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对策研究

2019-10-21陈伟军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影响分析创新创业共青团

陈伟军

摘 要:为更好的发挥高校共青团组织作用,凭借其平台特有优势,鼓励举办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同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为高校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氛围,并就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激励机制、提高综合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为我国创新创业事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创新创业;影响分析

近年来,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设理念, 诸多部门举办各式各样创新创业大赛,从高校角度出发,因为没有独立管理创业的部门,在内容设置中往往牵涉面很广,如教务部门、就业部门、思政部门等,各职能部门职责与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从而导致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深入开展仍缺乏真正实效性,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创新创业动力,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尤为突出。

高校共青团组织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高校大学生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是高校重要的育人基地。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紧密结合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特点,积极提供平台,举办先关赛事。如 团中央也主办了“创青春”、“挑战杯——彩虹人生”等,可见团中央对高校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是高度重视和支持。因此,高校共青团更应该发挥组织作用,在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 创新创业现状

当下,从统计的就业报告分析,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在这个数据中创业者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在近几年中获得成功的学生凤毛麟角。随着国家要求的提出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逐渐得到重视,但对于高校而言,在最初的摸索实施阶段,还是缺乏成熟的体系,虽然理念明确,但落到实处时各职能部门分工并不明确,很多时候学生不能真正得到相关的有效指导,从而可能错过很多优质项目,错失良机。

教育部、高校相续出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以及相关政策来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去,在课程学分、奖学金、经费支持等都有相关激励措施,如优先给与奖学金、抵换部分学分等。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学生活动中也愈发重视创新创业,如由团中央主办的挑战杯系列赛事中开设创新创业类大赛。

在高校中共青团是学生群体比例人群比较大的社团组织,在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许多高校中却重视及合理运用到共青团的这些优势,举办很多“过时”的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从而导致大学生对此类活动逐渐失去兴趣,将共青团所特有的优势逐渐弱化,甚至逐渐丧失这些优势。

随着“创业、创新”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阅历经验,为今后就业或创业提供实践经验,另一方面也改善生活,减轻父母压力。体验赚钱不易与艰辛的同时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积累一部分创业基金。目前,大学生创业主要可以分为传统模式创业、科技创业、以及“互联网+”创业等。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与创业意识相较于本科院校学生来说相对不足,创业实践很大一部分局限于传统创业或网络创业,科技创业极少,这与本身的专业能力有关。而多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有的学校甚至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总体来说,多数高校还没有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优势以共青团名义开展创新创业类教育或活动,使得高职院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宣传不能深入人心,创新创业活动未能顺利全面开展。

2 对策分析

高校共青团既是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又是学校职能部门、有专门老师领导的学校官方组织,其号召力、权威性和引导力毋庸置疑。而且共青团组织直接接触学生的机会比较多,能够得到学生的信任,便于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同时,由于直接指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工作,紧密联系学生,非常了解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非常适合组织或指导学生的各类创新创业工作,并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具体实施时,可采用以下方法。

1)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高校共青团要联合学院招生就业部门、教务处对学校、院系学生创新创业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凝练出不同专业学生创新创业的优势与特色,并进行整合推动,同时加大创新创业活动的宣传力度,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让学生逐渐开始自主进行相关创新创业活动,自愿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努力进行创新创业实践。

2)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当前,学校创新创业平台一般都借助于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平台,没有建设自己的双创平台,导致项目量少、好项目不多等问题出现。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创新创业平台,而共青团组织以自己特有的优势与特点,完全可以成为这一平台的具体实施者。

3)完善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学校应该以学校名义出台相应政策或文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完善相关创新创业激励机制,让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同时,享受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如在奖学金评定、学分认定、评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名额或政策性倾斜,以及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对优秀的创业项目给与经费的支持。

4)鼓励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进行各类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的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把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去,可以采用先借助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进行模拟实践,将优秀项目进行实际孵化的方式。因此,学校应该重视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并不是做表面工作,每次到赛前“临阵磨枪”随意选几个老师学生就去参加比赛,应该把大赛的培训融入到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去,提高创新创业大赛项目的水平与质量,提升大赛成绩,争取在大赛中得到社会人员或风投公司的支持,顺利将优秀项目进行孵化与实践。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学校应该以共青团为主导,紧密联系学校招就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或培训。在创新教育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能力等,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平常的专业课程当中,在专业课程中专门设置本课程创新方面的课时,并且计入该门课程的成绩;另一方面,还应组织各类课外的创新活动,如指导专业社团组织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建议配合教务处开设各类专業选修课专门安排学生在相关专业上的创新教育等。在创业教育方面,可以邀请校外相关创业专家导师、校内有资质的的相关老师,开设各类创业培训,如GYB培训、SYB培训、网络创业培训等。

6)建立学生社团创业基地:除校内的学生社团日常活动之外,学校可以鼓励有条件的社团“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优秀社团建立互帮互助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建立有特色的形式多样的校内外创业基地。对于社团应有系统的培养方案,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和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从生产经营到管理各方面的创新创业本领。至于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如何,这就需要真正的创业成效来检验。创业方案的设计和完善,都将在基地里矫正和孵化。同时,校友会、孵化基地等都应与社会建立起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形成各方联合的创业教育体系,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

3 结束语

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党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肩负着团结教育青年学生、为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本文介绍了共青团对学生创新创业的影响现状,凭借其特有的优势,提出了相关对策。高校也应该充分利用共青团特有优势,努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为我国创新创业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孙晓丽, 王慧莹. 高校共青团基层团支部能力建设初探[J].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7(1).

[2] 张春旺, 李芳曹, 志旭.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 2017(2).

[3] 施险峰. 探析高校共青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为[J]. 中国电力教育, 2009(15).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高职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服务路径探讨——以关爱新市民子女成长创投项目为例”(立项编号2017SJB0876)

猜你喜欢

影响分析创新创业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全面营改增对路局运输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尿激酶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分析
机械加工工艺对零部件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