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矛盾的转化探讨

2019-10-21高磊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主要矛盾思政课教学

高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在教育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也在进行着锐意创新,寻求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高校这一教育领域中,思政课要树立“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实现高校德育和知识教育双管齐下的教学目标[1]。本文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主要矛盾的分析,进而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寻求更加符合教学现状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更好地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

关键词:新媒体视域;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矛盾

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思政科教学的主要方向是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为日后进入社会后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忽视对实践方面的教学,更注重理论教学。这就会导致学生在思政课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没有办法和实际相结合,从而理论变得空洞,不能给学生以指导。因此,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矛盾正在从传统的老师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向学生对思政课教学高质量的要求和教师素养发展不完善之间的矛盾转化[2]。

1、新媒体视域带给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变

1.1新媒体视域下多元文化给传统思想观念带来冲击

新媒体这个载体是科技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它不同于普通的媒体形式,具有数据量处理功能。这种功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多元文化思想零距离的碰撞,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人们接触到各种思想文化。在新媒体视域的背景下,高校学生面临着复杂而多元的思想文化冲击,不同的文化会在接触的初期带给学生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和吸引力。这不仅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会对传统思想观念带来广泛的冲击和影响。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很容易让思想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的高校学生受到思想危机,受到浮躁、迷茫、信任的危机。

1.2新媒体视域下多元文化给传统思想观念带来冲击

随着网络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很多新型新媒体技术和电子信息网络平台,这些平台的创建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覆盖到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方方面面,这些创新方法让高校思政课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更加现代化、人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从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和学习实践相结合,从而养成学生全面、高素质的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新媒体视域下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主要矛盾的改革方法

2.1思政课教学要增强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矛盾是学生对思政课教学高质量的要求和教师素养发展不完善之间的矛盾。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法很容易让高校学生感受到枯燥乏味,从而降低学习的主动性,也不能让思维得到充分的拓展[3]。在新媒体视域下,要更加注重和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思政理论知识并不一定要采取生硬、刻板的讲解方式来教授,可以运用电脑网络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用另一种方式来教授思政理论知识。

比如,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播放有关思政教育课题的案例视频,新闻评述;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微博或新闻头条事件,用小组形式让学生收集资料,准备观点论证材料,最后进行辩论,讨论道德事件的社会影响;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结合思政教学内容,然后模拟故事场景,可以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引导到教学的课题中。只有让思政课教学要增强感染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深刻记忆到思政教育表达出来的思想,才能起到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作用。

2.2要加强师生关系,建立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

思政课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的课程,在课程以外同样需要高校的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心理作出正确的指导,纠正和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首先高校教师不能站在制高点斥责学生,这样会形成和学生对立的局面,增加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难度,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看待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每一位同学内心中都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同的,教师需要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倾听学生内心的倾诉。其次,可以让自己融入学生的圈子,课下和大家向朋友一样平等地相处,努力去理解他们的世界,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给予指导和教授,更好地解决高校思政课中出现的主要矛盾。

2.3 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优秀的高校教师需要具有超前的发展意识、尽职尽责的职业精神、无比高尚的师德师风、令人信服的职业能力和网络认同魅力[4]。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老师首先要提升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拥有高尚的师德师风。其次,还要在交际水平和个人生活上与时俱进,努力提升自己。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学习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来和学生进行更加有效地沟通。第三点,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定期接收职业培训,提升互联网技能和网络教学能力,增强思政课老师的电脑技术水平,让老师们更加适应新媒体视域下思政课改革的发展要求。

3、结语

综合本文论述,如今教育行业呈现出新的改革局面,在高校思政教学中需要加入更多现代化的元素,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发展的新需要。高校思政课这门学科作为高校学校的必修课,是一門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最直观、最自然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接受和学习。在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矛盾正由过往的教育者的要求与受教育者的知、情、意、信、行诸要素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转化为多元性的学生不断变化的对美好教育的向往与教师素养发展不充分不完善之间的矛盾[5]。因此要改善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增强思政课对于高校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才能真正地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思政课教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柯统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才智,2019,(20):92.

[2]张广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矛盾的把握和运用[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1):69-71,76.

[3]杨晗.“互联网+”思政课: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施与创新研究[J].科教导刊,2019,(26):69-70.

[4]梁勤.新形势下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8,(32):170.

[5]董金明,陈梦庭.新时代立德树人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难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19,(6):34-36.

猜你喜欢

新媒体视域主要矛盾思政课教学
新媒体视域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政府环保舆情应对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视域下艺术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中建海峡品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高校思政课教学案例库共享社区化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背景下应用本科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创新路径思考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与实践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