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设计策略

2019-10-21陈冰秀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设计策略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陈冰秀

摘要:在数学教学当中,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教学手段。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当中,要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就需要设计问题。但因为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需要结合教学的对象及教材的内容而定。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设计的策略和提问的技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6-0140-01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对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性,针对班级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设定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倡导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

1.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的设计策略

1.1围绕课堂教学的关键设计。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所设计的问题需要围绕教材的关键内容进行,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融入问题当中,设计出突出重点的问题。针对教材的难点设计问题,学生就会容易掌握并突破。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围绕各种两位数计算当中的难点进行提问,或者将除数的计算与日常的零食的买卖相结合,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事物用除法进行计算,这样更能帮助学生掌握两位除法的计算方式,寻求学习的规律性。

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采用工具进行辅助,比如矩形、三角板、圆形模板等,或者采用幻灯片及图形板书等方式,让学生能够理解问题。比如让学生将圆形进行分割后,运用除法求出部分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设计此类问题时,教师需要给学生预留较广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过充分的思考过后寻找到问题的本质,抓住解决的切入点。如果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解决,并让解析的过程更具有条理性。中等学生的数学逻辑条理性稍差,那么可以从学生的表现上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教师再集中全班同学的意见,有条理地进行归纳分析,将圆形的变化和面积的大小及与长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让学生明确本章所讲的主要内容,掌握基本的推导公式及计算方法。

1.2通过联系知识设计问题。

因为数学各章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性很强,每个新的知识点都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识作为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其内在的因素和本质是相同的,这也为学生进行下一轮的学习搭建了桥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问题的设计时,还要充分将新旧知识进行结合,将未知转化成已知。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的《质数和合数》这课的学习过程当中,需要根据有关的旧知识——能够除以1且大于1的自然数(能够整除的情况下),在推导出质数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千以内的除法计算。在设计问题时,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属于质数么?为什么?在分数当中存在质数么?合数是如何推导的?经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学生就会了解质数与合数的概念,明确质数和合数的范围。

1.3抓住学生学习的盲点设计问题。

抓住学生学习的盲点就是针对教材中容易被忽视的知识重点进行提问教学。教师在针对盲点问题设计时,需要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学习当中所忽略的东西。比如在学习正负数时,在明确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后,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应该转向关键点上,比如0是否属于正负数,如何对其进行定义。将学生容易忽视的点找出,帮助学生拓展数学学习的思维广度。

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法

2.1明确提问对象。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针对提问的设计首先要明确问题的对象。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提问重在问题的设置和深入研究上,忽视提问的对象。将问题的难度提升,或者为了获取完美的答案和活跃课堂的气氛,将提问的对象集中在班级的优等生上。甚至有教师为了让学习较差的学生不分散注意力,专挑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回答较难的问题。设计的问题只针对普遍的学生,对部分学生学习难以深入的地方教师因为课时等原因选择忽略。由此造成课堂无法突出重点,既无法发挥学习能力好的学生的带头作用,也无法提高学习较差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要尽可能涵盖到各个层次的学生,满足其学习和心理的需求。设计的问题让每位同学能够回答,激发其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握好提问的深浅,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让数学的问题具有逻辑性和严密性。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教学中,为让班级内各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技巧,教师先提出这样的运算口诀“如果括号前加号,去掉括号也无妨;如果括号前减号,去掉括号也无妨;乘除运算要分清,从左到右是标准;加减乘除混合酸,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教师以简单的带括号运算开头,如“5×60+120÷3(370+50)÷7”,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计算出此题。这道题的难点在于多數学生不知是先计算括号内的数字还是先将乘除计算后再计算括号内的数字。在学生计算完成后,可以抽取几名学生(囊括学习能力较好、基础较高、学习能力差、基础较差及中等水平的学生)阐述其答案及解题的思路,将解题中的学生未考虑到的或者出现差错的地方进行补充,并让学生将解题时所遇到的难点讲解出来,教师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细讲。

2.2提问时机需要灵活处理。

在备课过程中,虽然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设定问题,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意外。比如在除法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交互的模式,在问答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意象不到的答案,或者学生会提出新的问题进行探讨。在此时,教师需要及时将教学活动进行调整。比如在除法的学习当中,学生在进行一组自然数的计算,但是在计算过程当中,某位学生发现除不尽的数字,然后班级的学生就进行了一系列的“除不尽”数字的寻找工作。此时,教师要让课堂教学继续下去,就需要代入下一个问题——遇到无法除尽的数字时,如何计算出答案?当然,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需要预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行思考,找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或者共同探讨还会得出与众不同的答案。

参考文献:

[1]罗红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89.

[2]罗超群.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7:103-104.

猜你喜欢

设计策略课堂提问小学数学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教学研究策略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