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常规临床检验应用分析前质量控制的疗效观察

2019-10-21姚星魏瑶郭亚平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临床检验尿常规质量控制

姚星 魏瑶 郭亚平

【摘 要】目的:将分析前质量监控应用于尿常规临床检验中,并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研究资料选取150例,并且均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进行尿常规临床检验。其实验组与观察组的划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实验组研究资料分配75例,采取分析前质量控制尿常规临床检验,对照组研究资料分配75例,采取常规尿常规临床检验,对不同组别的出现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前合格率进行比对。结果: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实验组研究资料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临床检验的对照组,P<0.05;产生临床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在于样本污染、样本送检超时、时间错误以及样本量少。结论:将质量控制应用于尿常规临床检验分析前,可以实现对样本合格率的提升,保障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关键词】尿常规;质量控制;临床检验;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72-01

作为现阶段常规检查方式之一,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应用,可以通过尿液进行患者机体状况、存在疾病的明确和判断。该检验方式具备操作便捷、检查结果快等优势特点[1]。但是在实际临床检验分析中某些因素的存在,导致尿常规临床检验极易出现不合格的现象,进而导致臨床检验分析的准确行受到影响。基于此,需要通过在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以期尿常规检验合格率的提升,最大化发挥出尿常规检验的作用和价值。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研究资料选取150例,并且均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5月进行尿常规临床检验,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资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分配75例资料,其中男性研究资料共40例,女性资料共35例,平均年龄(36.48±7.58)岁;实验组分配75例资料,其中男性研究资料41例,女性资料3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6.59±7.42)岁。

1.2方法

1.2.1对照组

针对对照组采取常规尿常规临床检验分析。

1.2.2实验组

针对实验组,在临床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具体如下:①针对样本提取阶段,需强化对患者的指导。因为尿液样本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尿液样本提取过程中,需要注重对方法的合理应用。护理人员需要在提取前,为患者普及关于样本提取时的注意事项、操作方法、提取时间等,进而保障尿液样本提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2]。②样本提取前,护理人员必须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进而保障尿液样本的可用性。③注重对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针对尿常规临床检验分析的开展,其标本是否合格会直接影响到尿液分析检验的准确性与合理性。所以,针对尿常规检验工作的开展,医院需注重对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要求相关医护人员与医师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规定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注重对医护人员素质能力的强化,进而提升医护人员能力水平,为尿液标本提取、送检环节的高质量开展提供保障[3~4]。④样本送检环节减少。针对尿常规检验工作的具体开展,通常情况下需要通过患者、医护人员以及医师三个环节。但是在特殊条件下,患者如若自身病情过于严重,会使得家属参与到送检过程中,导致尿液样本被污染的几率会增大。基于此,医护人员需发挥自身的作用与价值,针对尿液采集、送检工作的开展,进行从旁指导,进而实现对送检环节的减少,进一步提升尿常规检验分析的有效性。

1.3观察指标

对实施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实验组与常规尿检验对照组的尿液样本合格率进行比对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7.0软件对该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以(%)进行体现,其差异P<0.05,表明研究存在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通过表1可知,影响到尿液样本合格率的因素包括样本污染、送检超时、采集时间错误、样本量少。而实施质量控制的实验组,其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尿检验的对照组,P<0.05。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检查中,部分疾病无法依靠影像学检查来进行判断和明确,例如糖尿病、肝胆疾病等,需要依托于尿常规检查来进行疾病的辨别和检查。与此同时,尿常规临床检验的开展,还可以实现对疾病治疗预后和效果的分析。也正因此,尿常规检验俨然成为现阶段主要检验方式之一。但是在尿常规临床检验具体开展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现象时有发生,进而对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影响,无法准确、明确的体现出患者具体病发情况和身体情况[5]。

在该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尿常规临床检验分析前实施质量控制,其尿常规检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常规尿检验分析检验(P<0.05),所以该研究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而针对影响尿常规检验合格率的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样本污染、样本送检超时、样本量少以及样本时间错误。而要实现对尿常规检验合格率的提升,必须重视对上述问题因素的避免,通过在具体尿常规检验工作开展中实施科学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缩减样本送检环节、普及尿液样本提取知识以及规范医护人员行为等措施,进而有效降低尿常规检验不合格几率,为患者进行自身身体情况以及存在疾病的明确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临床检验分析前,实施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规避样本送检超时、样本污染、样本时间错误以及样本量少等问题,提高尿常规检验合格率,所以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美英, 黄江山, 徐燕军. 尿常规临床检验应用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 v.11(13):160-161.

[2] 刘艳芳.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 19(03):164-165.

[3] 陈建国[1]. 尿液常规检验中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分析[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7):1005-1006.

[4] 温朝辉.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8):46-46.

[5] 刘文俊. 临床尿液常规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对策与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16, 20(31):4423-4424.

猜你喜欢

临床检验尿常规质量控制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C反应蛋白相比尿常规检验方法在小儿糖尿病合并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效果和价值
血脂检验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妇科门诊阴道分泌物的临床检验及感染情况
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