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匡远街道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2019-10-21王丽梅
王丽梅
摘 要: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它包括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普查覆盖面广,技术要求高,操作难度大。匡远街道地处宜良县县城所在地,工作难度大,普查对象多,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宜良县经济普查工作的质量。通过这此普查,我作为一名匡远街道办的普查指导员,对这次经济普查工作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关键词:街道;经济普查
一、匡远街道四经普基本情况
匡远街道地处宜良县城中心地和城郊结合部,共划分为18个普查区41个普查小区,选聘了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94名,对辖区内的普查对象进行了地毯式的入户清查,清查个体经营户5959户,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714家,按照普查方案要求,个体经营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普查,我街道抽中个体经营户388户进行普查,经过普查最后完成属于经济普查对象的法人和产业活动单位1538家的普查。
二、经济普查的重点
对于街道来说,经济普查的重点主要是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的划分、入户清查、入户普查登记三个阶段。
1、普查区范围的界定和普查小区的划分
我们按一个社区作为一个普查区,每个普查区又根据区域内单位的密度、数量,再细分普查小区,农村社区单位数相对较少,一个普查区只有一个普查小区,每个普查区配备一名普查指导员,每个普查小区配备一至两名普查员。普查员根据普查小区地图,实地察看,清楚普查小区的四至边界和自己负责的区域,定好清查路线,画出简单线路图,然后根据单位分布情况和调查线路,确定每天的清查区域和门牌起至号。
2、逐街逐路,开展地毯式清查
普查员按照责任区范围和线路图,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AD挨门挨户开展地毯式清查。清查登记时,采取“查、看、问”调查方式。“查”就是查看单位社会信用代码证、营业执照等各种证照和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据此确定单位性质和类别。“看”就是查看实际从事的业务活动、规模等,以此推断普查对象报出的数据是否真实,是否有瞒报现象。“问”就是对有疑问的地方要问清具体情况,比如个体户报出的营业收入明显偏少时,通过询问雇用工人数、雇员工资以及每月的店面租金和上缴的税费等,推算出每月的营业收入。
3、普查登记填报阶段
普查登记填报是取得普查资料的关键环节,也是耗费人力最多、难度最大的一项工作。单位清查摸底工作基本结束时,开始分专业进行普查业务培训。培训注重实际效果,力求做到简明扼要、深入浅出,使参加培训人员能分清填报的表种,掌握各类指标的填报口径和范围。培训完成后普查员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AD进行入户登记,根据前期清查的资料,普查时主要是对各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行填报,财务数据齐全的单位一般容易做些,对于财务数据不全或者是没有财务的单位就只能发纸质表,约定好收表时间到时进行回收。为确保普查表回收工作任务按时完成,数据录入进度不受影响,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联系沟通,主动上门服务,对个别单位电话无法联系、不愿配合普查的单位,上门做好收表工作;对有特殊情况的单位,上门督促、指导普查表的填报。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力度,一级管一级,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在全面催要普查表的同时,加大普查表的审核力度,确保普查表的填报质量。
三、经济普查的难点
经济普查有一套完整的制度方法,在组织领导、经费落实、普查员选调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并有《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作保障。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
1、普查员选调困难
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作为普查数据的直接采集者,其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普查数据质量的好壞,关系着普查工作的成败。这次普查,涉及范围广、行业门类多,普查对象和单位复杂,给普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要选调素质较高的普查员并不容易。
(1)普查员选调难,选调素质高的人员更难。普查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普查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普查询问的方法技巧,以便应对普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行业分布的多样性决定了普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知识和统计工作基础,以便准确填报普查登记项目。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商品意识浓厚,更注重经济利益,无偿从企业抽调普查人员也不太现实,公开招聘普查人员又受到有限的普查经费制约,只能是利用现有的社区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一般是由各社区的文书兼任,普查员首先从社区工作人员中抽选一部分,这部分人多数是身兼数职,有时难免被动应付,用在普查上的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对于普查对象较多的社区就只能从社会上招聘一些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人来担任,这部分人一般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对PAD操作困难,只能上门收发纸质表回来给其他人员录入。
(2)培训难见效。由于抽调的普查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在清查前进行过认真的培训,但对具体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仍不是很准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难以处理或判断错误。比如在界定单位性质时,分不清是法人还是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二级法人作为产业活动单位,把一些产业活动单位当作法人单位,特别是行业判断不准,服务业当成行政事业,行政事业当成服务业等。
2、普查对象配合不够
经济普查,就普查对象的单位性质而言,绝大多数为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规模又以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如私营企业、个体户。这类单位由于受自身条件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对普查的配合程度普遍不高。
(1)门难进。部分普查对象心存疑虑,怕露底,担心相关部门利用普查资料秋后算帐,影响自己的生意。尽管宣传工作中普查员一再讲明普查数据不与此有关,但他们仍然顾虑重重,不愿意配合。有的甚至态度粗暴,将普查员拒之门外。普查员为了登记完普查,真是三翻五次上门做工作也得不到明确答复。一些企业和单位认为自己是上级机关、省市直属企业,不愿接受县区调查,更不愿接受街道(社区)普查员的调查。
(2)人难见。一些小企业、小单位和个体户的雇员以负责人不在家,或没有财务报表等有关情况为由,不配合普查。有的负责人在家,他们也说不在家,也有的企业负责人真的外出,行踪不定。如果负责人不在,其他人员难以如实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