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咽肌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吞咽功能效果分析

2019-10-21刘双陈劲松罗雅丽张思捷钟丹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

刘双 陈劲松 罗雅丽 张思捷 钟丹

【摘 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运用咽肌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吞咽功能效果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SS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脑卒中;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吞咽障碍

【中图分类号】R14.2【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1-0008-01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wallowing function using pharynx neurostimulation therapy to treat swallowing dys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wallowing disorder. Methods The 10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swallowing disord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between June 2016 and June 2019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of 5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ep pharynx neurostimulation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SA score of the 2 group of low-lying water test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 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Deep pharynx neurostimulation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wallowing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afterafters after stroke, improve the patient's daily life activity abi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 the patient's nutritional status,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inhalation pneumonia and malnutrition.

【Keywords】 stroke; Deep pharynx neurostimulation therapy; dysphagia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由于脑卒中发生后,患者的延髓功能发生障碍,造成由其支配的吞咽器官或与吞咽相关的神经损伤,从而损伤吞咽过程一个或多个阶段,临床表现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症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大约有62.5%的腦卒中患者会发生吞咽障碍[2]。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概率为7%~22%,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在一定程度增加了患者肺部感染的几率,更甚者危及生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3]。因此,根据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具体情况展开积极有效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过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基础康复训练、常规针刺等方面,但治疗效果不甚理想。研究显示,以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鉴于此,本研究探讨了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5~82岁,平均(62.5±5.6)岁;病程6~23d,平均(15.2±3.4)d;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5~81岁,平均(61.9±6.3)岁;病程6~22d,平均(14.9±3.7)d;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神经营养物质(如重组人体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吡拉西坦片等)。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基础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及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协助治疗,主要是给予常规脑卒中药物、摄食训练、面部肌肉训练、呼吸训练、吞咽肌训练、呼吸道保护训练及吞咽障碍治疗仪协助训练等,应针对患者的自我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以便取得最佳效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治疗。

1.3疗效标准

采用才滕氏吞咽障碍7级评分标准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痊愈:提高至7级,可正常摄食咽下;显效:提高3~5级,但未达到7级;有效:提高1~2级,但未达到7级;无效:吞咽障碍没有任何改善。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临床疗效行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洼田饮水试验比较

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洼田

饮水试验等级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SSA及VFSS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SSA及VF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SSA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VFS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且最常见的是缺血性脑卒中,其致残、致死率非常高,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会造成神经功能的损伤,进而导致各种并发症发生,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发病机制是脑卒中后造成与吞咽功能相关的神经中枢受损,导致吞咽运动异常或吞咽反射障碍,临床表现出进食咀嚼困难、吞咽困难及饮水呛咳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增加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脱水、营养不良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控制吞咽的神经包括脑神经、脑干吞咽中枢的模式驱动器及大脑皮层,首先是脑神经中的三叉神经、面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副神经及舌下神经等控制着吞咽过程的感觉传入与运动传出,其次经脑干吞咽中枢的模式驱动器承接脑神经控制开启大脑皮层控制,最后通过大脑皮层调节吞咽过程。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基础康复训练、常规针刺等方面,但效果有限,故而寻找新的康复治疗方案从发病机理上治疗尤为关键。

综上所述,深层咽肌神经刺激疗法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吸入性肺炎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Joundi RA, Martino R, Saposnik G, et al.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Dysphagia Screening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 Stroke, 2017, 48(4) : 900- 906.

[2] 尹秋華. 针刺联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对比研究[D].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6.

[3] 武文娟, 毕霞. 表面肌电技术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评估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6, 31( 8) : 932- 934.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脑卒中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电针联合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综合康复训练的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