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的文化空间建构

2019-10-21郑宇

西部论丛 2019年28期
关键词:题材文化遗产纪录片

摘 要:在当下,非遗文化题材纪录片被社会越来越多关注。在欣赏纪录片的同时,其对于民族文化的表现及其背后的文化空间建构与路径也是我们研究与思考的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

在当下,纪录片形态不仅作为艺术欣赏的独特类型,更是文化再现与输出的重要文本与载体。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宣传工作”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纪录片作为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艺术形式,对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建构与中国文化的输出与展现具有天然责任感与独特优势。

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受到全社会关注,《我在故宫修文物》、《聆听中国》、《舌尖上的新年》、《一张宣纸》、《指尖上的传承》、《本草中国》、《了不起的匠人》等等一大批优秀纪录片涌现。频繁出现在电视、网络以及电影院中。他们制作精良,全面展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纪录片的影像书写保存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集体记忆,加深了中华民族“想象共同体”的建构,增强了海内外观众对于中国“非遗”文化的积极想象与认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的概念梳理

“非遗”题材纪录片是指以“非遗”元素作为艺术表现主体和审美对象,运用视听语言与影像叙事方式,加以记录和表现的纪录片。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纪录片兼具了“非遗”研究的学术与纪录片形式的艺术性,所以在创作中,需重视“非遗”内涵的表达与影像叙事的平衡,既要呈现出“非遗”项目的全貌、文化生态等等,又要区别于人类学资料片,挖掘影像的观赏性与审美情趣。

二、“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文化空间建构

文化空间的本义是指一个具有文化意义或性质的物理空间和场所、地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把“文化空间”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在1998年10月,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55次大会上,“文化空间”被界定为具有特殊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集中表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其文化空间表现的是与传统文化与民俗关系紧密的特定活动方式和共同文化的形式以及稳定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通过“空间”的形式得以生存和延伸。文化空间的建构通过以下三种路径获得。

(一)核心象征的符号化

文化空间首先以物质形式的存在为基础,非遗文化空间中的社会实践往往是从自然生态空间向社会生态空间的转变。比如纪录片《蛴蚂节》中的青蛙形状的灯笼。蛴蚂节是四川南充地区保留了300多年的民俗活动。在本地,青蛙的另一种叫法就是蛴蚂,在古代,相传每当蛴蚂在田中出现,村中孩子会得咳疾。为了祈福,人们就用竹子和绿纸做成蛴蚂形状的灯笼,把蛴蚂灯笼送到河中去。在当今,已经演变成每年几万人参加的民俗活动。在这样的仪式中,生活的疾病被抽象化进而符号化。同时这种符号化的存在被赋予了某种固定的意义。使得物的存在状态由“物理的”存在向“人文的”存在转换。从而成为该文化空间中独特符号。

(二)日常生活的美学化

“非遗”题材纪录片《克智少年——吉泽尔曲》展现了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克智传承人日常故事。克智是彝族社会在婚丧喜事、逢节聚会之际,由姻亲主客双方在一起展开进行的语言比赛。所说内容都与民族的历史、史诗、习惯法有关。克智的演说在彝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上起了重要作用。其是依附于群聚活动的重要礼仪程序,演说在婚丧嫁娶的主家进行,无论年龄都可以参加,形成了一种全民性的盛大群体性氛围 。该题材“非遗”纪录片不单单描述了克智演说作为文化空间的历史与发展状态,更揭示出了人们在这种日常活动中完成自我对美的追求。克智演说作为文化空间的表现形式体现了彝族审美文化的艺术性和诗性。在非遗仪式的沉浸式活动中,人民生活脱离日常生活的琐碎,在生活仪式中,文化空间有着强大的能量。

(三)仪式实践的身体化

纪录片《司公》展现了傩舞,这种汉族最古老的一种祭神跳鬼、驱瘟避疫、表示安庆的娱神舞蹈。 在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悠久并广泛展现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民间崇拜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起源于汉族祖先对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在傩舞表演中,有一个角色是司公,司公在傩舞仪式中,一个主要环节就是用针从脸部和身体的皮肉中穿过。在这样的表演与观看过程中,皮肉的破损展现了汉民族的孔武有力,并决心与鬼神祈福的愿景。在这个时刻,物理空间通过景观的建构,向着文化空间的范围延伸。在这样的文化空间中,仪式通过身体实践的媒介"把汉民族的文化信念、价值信仰、行为规范、历史风俗等信息有效地串联在一起。

结 语

文化空间的概念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下提出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的重要建构主体。在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中,“文化空间”作为非遗文化历史性与空间性并行的载体,既是纪录片讲述与表的内容主体,又是纪录片阐释与深入挖掘的重要视角。

参考文献

[1] [美]爱德华·索亚.后大都会[M].李均,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7-8

[2] [英]鲁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M].王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8—20.

[3] 向云驹.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 曲六乙.试论少数民族“文化空间”生态保护 [C]//张庆善,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艺术遗产保护及当代艺术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175—181

作者简介:郑宇(1989-1-),汉族,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文化传播影像化保护与传播研究。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與保护策略研究,17DFWH016.

基金项目:南充市社科规划项目:川东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保护与传播研究——以巴山背二歌为例 项目编号:NC16C036.

基金项目: 西华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资助专项,四川地区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背二歌”影像传播与文化传承研究;编号:18D029.

猜你喜欢

题材文化遗产纪录片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Rough Cut
Task 3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等待
Tough Nut to Crack
超级蚁穴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