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设教学细节提高课堂实效
2019-10-21张静
张静
【摘要】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教学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使得教师对于教材的分析要更加透彻,努力把握教学细节,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思维高度。
【关键词】教学设计;课堂细节;学生思维
基础教育要实现高效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这使得基础教育应注重教学质量的提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细节要重新把握,使课堂高效运转,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细节的设计,提高教学效率。
一、铺垫有度,才会多一份思考
教学新课前的铺垫是学生顺利掌握新知的基础。但铺垫要有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一定的难度阻碍,一定的思考空间,激发学生知难而上的勇气和展现自我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几元几角时,教师先出示一张一元的纸币和两张一角的纸币,请学生说出是多少钱,再让学生在自己的桌子上摆出一元两角。学生在此情况下很顺利地摆出来,无须任何的思考。这里的教学因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完全可以自己尝试摆出一元两角,而且会出现不同的摆法,学生会有更大的探索空间。真正有效的铺垫能提高学生对原有数学知识的可利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这也是为了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的发展。作为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有效教学的出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更多的“做数学“的机会。
二、联系有方,才会多一份高效
数学是社会文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水平和能力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素质有重要的关系。数学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实践要以指导应用为根本,以拓展人类认知世界的范围作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领略数学的魅力,使得技能获得提升。
比如,教学“反比例的意义”时,以前总是通过例题中的两个例子,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这两个例子虽然联系生活但不切合学生的实际。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缩短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之间的距离,笔者决定依据教材内容做一定处理,于是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以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每天从家到学校大约走多长时间,几位学生回答后,笔者又问:“你们每次走的时间一样吗?每次回家的时间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有的说有时走的慢,有时走得快。有的说每次走的速度不一样。笔者又引导学生比较自己每次从家到學校的情况,从中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时间、速度变了,路程不变。学生众说纷纭,初步感知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大,另一种量变小,而它们的积不变。这时笔者又提出:“从现实生活中,你们还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吗?”学生交流讨论,从而进一步将学生引入反比例意义的探索中,实现真实、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细节,善于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授课时所设计的课件要联系生活与实际,这样的方式会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设计有心,才会多一份深刻
课堂教学中,往往一个细节的设计和处理决定一节课是否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往往一个细节决定一节课的成与败。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只备环节,更应用心去感受学生,走进学生,真正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去设计。如果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教学,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段绳子,将其拉直,观察其特点:线段是直的,它有两个端点,然后举出线段的例子。这种教学方式太过简单,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如果在这里,教师增加一个环节,先将绳子斜着拉直,然后问学生:这样还是线段吗?因学生刚刚接触线段,对线段的认识只是一个初步的感知,这样一点点的改变就使学生犹豫不决,这还是不是线段呢?耳边传来学生不肯定的声音。这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刚才初步感知线段的特征上来分析说明理由。只是这一个小小的环节,学生对线段特征的理解更深刻。教师在无形中打破了学生的固定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从单一化、固定化的框框中解救出来,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中深入了解线段的本质,增强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四、练习求活,才会多一份价值
只有有效的炼习,才能把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同化,从而更加紧密地融为一体,并储存下来,从而使新形成的认知结构更加具有利用性、辨别性、巩固性。所以习题设计也应讲究细节处理。教学“认识线段“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
教学时,教师没有直接呈现图,而是依次画了四条线段,首尾相连,最终围成了一个长方形,教师提问:得到的是什么图形?是怎样得到的?答后,教师又问:线段都要两个端点,那围成这个长方形的线段端点都跑哪去了?学生上台指出后,再说明线段还可以围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出示后三个图形,然后让学生数数这些图形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改变了呈现问题的方式,并提出富有思维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对线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明确了线段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一个教学细节设计不仅充实课堂,更重要的是它充实着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给学生带来理智挑战,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在处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不应只观沧海,还应抓住其中一粟,方能成就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葛云.教学细节的把握策略探索[J].江苏教育研究,2018(31):66~69.
[2]童其林.细节在有效数学教学中的含义和价值及其把握[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01):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