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佛造像的文化传承

2019-10-21秦欣欣

东方收藏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文殊璎珞观音

秦欣欣

中国古代佛造像是中国古代宗教艺术的浓缩与结晶,代表了最精深的雕刻工艺,蕴含着丰厚的佛教文化。佛教自传入我国之后,与汉文化不断融合发展,佛造像也不断汲取汉文化的精髓,逐步发展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精美雕刻艺术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造像多以石刻雕塑为主,到隋唐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佛造像也从魏晋时期的清朗秀气逐渐有盛唐气象的雍容大气。宋代时期,木刻造像开始流行,注重写实质朴,高雅飘逸,发展到明清时期,佛造像更加注重世俗化,金铜造像大量出现,造型多变,形式多样,制作工艺愈加精湛,装饰也较为华丽。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宫廷佛造像,有专属的宫廷造办处,专门为皇室铸造佛造像等。

新乡市博物馆在河南省地市级博物馆中,无论是藏品数量还是质量均在前列,其中馆藏佛造像近千件,主要集中在南北朝、隋唐、明清等时期,这都与当时统治阶级对佛教态度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馆藏佛造像中选出明清时期精品佛造像以飨读者,也为学界研究佛造像提供一些实物资料。

1.十一面观音铜造像(图1),明代,通高17.4厘米。此像八臂十一面,通体鎏金,立于莲花座上,最上层为释迦牟尼佛,其余菩萨相皆头戴宝冠,俱法相慈和。后六臂手持各类法器,前臂交于胸前,手施合掌印。下半身着长裙,璎珞蔽裙,双足直立,跣足,下承覆式莲瓣圆座。十一面观音铜造像是藏传佛教中的供养神。在观音的诸多身形中,十一面观音这一身形传入为最早。据《西藏王统记》载,七世纪传入吐蕃,作为吐蕃赞普的本尊神受到供养。汉传佛教中,十一面观音经中也有详细的对该造像样式的描述。观音十一面,十面中三面慈相、七面怒相,最上面为无量光佛像。

2.观音菩萨铜造像(图2),明代,通高34厘米。菩萨结跏跌坐,头戴宝冠,胸前饰璎珞,外披双肩大衣,内着裙;面相饱满,体态丰腴,细眉长目,双目微垂,微含笑意,神态宁静慈和,法相端庄,雕刻精致;左手持净杯,右手持柳叶施干露状。此观音像具有明代佛像整体稳重端正的特点。左手持钵、右手执杨柳枝的立像是洒水观音的代表形象,表“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之文意,洒水观音洒下清澈的香水,洗净众生深重的烦恼、和因烦恼而玷污的污垢,意思是将大悲甘露洒向人间,为世人造福。

3.释迦牟尼铜坐像(图3),明代,通高196厘米。释迦牟尼螺发,颗粒突起,双目低垂,大耳垂肩,嘴角微微翘起,面容祥和平静。身着对襟袈裟,前胸袒露,内着僧祗支,衣纹贴体,线条具体而清晰。胸前有“卍”字符,“卍”字是一种符号标志,又作万字、卍字,意译为吉祥海云,为佛三十二相之一,也是八十种好之一,一切诸佛都有此德相,视为功德圆满、吉祥云海之义,此为显现于佛及十地菩萨胸臆等处之德相。双手自然下垂,左手置于右手上,结跏跌坐于双层座上,第一层仰莲状,周围饰上下两圈小佛像,中间支柱,下方为第二层座,雕刻精美。该造像体型硕大,保存完好。

4.水月观音菩萨铜造像(图4),明代,通高164、通宽92、厚58厘米。此像头戴宝冠,额头宽阔,双目微闭,端庄慈祥,气质高雅,胸前及衣裙饰联珠璎珞,手腕戴臂钏,身穿天衣,下身着长裙,裙边纹饰精美,线条流畅,右腿支起,踏于岩石上,右臂放于右膝上,左腿下垂,呈游戏坐姿,眼前仿佛一池清水,静看水中之月。水月观音是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象,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的相应化身。

5.汉白玉雕大势至菩萨(图5),明代,通高146厘米。该造像头戴花冠,身着褒衣,胸佩璎珞,手捧宝莲,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其上刻有年份(永乐七年)和大势至菩萨名号,原在辉县白云寺供奉,当地俗称为“玉石奶奶”。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八大菩萨之一,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为势至,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或“阿弥陀三尊”,极少单独供奉。大势至菩萨能够给众生智慧之光,使众生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佛光永照,化煞化凶,吉祥如意。大势至菩萨造像,手持法器多是以莲花为主,亦多是头戴天冠,而天冠中有宝瓶。

6.鎏金忿怒金刚铜造像(图6),明代,通高10.5厘米。此尊忿怒金刚发髻如火,面生三目,圆睁怒视,神态忿怒。身体壮实,四肢粗短,圆腹,显现出大无畏、大忿怒之面相。全身袒露,胸前挂项链璎珞,手腕、上臂、脚踝处皆有钏饰。右手持金刚杵,左手于胸前结期克印。忿怒金刚为莲花生大师的八种变化身之一,据传在不丹王国附近有很多危害众生之邪神恶鬼和毁坏佛法制造障碍之众。而莲师为降服一切邪恶众生,变现此忿怒本尊,此时莲师之名号为“忿怒金刚”。

7.木雕断四臂菩萨造像(图7),清代,通高40厘米。此尊造像头戴五花冠,头顶结高发髻,耳侧有缯带飘卷,面形圆润,神态安详,五官刻画生动写实。宽肩束腰,结构匀称,姿态自然挺拔。上身双肩着帔帛,虽四臂已断,断臂处依然可见精细的臂钏装饰。双足结跏趺坐,下身着长裙,腰间束带,胸前及腰带下缀有连珠式璎珞,装饰华美,是一件艺术水平较高的木雕作品。

8.鎏金文殊铜造像(图8),清代,通高27.1厘米。文殊菩萨头戴五佛宝冠,面相方圆,眉眼细长,神态沉静,耳垂环珰,宽肩细腰,造型优美。上身袒露,胸前披饰华丽的璎珞。下身着长裙,右腿曲盘,左脚垂踏,通体鎏金,半跏趺坐于狻猊(或曰青狮)背上,狻猊背披棉垫,呈俯卧状。文殊菩萨,乃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因智慧辩才第一,为众菩萨之首,被称为“大智文殊菩萨”,是观世音菩萨之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佛教中认为,常修持文殊菩萨像,可增长智能,辩才无碍,口演妙法,了知诸法真实义。清代皇帝被视为文殊菩萨的转世化身,故文殊菩薩的造像在清宫中较为常见,用来颂扬帝王如佛陀在世护持人间。

9.鎏金普贤铜造像(图9),清代,通高27.2厘米。普贤菩萨头戴五佛宝冠,面相方圆,眉眼细长,神态沉静,耳垂环珰,宽肩细腰,造型优美。上身袒露,胸前披饰华丽的璎珞。下身着长裙,左腿曲盘,右脚垂踏,通体鎏金,善跏趺坐,安住于白象上。普贤菩萨也称为普贤大士,象征着理德、行德,与象征着智德、正德的文殊菩萨相对应,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普贤菩萨的坐骑为六牙白象,六牙代表六种清静,四足代表四种功德。普贤菩萨不但能广赞诸佛无尽功德,且能修无上供养,能作广大佛事,能度无边有情,有无量功德、添福添寿、保佑人一切顺利如意的寓意,在民间信奉者颇众。

10.护法韦陀铜立像(图10),清代,通高122厘米。此立像头戴高盔,面颊圆腴,相容坚毅而谦恭,其双手于胸前结礼供印。身着战甲,飘带在肩后上扬,飘逸若背光,下着战裙,足登战靴,姿态雄健有力,面部表情含威不露,使人敬畏。下承方形台座。韦陀菩萨又称韦陀天,以行走如飞著称,是佛教的护法神祇,护卫僧众。

猜你喜欢

文殊璎珞观音
离婚吧,霍先生
离婚吧,霍先生
观音送子图
印度帕拉时期的文殊菩萨造像
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
一串红璎珞
雨中的人
自己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