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语文三年级主题阅读的策略
2019-10-21彭雪花
彭雪花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有学者曾经说过,语文核心素养在于阅读,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笔者从为学生开辟一条主题阅读的路径,让学生读有方向;引学生选取不同的捷径获取文中的精神养料,让学生读有方法;给学生创造一方乐土,让学生读有展示;为学生剩流一点空间自由翱翔书海,让学生读以为常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策略
全国小语会会长陈先云指出:全民要有读书意识,把课外阅读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课外阅读课程化,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的阅读进教材、进课程,实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面对纷繁复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书海,如何引导学生攫取阅读材料以拓宽视野、陶冶性情?笔者在研究中发现,为学生开辟一条主题阅读的路径,能让学生读有方向;引学生选取不同的捷径获取文中的“精神养料”,能让学生读有方法;给学生创造一方乐土让学生将“欣赏的点”搬上舞台,能让学生读有展示。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主题式课外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之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阅读活动。而笔者探讨的主题式课外阅读是在课标教材的建构思路下,通过一定数量的具有关联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围绕主题在不断地对相关文本阅读和对话中获得整体的阅读经验和情感体验。
如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在备课时,笔者细读了四篇课文,了解到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南飞的风姿;有的白描了一幅夏日荷花绽放的美图;有的抒发了对家乡珍珠般泉水的喜爱。这些景物深深地牵引着学生,备课之时,笔者亦能想象出学生阅读之余意犹未尽的遗憾,此时,进行相关文本的主题阅读恰好弥补了这个遗憾。于是,笔者根据“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个主题,组织学生大量阅读描写大自然的书籍和篇章。通过老师推荐、学生交流、家长互荐等途径,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在课堂上,笔者和学生一起欣赏《走进大自然》《草叶上的歌》《雨儿在歌唱》《梅花潭》《日出》等,共同追着小鸟、随着蜜蜂一起走进深山密林的神秘;共同躺在绿莹莹、亮晶晶的草丛中,迎接睡醒的露珠;共同目睹着雨儿在小溪里、土地上、草地间歌唱后,大地发生的千变万化;共同站在梅雨潭边感受瀑布从上而下的磅礴气势……在课外,QQ群是师生、家长交流的平台,一本本好书从家长口中跃出,成为学生追捧的“明星”;一句句名典从学生手下弹出,成为家长舒心的“定心丸”;一次次交流从QQ中涌现,成为主题阅读的“沉淀物”。
所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主题课外阅读就是指引学生在庞大的书海中截取一舟,增其厚实,添其深度,日积月累,“三千”岂不尽在囊中?
二、活水之源,取之有道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1]笔者在研究中发现,进行主题课外阅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一)悬念激趣法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学生进行主题阅读的兴趣呢?笔者在研究中发现,教学中,教师围绕单元文本截取某些知识点设悬为课外阅读做媒,能起到“望梅不止渴”的功效。如第六单元以“神奇的科技世界”为专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笔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以月亮为点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阅读,在教学《月球之谜》一文中,笔者事先为学生准备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教师的声情并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经过抑扬顿挫的声调,高低起伏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走进一个有趣、惊险、令人感动的故事情节中。正当孩子们沉醉其中、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声音戛然而止,同学们期待之余,老师抛出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原文。”一言激起千层浪,一语撩起读书情。课后,《嫦娥奔月》《想要摸月亮的国王》《天狗食月》《玉兔捣药》等一系列关于月亮的文章成为课间的“常客”。
(二)读写结合法
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三年级的学生需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和美句,名篇大作中藏着富有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指导学生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作文准备丰富的养料。例如,三年级第五单元是围绕“可贵亲情、友情”这个专题组织编排的。在开展这个主题阅读时,对于能表现亲情、友情的名言警句或能触动人心的句子,笔者总是指导学生分类摘抄下来;对于感悟深刻的篇章或段落,笔者总是鼓励学生用自己的阅历和知识去审视、对比、评判书中的内容,并及时把思考的结果记录下来;对于报纸上感动心弦的真情故事,笔者总是建议学生剪贴下来。一池清水,只要击拍,就会产生阵阵涟漪,一次主题阅读,只要不断地寻找一个个激活点,就会产生一次次新的体验、收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无法,教者有心。在主题阅读活动中,笔者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尊重学生的阅读需求,选取适合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这样,学生才能慢慢体会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境界。
三、举杯邀月,共赏莲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在主题式阅读活动中,笔者见缝插针,积极为学生创造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賞手抄报,筑积累之心
每次的主题阅读,笔者都鼓励学生将阅读所得汇成手抄报,每个主题阅读结束时举行手抄报评比、展示。让每个学生在展示成果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他人别具一格的阅读风采,还能借鉴别人阅读积累的奇妙之处。比如,在“寓言故事”这个阅读专题的展示中,有的学生将阅读的寓言故事串联起来,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有趣,又明理;有的学生则图文并茂,使人眼前一亮;有的学生字体设计凹凸相间,给人一种不规则的美。大家在感受寓言故事魅力的同时,又学到了手抄报设计的技巧。
(二)品主题汇报,扬感悟之情
一位意大利教育学家提出:青少年只有在一个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环境中,心理活动才会得到发展,并展现出内心的秘密。在主题阅读活动中,进行主题式的汇报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情感体验,将学生内心的感受表露无遗。在研究过程中,每个主题的结束,笔者都会举行隆重的汇报会,从环境的布置,气氛的渲染到汇报的顺序,都做出精心的安排。如关于“月亮”的分享会上,同学们用卡纸做的月亮悬挂在课室里,电脑里响出《十五的月亮》优美的旋律,整间课室洋溢着“月”的味道。
许焯溣同学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拉开了诗歌分享会的帷幕,他时而高昂,时而低沉,将学生带入了思念家乡的情感中;林坚凯同学的一首《静夜思》勾起同学们对小时候的美好回忆;元朗曦同学的一首《嫦娥》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
陈先云理事长在“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研讨会上提到,语文教学要注意保护好儿童的天性,如好奇心、可塑性、善模仿、喜探究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而开展主题课外阅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准课外阅读的脉搏,运用各种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并实现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持之以恒的自觉行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宁菁菁.读写结合,实现双赢——刍议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教学[J].新课程(上旬),2017(09):40.
[3]张娜娜.刍议小学语文“阅读创新”的几点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6(33):70,94.
[4]章志兰.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学周刊,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