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9-10-21胡丹丹

读与写·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习惯养成激发兴趣小学语文

胡丹丹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激发兴趣;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32-0077-01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达六次之多,可见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非常重大。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哪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又该从何处入手呢?我在实施这一目标时,作了如下探索与尝试。

1.激发兴趣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成功的教学是必须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动机与兴趣。”语文是最基础的课程,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要想学生乐于学习语文,就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因为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推动学生探求新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学习语文的最佳状态。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例如《翠鸟》—文中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我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明白,也可让领悟力强的学生来演示,学生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后,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再者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種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的情境和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2.习惯养成

世界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洛克指出:“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但是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它很容易地、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洛克的精辟论述,无疑是在教导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教材的计划编排,有条不紊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听讲、课后复习、不懂就问、学会合作、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等习惯。如在五年级上学期的语文教学中,从第一单元起,我就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生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采用多种方法写读书笔记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熟悉这篇课文的人都知道,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一致都是以“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来写的,完全可以精读第一节,再“由扶到放”,让学生自学第二、三小节。于是我在教这一课时,我设计第一自然段为范例进行教学。我概括出“三步”学习法:“学分层,理清顺序”——“抓往事,理解‘亲人”——“读课文,体会感情”,然后要求学生按这样的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学生积极性高,自主学习意识很强,个个皆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兴趣,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其有所提高。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无拘无束地交流个人所得,争先恐后发表所感、所悟。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渐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接着,我让学生将喜欢的句段摘记在自己的“文章精彩片断卡片”上,并激发学生尝试通过想象写一个感人的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不懈的坚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终身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3.乐于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人类打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在学习中往往是那些引起大家争论和质疑的问题让人印象最深。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凡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明白,问个为什么?这是一个良好的质疑开端。这时老师不能抹杀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而要尽可能的满足,经常唤起学生的文本意识,还要引导学生学着质疑,创设激发学生质疑的环境,拨动学生求知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引发探索问题的热情。例如:教《再见了,亲人》一课,学生学习“小金花”一段后,围绕词、句、人物表现提出了七个问题。老师并不忙于解答,而是出示这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哪一个问题能够说明小金花对志愿军有很深的感情。学生从中肯定了一个表示矛盾的问题,既然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为什么和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几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有一些问题显然是脱离了教师的备课思考,这时教师就要具备敏锐的辨别水平与发现能力,处理得当,对教学有促进作用,对学生有激励作用,处理不得当,可能丢掉金子,失却良机。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质量是很高的。这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促使教师对原授课计划进行了调整,却起到了揭示人物品质的良好效果。

4.家校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号召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既可以让家长享受和孩子一同学习带来的快乐。因此号召家长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既可以让家长享受和孩子一同学习带来的快乐,增进感情,也可以促进孩子学习,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构建一个书香家庭。

当然,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培养的方法、途径也是多样的。但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挖掘其培养因素并加以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标就一定会达到。

猜你喜欢

习惯养成激发兴趣小学语文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几点做法
高中物理的“举一反三”学习法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论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