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7-01-09罗晓丽
罗晓丽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此研究中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单双号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护理模式则分别为系统化护理以及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身体恢复功能。结果: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经过不同模式护理后,其观察组患者下床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数据间经对比后统计学意义因P<0.05而产生。结论:脑梗死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选择系统化护理模式,有助于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提升临床疗效。
【关键词】系统化护理;脑梗死;身体功能
脑梗死在临床中的患病率较高,同时患者在患病后其肢体会出现相应的障碍,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Ⅲ。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以此来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进行改善。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例脑梗死患者分别通过不同的护理模式,现将护理流程以及结果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此研究中的8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并无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同时生命体征处在稳定状态中。根据其单双号方法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分别为43例。对照组中25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最大者为76岁,最小者为50岁,平均年龄经计算后为(58.5±10.2)岁;观察组中27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最大者为77岁,最小者为48岁,平均年龄经计算后为(60.1±9.5)岁。组问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软件对比分析后可知,P>0.05,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具有临床研究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均进行常规治疗,患者在入院后予以其抗凝药物,从而对其脑供血进行改善,对脑细胞起到保护的作用。随后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则选择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其护理内容如下:
(1)定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同时将疾病的相关知识、训练方法、体位如何进行改变、怎样进行肢体锻炼等进行编制成册,从而让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了解,护理人员还应与其一同观看相关锻炼视频,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以及治疗疾病的自信心。
(2)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按照早期下床的活动原则对患者进行早期训练。当患者身体机能趋于稳定时,可以适当的进行下床运动,确保肢体可以发挥其自身的正常功能。与此同时,家属应和患者进行配合,从而进行锻炼。
(3)如患者肢体偏瘫在0-2级时,护理人员需要协助患者在病床上进行坐起训练,随后进行3-5分钟的休息,当无不适感时,患者的健侧应先落地,随后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站立等,而站立的时间按照患者的实际承受能力而定,通常首次站立时间为5分钟内,第二次站立时间大致约为20分钟内。当患者站立后如无不适感,护理人员可以协助患者进行行走。如患者肢体偏瘫在3-4级时,下床方法相同,患者可以通过助行器进行行走,并按照患者自身的实际情况增加行走的时间。
1.3早期下床标准评定
患者发病72小时,患者在发病后其生命体征较为稳定,且无严重损伤;患者的健侧机体肌力处在正常的状态中,同时患者的家属可以进行配合。同时对两组患者三天以及五天下床的情况进行对比。
2结果
2.1分析两组患者三天以及五天的下床情况
比对两组患者三天以及五天的下床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数据之间经过比对计算后,P<0.05,统计学意义产生,相关数据详见表1。
2.2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以及护理后,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为11.63%;对照组发症发生率经计算后为37.20%,数据之间经过对比分析后,P<0.05,差异性有所加强,统计学意义产生,相关数据详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患者因为在患病后其自身的肢体运动会出现障碍,同时在患病初期会进行长时间卧床,因此会出坠积性肺炎、泌尿感染等一系列并发症,从而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病情则有所加重。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针对性护理模式,以此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得患者可以在早期进行下床运动。此研究对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并分别选择系统化护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经过分析可知,观察组经过系统化护理模式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所降低,同时早期下床运动情况良好,由此能够看出,此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恢复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临床中进行应用以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