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多维教研促进常规落实
2019-10-21林尚策
林尚策
【摘要】学校教研活动是落实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在开展教研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现象,使教研变味变质。笔者结合多年在教研工作管理过程中的经验,以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效参与教研活动为目的,从多维度设计构建了学科组教研、全科型教研、线上教研等三种类型的教研范式,有效提升教研质量,促进落实常规,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研活动;学科组教研;全科型教研;线上教研
教研活动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但目前不论公办或民办学校,不论优质或薄弱学校,不论城市或农村学校,不论是大学科还是小学科,教研活动常常会流于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内容上却是冷冷清清。站在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多维度设计适合学校校本、适合教师发展的教研活动已迫在眉睫。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和经验总结,以此教研范式抛砖引玉,供教研活动设计者参考。
一、学科组教研
学科组教研是学校较为常态的一种教研模式,参与人员稳定、学科性强是这一教研模式的最大特色,但越常态越容易流于形式,走过场。因此,学校在放手教研组长组织教研活动的同时,一定要提升学科组教研的有效性。
(一)定内容有导向
教研内容的选择很多,从基础内容到专题导向考虑,如果在保基础的同时再深入一个主题,可以让教研更充实。
文本解读是教研活动的基础项目,对每个学科提出每次教研的第一项议程,就是让曾任教过该年段该学科的教师交流单元内容的重难点,给解读教材有困难的教师先补上一课,减少教学弯路。另外,给学科组定下一学期或是一学年的专题进行探索研究。
(二)定形式动全员
学科组教研形式的变化会让本组所有教师都动起来,要求人人分工参与,从选材备课、教材分析、上课记录、前测后测分析对比、后期材料整理等,事先分工,形式上从个体展示变成团队展示,一次教研让每个人都带着任务参与,决不让一个教师闲着,教研参与度才会达到百分百,不再是一位表演者另一些都是观众或听众。
(三)请专家作引领
聘请专家的策略也是值得学校层面思考的:学科组可以考虑聘请退休的有经验的老教师,他们有充裕的时间可以定期参与,帮助基础学科组教研循序渐进的发展;骨干组需要聘请走在教研第一线、对教学新动态较为了解的研究型老师,更快地让骨干教师跟上教学新手段新方法;主题式教研,例如绘本教学、阅读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等,则需要聘请专门研究此类主题的知名专家,让教师在他人的帮助看到这一主题的高层领域。
二、全科型教研
全科型教研是学校教研活动的补充和强化部分。一所学校的教师数多则上百人,少则十几人,教师在教龄和素养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师,需要设计不同的教研活动,在全员都有收获的同时,更要考虑各层次教师是否“吃得饱”,做到“因材施‘教”。
(一)通识性基础教研
通识性基础教研针对所有学科的教师,以年段组为单位,开展如粉笔字,朗诵等交流与学习式的教研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展示评比活动,让全体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稳固。
(二)主题式教研
主题式全科教研是所有学科围绕一个主题做微观点交流的教研活动。主题可以是“新常规新课堂”、“新常规新设计”、“提升教学质量之我见”、“我的阅读之旅”“我的课堂管理”等主题。把每一个主题活动,每一次的检查,每一次的测评,每一次行政调研发现的问题,抛出来给所有学科教师共同思考,不同学科的教师从本学科特点分析问题原因及策略,以个人或学科代表为单位作微观点报告。
(三)骨干提升教研
笔者认为先从人数多的大学科组入手,培养学科带头人较为容易,人数多选择性大,竞争性强,一旦确定骨干人员可以起到“一带多”的效应。笔者所在学校组建了以语文、数学、英语、體育为主的骨干团队,制定了骨干培养设计方案,借助外力专家组,通过主题教研,提供各种学习机会和展示平台,从给予学习的优越感到平台展示的成就感,全方位打造骨干教师队伍。
三、线上教研
一次线下教研的时间已无法满足教师畅所欲言的兴致,线上线下教研的灵动安排,可以让教研时间不拘泥于一种时空状态,碎片时间的利用让教研无处不在。
(一)专家直播式
请专家做讲座,可以通过视频直播,照样能和专家面对面,同样获取专家最新的理念和操作方法,轻松地解决了多个校区教师难集合、偏远地区路途辛苦等问题。
(二)群聊留言式
教研活动后,借用微信平台或是网络群聊等交流软件留言,人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在发言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自己文字的表达进行精心梳理,逻辑性和全面性要强,一段文字的描述必须抓住微观点,这也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写”的能力,长期的积累,顺手拈来就可以成为案例或论文。
(三)资源共享式
学校提供长期有效的企业云平台,创建各类文件夹,教师们定期将自己的教案设计、案例分析、论文等上传公用平台,资源共享的同时,可以对资源的再修改、再利用、再上传,已然成为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教研活动形式。
学校教研的顶层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借教研促常规落实,借教研促教师成长,借教研促课堂高效,借教研促质量提升。让教研成为教师学习的习惯,让教研成为展示和互学的平台,让教研成为走近名师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张丰.从问题到建议——中小学教育研究行动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