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2019-10-21潘才建
潘才建
一、增加人文味,滋润学生心田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让这些精神同化学生,进而内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品德修养、气质个性和人际交往中获得提升。高中语文在教学内容上就具有极强的人文性特征,很多都是人类优秀思想的成果,对高中生的品德修养、气质修为具有一定的熏陶作用,可以滋润学生的心田。语文教学应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突出人文精神的宣传,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精神,突出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给学生一定的精神洗礼。具体来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中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人文素材,并且把这些所谓的人文教材通过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内化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感悟,体会到真善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健全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具备健康的身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的整合教材和学情之间的关系,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精神,实现新课改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
二、增加情感味,升华学生的情操
高中语文教学应该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就目前的高中语文教材来说,其内容更具有人本性和人情味。语文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师生之间交流情感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了解作者,感悟作者写作意境的过程,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释放文章中的情感味道,增加课堂教学的人情味,升华学生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情感,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下成长和成才。课堂中,人情味的注入需要教师认真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并且能通过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能给学生宣传某些思想情感,并且能让学生做出一定的反思和情感的内化。高中语文教材中牵涉到很多的情愫,有爱国情怀、有浓厚的亲情、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这些情愫的表达恰恰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的人情味。比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篇文章时,恰恰可以帮助学生能进一步的了解和感悟父亲的形象,了解自己父亲对自己的期望和关爱,引导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进而实现人情味的教育,实现情感的共鸣。
三、提升文学味,提高文学修养
语文课学习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增加学生的文学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难看出,在对文章的选择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局面,有诗歌、有古诗词、有小说、有童话故事、有科技散文等等,这些都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向学生讲授了不同文学载体的赏析、鉴别和创作的方法,如果学生能有效的掌握这些资料,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有一个质的提升,那他们的文学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高中语文学习的目的就是能让学生学习之用,通过学习的知识能进行文学创作,语文课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文学基本功夯实的过程,通过一点一滴的文学素养的积累,最后能让学生创作出充满文学色彩的文章,这就是说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需要高中语文课堂中給与知识的普及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四、连接新闻味,做好学习导航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节奏迅速,知识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结合当先的先进理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那教出来的学生也是很难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对于高中语文的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应该突出自身的工具性、引导性和辅助性的作用,要有效的嫁接新闻,体现语文教学的与时俱进,将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仅仅的捆绑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