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初中体育课教学分析

2019-10-21袁运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体育课程农村初中新课改

袁运霞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的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工作指导精神,广大教師已经认识到开放性、自主性的体育课堂建立是,能够给学生的发展进步奠定良好基础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深入分析研究,显然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其中的。农村体育教师要认识到环境以及资金条件给学生的体育运动带来的局限性,同时探索全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应用途径,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也能获得良好保障。

关键词:农村初中;体育课程;新课改

引言:

初中阶段的体育课程教学指导,在新课改的背景条件之下,需要学生将终身锻炼的运动观念建立起来,实现心理、生理在运动锻炼阶段的共同成长。当学校体育教学能够通过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参与完成,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运动锻炼对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影响意义,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同时做好对课堂诸多影响因素的把控,学生就已经能够在体育运动锻炼阶段汲取更多的收获,从而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进步。

一、现阶段农村初中体育课程教学的常见问题分析

(一)未能突出自主性教学的特质

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引导期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将课堂还给学生,显然是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阶段所存在的思想认知问题。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出现了错误判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我感受运动锻炼的核心,学生能够学习并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自己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但是运动锻炼阶段漫无目的是极为常见的。教师在课堂上示范讲解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这种放任自流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正严重限制着初中生的发展进步。

(二)忽略技能与体能协调发展要求

农村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往往会受到来自场地或设施的限制,如此一来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引导阶段,更加侧重于学生在课堂上的遇到弄锻炼,而未能将技能、体能协调发展目标达成。多数教师会强调学生要在运动锻炼阶段具备技能性,而对学生的负荷实效控制不到位。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将课程主体地位交付于学生,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反复的实践探索,课堂创新性探索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生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各种项目的专业技能,学生在运动锻炼阶段很容易产生一种思想或认知方面的误差问题。

(三)未能达成双向教学指导目的

所谓双向课程教学引导,是一种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讲究多样化的课程教学方式的方法应用,突出强调课程教学主要目标。显然体育教师在教学流程设计与教学目标设置阶段,由于未能做好备课工作,各种新的运动锻炼动作学习没有预先准备,只好让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学习,学生表面上在运动锻炼方面讨论积极投入,实际上很有可能在“闲谈”,导致课程教学不能按照目标轨迹落实。

二、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体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相关举措

(一)转变体育课程教学观念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引导期间,需要将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首先就要将自己的教学身份明确起来。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主体性引导,让学生模仿教师动作的同时,还能在小组活动阶段进行强化训练。教师将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进行调整,能够在学生技能引导、理论指导阶段,让学生将自己的被动思想状态转变,教师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运动锻炼,教师与学生的身份都能在新课标的引导之下逐步明确起来。既能将体育运动锻炼对技术水平的要求进行突出强调,同时教师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锻炼的重要性,教师与学生都能保持一种愉悦的状态,课堂教学质量由此得到保障。

(二)技能项目的教材与教学体系应用

以往的农村体育课程教学,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常常会侧重于对学生的技能性引导。且教材内容设置的难度相对较大,各项技能要求的规范性加强,且各个学段都有可能会存在教材内容重复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的运动锻炼积极性与主动性严重不足。经济运动项目对场地和设施基础条件要求相对较高,学校往往会因为资金匮乏,而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锻炼需求。所以由此当教师能够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组织与深入推进时,学生就能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与教师建立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了,从而逐步提升自己的运动锻炼能力。

(三)深入了解农村初中生运动锻炼诉求

农村初中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意志不坚定,想要将这种情况进行改变,需要将寓教于乐的理念应用。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运动锻炼的快乐,良好的体育运动锻炼的氛围创建完成。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做好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引导。教师在讲解足球锻炼技巧阶段,常常会发现学生在颠球方面的基础不够,而太过于枯燥的训练途径,无颖是多数学生提不起兴趣的主要原因。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运动锻炼诉求之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锻炼强度,同时建立小组或单人竞争的机制,从足球技能最简单的动作开始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深入课堂运动锻炼过程之中。

三、结束语

我国目前处在现代化的教育工作目标应用阶段,将教学改革工作着重加强,能够给学生的全面成长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这就要在教师在学生体育运动锻炼阶段,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能够确保农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之中,学生的发展进步有了良好基础条件,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自然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杨立彬.新课改背景下盘锦市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2008.

[2]陈双娣.基于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困境分析和应对措施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7(5).

[3]朱克卫.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体育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9):102-103.

猜你喜欢

体育课程农村初中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