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有效策略探究

2019-10-21田晔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策略

田晔

摘要:长久以来,文本细读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文本细读可以提高中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使中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的魅力,更能提高文学素养。可以使中学生在文本细读中对文章进行思考并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与情感,能更好的领会文章的精髓。近年来,文本细读逐渐成为了中学生在阅读中所需的重要能力。围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展开了有效策略的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9-0048-02

前言

文本细读可以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深意。在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通过文本细读不仅能对其考试有益,更能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让中学生不仅仅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丰富了自身的精神世界。所以在中学生文本细读的教学中老师更要以严谨的方法,充沛的情感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热爱文本阅读,发自内心的追求,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更能提高中学生自身的能力。

1.重视语言品味,多推敲

我们可以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好的文章不一定要华丽的辞藻才能写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多推敲反复琢磨,使文章有自己的特性,才能最真实的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意愿,在文本阅读中,如果能对作者的技巧有着自己的认知,就可能提升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准。这就需要学生能够把握文本中文字的推敲,对文章细化。细化到一词一句中。让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进而知道文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更深层次的挖掘作者的写作技巧,向之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在文本细读时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语文的综合水准。在学习《背影》这一文章时,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父亲背影的几次出现,渲染了作者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这个时候,我们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寻找背影这一词语的是怎么带动读者的感受对其进行细细的品味和推敲,使文章鲜活起来。从而提升对文章的欣赏层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如教师可以问学生文章中的“背影”是什么意思是指我们平时看见的身影吗?他有哪些更深的含义,通过思考让学生知道通过背影作者表达的是父亲对自己的爱。表达了亲人对自己无私的爱。作者用“背影”来表达父爱,平平常常的背影更衬托了父爱的伟大。这两个字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在推敲中细细品味父爱给作者带来的震撼。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身的水准,对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要善于抓点睛之笔,让学生对词句进行推敲反复琢磨气其中的深意。

2.深度挖掘情感,多体会

优秀的文本都有着作者的深切情感,文章中的情感因素更能有效的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和情操,让学生感知到这个社会的百态,人性的光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写作手法,更要对其中的感情产生共鸣,能够读懂作者的感情与之联系。更要进行文本细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借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象,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想要超脱现实,渴望自由而又不能的复杂情感,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挣扎并向前进的情感,文章的开头说出了颇不宁静,这个颇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状态,文中作者思绪纷飞,或喜或忧,都与此紧密联系。这是作者对自己情感的认知,淡淡的哀愁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教师通过文章的细读,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感情,如果只是讲朱自清先生的感情,并不能有深切的代入感,可以让学生从自身思考,如自己处在当时环境中该如何,带动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互动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活跃气氛,安排学生朗读,配以相应的媒体件,带入学生的情感,慢慢的细细的体会作者的感情色彩,说出学生自己的想法,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深意。更好地挖掘其中的感情。

3.学会多元理解,重个性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思维。在常规的教学中,学生需死板的记住答案,以教师为中心,没有从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出发,文本细读的时候就需要学生自身对文章的理解。从学生的自身学习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不要死板地分析,对文章进行多元化的剖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情感,看问题。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正确思想,不以标准答案为束缚,认为学生答案不标准就是错的。这不利于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束缚思想只会阻碍学生能力的提高。不束缚学生思想,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以个人观点对学生进行要求。要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思考,不盲目抹杀新的想法,才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发展。在学习《东施效颦》的时候,有的学生认为不能模仿别人,有的学生认为模仿也是一种进步,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结合文章背景来理解,学生凭自己的喜好来决定,这时我们的教师就要正确的引导学生,既不束缚,又不一味不管对错的放飞,学习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教师更要引导学生正确的理解文章。

4.防止学生误读,过度读

在細读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细读,在一定程度上从文章本身研读,剖析。还要引导学生不偏离主旨。但是在文本细读的时候依旧存在对文本的误读与过度解读的不合理情况。例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突出文本理念“思想境界”习惯性地对文章进行“升华”,这种“升华”让学生不能理解,进而造成错误的思维,教学质量不仅会打折扣,还使学生对学习丧失了兴趣,得不偿失。教师不仅自身要注意,还要防止学生的误读,过度理解。例如,鲁迅写的晚安,学生不仅仅觉得是礼貌用语,还会联想到这个“晚”是当时社会的黑暗,如此分析,究其原因又是什么造成的,文字被过度理解了,这段文字让人为中学的语文过度理解忧虑,还有一些学生追求得分点,感觉得分点都有了,为什么还是不能得到全部得分。把阅读,细读理解错误,带上数学公式,使学生感受不到文章的美,单纯的训练技巧,不一定有多大的好处,让学生在细读的时候做到不误读,过度理解,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5.不同阅读文本,不同方法

每篇文章都有不同的形式,相对就有了不同的文本细读方法。基于主体的不同,我们教学中应分类研究,不能一体化。这其中有几种类型的文本。例如,小说文本细读、散文文本细读、记叙文文本细读等。中学语文教材为对象,将文本细读理论进行剖析分层,同时分析各类文体细读之间的特征与基础,不同的文学作品,取相对应的细读方法更易学生理解。

6.结束语

综上,通过细读,让中学生对于阅读的理解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体系,扩宽学生的眼界,从而能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手法、从多个方面思考共同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使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带入自己的情感,学会细细研读反复推敲,并能体会作者的感情,这不仅能使学生的理解得到提升,更能在学习上有着自己的方法。同时,还要注意不过度细读,不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总而言之,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提升中学生的能力。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策略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我的手机在哪?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