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分析

2019-10-21曹健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静脉输液急诊

曹健

【摘 要】目的:讨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的效果观察及满意度影响。方法:资料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7月。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18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系统化护理)各59例。评判标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8%,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急诊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且其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急诊;静脉输液;满意度;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194-02

静脉输液属于临床上常见的给药途径,研究显示[1],临床门诊急诊患者的输液率高达60%-90%,急诊患者大多病情复杂,为其所提供护理难度较大,以往临床上对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多以分级管理模式为主,即注重对特殊患者(危重症患者以及输注液体为高危性药品患者等)的关注,这不仅不利于降低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且不利于医院输液护理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对急诊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与系统化护理后的效果进行了观察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19年7月。观察对象为:本院收治的118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以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9例,此次入选对象均为呼吸道感染类病症患者。患者基本资料: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5:24;平均年龄为(43.7±6.2)岁;平均静脉输液时间(11.3±2.7)d。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6:23;平均年龄为(43.9±6.9)岁;平均静脉输液时间(11.6±2.5)d。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即入院后先对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病情以及身体状态进行了解,告知其穿刺期间应注意的事项,穿刺期间了解患者自身感受,以适当的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

研究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急诊患者大多发病紧急,以致于其极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应真诚耐心的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感受,及时安抚其不安及恐惧的负面情绪。(2)健康知识宣教:结合患者基本资料告知其急诊病症的相关健康知识及输液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包括有不得随意对针头进行触碰,不得随意对输液速度进行调整等。(3)输液护理:科学选择穿刺位置,穿刺期间可一边与患者聊天,一边行穿刺操作,使之以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来对患者的疼痛感进行缓解,并在穿刺后告知患者输液期间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有输液大约所需时间,输液剂量等。(4)巡视护理:输液期间,护理人员应定时对患者的输液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出现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进行干预处理,找出不适症状出现的原因,并向患者解释该症状出现的原因。(5)拔针护理:静脉输液治疗后及时将针头拔掉,拔针动作应做到快、稳、准,使之尽可能降低该项操作带给患者的疼痛感、拔针后立即使用无菌纱布对针眼进行处理,并让患者按压针眼处无菌布5min左右。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P值用SPSS22.0软件计算,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及计算方式为:用%表示,用x2计算,统计学差异评判标准为:P<0.05。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3.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64%,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58%,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患者多病情发展速度快,病情危急,若其未能接受到有效的治疗,很可能對其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影响,静脉输液治疗方式具有药效见效时间快、给药及时以及刺激性小的特点,但是,由于该治疗方式属于一种介入性治疗操作,以致于治疗期间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为改善这一问题,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实施必要的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2]。

以往临床上对对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所实施的常规护理较为注重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较为忽视对患者认知及心理方面的干预,以致于患者对此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低。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将以患者为中心展开相关护理操作,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各项护理需求,该护理模式中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静脉输液治疗的认识,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的输液护理及巡视护理将尽可能降低输液期间患者发生不愉快体验的机率,保障其静脉输液治疗顺利完成,同时,该护理模式将注重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舒适状态,并提升其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患纠纷性时间发生率。

总结:系统化护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急诊患者在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且其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燕玲.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外医疗,2018,37(28):139-141.

[2] 冯玉丽,陈绮妮,赵锦丽.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降低急诊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及提高护理满意度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3):195-197.

猜你喜欢

系统化护理静脉输液急诊
系统化护理对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分析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优质护理对静脉输液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治疗效果的影响
不同护理方法对静脉输液后静脉炎的干预效果比较
对输液室患者实施图片式拔针宣教的效果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系统化护理对输卵管结扎术的影响
系统化护理对显微外科断肢再植患者感觉恢复的作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