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9-10-21赵国荣
赵国荣
摘 要: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质,就是可以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抗压能力并从中获取一些体育技能等。尤其是小学一年级正是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启蒙的关键期,在此阶段提高课堂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发展也至关重要。在新课标改革的要求下,体育教师必须采取合理的手段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一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引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的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制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实现。要使课堂有效性达到最高,必须要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去,并且有极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才会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而且课堂活动能顺利开展和完成,教师上课没有太大的负担,学习氛围轻松活跃,每个参与者都能通过训练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
一、教师提高参与频率,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有效性
兴趣之所以是最好的老师并且能较长时间保持学生集中注意力和学习热情,是因为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心理趋向。这种心理趋向正是一个人的意愿和需求,这种意愿和需求促使他们愿意针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探究和思考,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体育这门科目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对理论进行反复的实践训练。尤其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常常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式,训练内容也就是教材中的。小学生的耐心有限,他们非常渴望新鲜感,久而久之就会对训练产生厌恶的情绪。教育工作者不仅是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还是重要的参与者。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训练中去,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进而提高兴趣和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综合素养,勇于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推动学生参与训练,使课堂训练效率更高。
二、选择科学合理的训练器材和活动场地,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有效性
符合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体育器材以及活动场地,是推动教学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要想使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内容丰富化的前提,就是要有足够完备的训练器材和宽敞的活动场地。当学生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器材和想要开展训练的场地时,就会激发他们的训练欲望,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的状态,使得课堂教学有效性自然而然得到提升。随着国家教育和社会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体育项目日渐丰富,越来越多具有趣味性的体育器材出现在学生的学生生活中,大大提高了对体育课程的热情。比如飞盘和轮滑等。在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体现其自由性,比如不要仅限于在学校的田径场或者体育馆开展活动。在条件允许和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公园里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公园中的锻炼器具和自然资源等。比如斜坡和楼梯,组织学生上下跑斜坡或者一级一级跳楼梯的游戏环节,以此创造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让体育课堂参与者始终对体育课程怀有新鲜感。比如要训练一年级的耐力的时候,可以安排两个体育教师,一前一后带领学生一起围绕公园进行慢跑。这样一方面创新了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公园慢跑达到了锻炼身体和提高运动兴趣的目的。
三、丰富教学形式
要丰富教学形式,教育工作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四分段教学、按技术分组教学、按身体素质分组教学、按性别分组教学以及按体型分组教学等。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水平等。分组还应该具有流动性,即在一个单元时进行固定的分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可以进行新的分组,以此来激发和提高学习自信心。除了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以外,为了激发运动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和开展游戏环节。比如在学习一年级体育课程“运动参与”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使他们走出性格内向的心理,逐渐融入班集体,而且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重要意识。
四、实施分层教学模式
实施分层教学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他们的身体素质、学习需求、兴趣爱好以及运动水平将班上同学分为三大类。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就是对教学目标分层: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应该适当降低教学目标;而对于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较高的学生,则应该开始让他们接触一些技能,以便于提高对运动的浓厚兴趣,进而提升体育课堂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使一年級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有效提升,要求教师必须要明白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了解和掌握一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便于保证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不断完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和小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合理的教育不断提高适应社会要求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晓弦.小学一年级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8,02:80-81.
[2]陈美媛.上海市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
[3]杨天兵.小学一年级体育课课堂常规教学策略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10:90-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