黄绪友,等.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7, 17(29):5661-5664.

[13] 齐震, 赵晓红. 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青少年口腔正畸的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 2017, 18(4):86-87.

猜你喜欢

口腔正畸临床效果
循证护理对口腔正畸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口腔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分析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护理工作在口腔正畸中发挥的实用价值
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