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窥视情结在电影作品中的案例及启示
2019-10-21贾同尧
贾同尧
摘要:窥视是性倒错行为的一种,这种癖好往往产生于少年时代。窥视源于好奇和“看”,许多经典的影视作品例如《后窗》、《登堂入室》、《追随》、《偷窥狂》、《楚门的世界》等都讲述了窥视的剧情或者利用窥视来讲故事。
关键词:窥视情结;审美快感;本能
窥视是出于人类本能的需求,是对爱、性、暴力的执念。著名悬疑大师希区柯克电影中塑造的主人公们或具有双重人格或具有俄狄浦斯情结或具有窥视欲……
一.窥视审美快感
《后窗》这部电影中导演的人物和情节设置很吸引人。杰夫一开始窥视邻居生活的时候也受到了心理上的谴责,其女友一开始也是非常反对杰夫的偷窥行为,但后来这两个人物也都偷窥上瘾。通过这样的情节设置,折射出偷窥的欲望实际上是掩藏在每个人意识深处的,是人的一种本性(岳美娟,2018)。而少年是儿童身体快速发育、社会情感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儿童的好奇心特别强烈,由此产生各种各样的猎奇兴趣。窥视本身就是一件新奇度较高的行为,那么窥淫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更是前所未有的刺激体验,当然无法自控的窥淫会发展成为性倒错——即反复发生或持续存在偷看别人性行为或与性有关的隐私行为的倾向,通常能引发偷窥者的性兴奋。事实上,精神分析学的电影理论将电影银幕看作是一面镜子,影像让观众认同并给观众带来快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观众对"看"这一行为本身的认同(岳美娟,2018)。
例如电影《美国往事》中儿时的面条通过厨房墙壁的小洞偷窥在隔壁跳舞、换衣服的黛布拉,通过偷窥使自己产生兴奋。偷窥异性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是正常的,这是他们对于异性身体的好奇和了解,亦需要引导和自己的认知。当然,之后面条的欲望在邻家女孩的身上得以发泄,步入青春期的他的性倒錯现象并不明显。
而电影《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的少年雷纳多就存在着多重的性倒错行为,他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窥淫和恋物两种情结。恋物癖是指把无生命的物品或把异性身上的非性感部分作为对象以引起性兴奋的性变态行为,通常开始于青春期。电影里的女主人公玛莲娜在二战时期社会风气保守的意大利某小镇算是风韵十足,她吸引着无数男人的眼睛,当然也包括雷纳多,玛莲娜的外在气质就已经使雷纳多产生性兴奋。雷纳多在房顶树上偷窥玛莲娜在家里的生活,持续的期盼及想象使他兴奋的难以抑制。军官和医生的出现使雷纳多遭受打击,即恋爱失败加剧了他的恋物情结--偷走玛莲娜的内裤在夜晚手淫,此时的恋物癖已从异性的气质转换到无生命的物品上。另外还包括雷纳多在白天看到的与玛莲娜有关的事物,晚上就会产生相关的性幻想。眼不见心不烦,看见就要承担看见的后果。雷纳多看到过多的带有性刺激的视觉信息产生兴奋却难以发泄,以至于无法承受而得了焦虑症,只有当父亲带自己去妓院后这份压抑才得以释放。希区柯克《后窗》的主人公,便摇摆在偷窥的极度兴奋与社区安全的伦理之间。而从启蒙以来的审美无利害的美学特性,在针对这种视觉机器的图像生产而展开的美学批判时,恰恰承担了伦理批判的使命(牛宏宝,2018)。
又如影片《天堂电影院》里少年多多对电影胶片里被剪掉的接吻和床戏镜头产生好奇,在不断的憧憬和探索中渐渐对性对爱情产生了解,可以说多多在和初恋交往的过程中以及他中年后的情感生活里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少年时看过的电影片段的影响,影片末尾处多多看到自己的良师兼挚友阿尔弗莱德生前留下的接吻片段混剪,儿时的记忆瞬间被勾起,同时那段被压抑良久的混杂着生活的五味陈杂的性的情感此刻也在心头漾起了些许波澜。
二.窥视与本能
弗洛伊德提出的人类有“生”和“死”两种本能,生本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本能、即自我保护的本能,一类是爱的本能、即性本能;死本能则是攻击和毁坏的本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对秩序进行破坏的原始冲动。弗洛伊德是泛性论者,他认为性的内涵是广泛的,是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可以说性本能即是生存本能的延续,又可以与死本能进行转化。
窥视行为的产生必须通过视觉的途径,所以生死两种本能的激发或抑制也正是通过“看”接受刺激。至于观影,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偷窥的机制——观看别人的隐秘生活。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就是电影《发条橙》,片中阿历克斯离开监狱接受治疗的时候被强制撑开双眼观看色情和暴力的影片,在长时间的无法忍受中精神受到严重影响,即性本能和死本能被强行阉割,这两种本能的过分压抑使阿历克斯只能凭着仅剩的生存本能苟活于世,似乎达到了片中医疗机构对犯人治疗后从此不再做坏事的目的。当然《发条橙》正是库布里克向人类道德底线发出的一次叩问和挑战——如果世间的种种规则和秩序过分限制了人的性本能和死本能,就相当于彻底抹去了个体的性格和价值即失去了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那么这样的人还算是活着吗?
涉及到这种内容的电影还有《听她说》、《弗里达》、《毕业生》等等,这些电影中的角色可能是虚构的,但人物设定一定是以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物原型或群体经验为基础的。
总结
窥视情结在影视中的刻画明显受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被引入电影研究领域之后,电影的运作与人与生俱来的窥视欲和自恋欲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希区柯克的电影《后窗》更是将弗洛伊得的窥视情结表现到极致。
参考文献:
[1]以《后窗》为例浅析电影对观影主体窥视心理的满足[J].岳美娟.视听. 2018(05);
[2]视觉、欲望与视觉伦理[J].牛宏宝.中国美术报/2018 年/11 月/12 日/第 0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