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动画影片创作中“治愈”性语义表达形式的探究

2019-10-21李惠芳

西部论丛 2019年29期
关键词:治愈动画

摘 要:全文在对日本“治愈性”动画影片的剖析的基础上,以动画影片《崆崆》为例,来分析和解读中国“治愈系”动画影片创作的思路和表达元素。从而探索此类影片在视觉设计上的构思方式、主题探索,以及如何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动画作品的创作中,从而在丰富动画艺术创作的理论,为动画影片的创作提供经验上的总结。

关键词: “治愈系”;动画;成长主题;动画心理

“治愈”,顾名思义,有着“康复”、“治疗”之意, “治愈系”动画影片则是90年代末日本国内经济大萧条后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与80年代日本动画中宣扬科技、鼓吹奋进的高亢基调不同,“治愈系”动画都是以舒缓的节奏来刻画情节和人物,表达的情感也较为细腻,更多的是用来传达生活的内涵以及生命的意义,有了几分情感和人性化的思考。在此类影片中,主人公大都有着创伤的经历、困惑的人生或是让人伤怀的经历。如《夏目友人帐》中的夏目贵志是一位没有亲人的遗孤;《钢琴之森》中的雨宫修平是一位有着钢琴梦想却不被人认可的高年级学生;《萤火之森》的竹川萤与阿金有着一段唯美却不能触碰的恋情;《秒速五厘米》中的明里与贵树有着单纯却没有结局的爱。从艺术心理上讲,这些角色作为表意介质直接展现着创作者的观念、情感和憧憬。创作者为其设定的困惑、忧伤、迷茫以及生活之痛,恰恰也正是观众正在经历或思考的命题,这样的主题可以唤起观众对角色的认同感,将故事中的人物置换为自己,随着角色的经历体味情感、感悟人生、参悟困顿。从表达元素上来看,神话主题、诗性想象和超现实形象则是构成“治愈系”动画影片表达语境的核心元素。如《夏目友人帐》中的围绕各种神和鬼怪描述故事的内容;《秒速五厘米》中的樱花雨,代表了少年短暂且美好的情感;《千与千寻》中,千寻在汤浴馆为肮脏的河神清洗身体的片段,极具夸张的超现实表现手法,是对爱惜环境提出的警示和讽刺。“治愈系”动画的出现不仅仅映射出社会文化的走向,也代表了动画艺术内容新的语意表达方式。“不同于欧美商业动画狂欢模式下普世观的故事构建方式,“治愈系”动画以平和舒缓的故事节奏来表达生活内涵,使观众在解读故事的欢快与愉悦之中增加了对生活的思考,成就了心灵的成长,这也正是此类动画影片受到诸多青少年的喜好和追捧的原因所在。

诸上所述,日本“治愈系”动画无不透射出日本国民的审美心理和民俗风情,是日本地域文化融入动画实践中的艺术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挖掘出“治愈系”动画艺术的一般规律:以舒缓的节奏和清新的视觉风格,來演绎青少年成长中的困惑,在经历中释怀困惑、感悟人生。而对于中国动画创作实践而言, 如果将成长主题与中国本土文化元素相融合,便会演绎出一种“佛系”的意味,由无向工作室创作的治愈系动画《崆崆》便是其中一例。

一、神话故事融入现代世界观

动画影片《崆崆》灵感源自于古代神话“善财童子”的故事,讲述童子“崆崆”因为目睹一场仙人继承神力的盛会而好奇于自己的身世,并在寻找身世的冒险旅途中开始理解了自己的人生。影片借助了神话的概念来演绎成长中的故事 ,运用具有神秘感的神话故事将观众带入到青少年世界观的构建中。

首先,神话故事中的物象符号增加了影片的带入感,观众会随着神秘气息的牵引融入到角色经历的感悟和思考中,一步步的揭示主题。故事中营造出一个独特的世界观,一个称为“须弥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居住着地居、星宿、夜魅、空行、有色、无色等各式各样的生命,主角崆崆便是在这些不同星系和种族之间跨越重重障碍寻找隐藏在自己身上的秘密。而故事的角色中,有仙人、神灵和天人等一系列的神话人物,造型在传统形象上进行了夸张和拟人化的改造,尤其是主角“崆崆”的造型设计灵感来源于神话形象“善财童子”,经过头身比的卡通化处理加工,使角色具有亲和力。影片从视觉的处理上就为故事构建出了独特的基调,源自于神话却又不落俗套,将传统形象融入现代审美进行改造。这种“萌化”的形象为观众构筑了一个美好恬淡的乌托邦世界,影像符号所营造的美好而祥和的世界可以使观众心中无法言表的哀伤和难以遏制的遗憾获得了升华。

其次,影片虽然讲述的是神话世界的故事,但探讨的却是孩童们成长的共性话题,这是青少年从懵懂无知到渐渐感悟自身价值所必然经历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国产动画的民族化探索过程中也曾改编过一系列神话故事,故事的意图旨在为青少年树立起成长的榜样,勇敢、正值、敢于对抗邪恶势力代表了当时社会意识形态。当对于现在青少年而言,成长中面对问题更多是孤独和心灵上的成长,动画故事引导他们如何独自面对成长中问题,感悟人生、释怀挫折。动画影片《崆崆》便是以一个普通小童子的历险故事将观众带入到成长这一话题中,中,运用神话的语境,探讨人性与价值这一共性问题。这些物象符号在影片画面中是特定时代、地点以及风土人情的标识,对于影片意义的表达有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将观众带入特定的时空地域或情感氛围。物象符号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它所再现之物,而是创作者表达特定情感和观念的介质,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和隐喻作用。尤其在“治愈系”动画影片的视觉表现上物象符号的运用更有助于以简驭繁的表达影片的主题和溢于言表的表达情感。

二、传统艺术元素契合现代审美

视觉风格可以最直观的感受到一部动画艺术作品民族特色。动画影片《崆崆》的“中国风”塑造结合了中国传统的雕刻、国画、盆景等艺术元素,绘画上借鉴了传统绘画中的经典视觉语言,比如散点透视、三远法、留白等等,在色彩设计上也保留了传统国画的用色技巧,凸显出了中国艺术魅力。而在画面的最终效果处理上加入了光感、羽化等处理效果,即具有古典的韵味又具有现代艺术光效的通透感。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审美契合共同刻画出纯净,清新,柔和的画面,勾勒出治愈系动画的故事意境。如,须弥山远景的画面,便采用了留白的处理,群山夹杂在云雾之间,塑造出云雾环绕仙境般的世界。再如,崆崆在山涧瀑布下的场景则采用的是散点透视,山石、树木相互映衬,通过色彩和虚实勾勒层次,颇具传统绘画的韵味。影片中唯美、纯净的画面能够成功的将观众从现实经验中剥离出来后,观众在一个不被普遍认知的玄幻语境中,会本能的调动想象来判断和解释发生的事件,在故事的假定性与自身的认知经验中寻找共性,使这些奇异的符号成为自己熟知的概念和意义,从而融入到故事当中,体味剧情的发展。

三、古诗词强化意境

在语言文本方面,影片还借鉴了很多古诗词,运用优美空灵的诗句为故事增添了几分神秘感,影片的意境、观众的浮想都蕴含在了诗词中。如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中的“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宋代释法智《偈六首》中的 “云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唐代张瑛《望月》中的“山空猿屡啸,林静鹤频惊”等等,都塑造出了影片的唯美意境。这种超现实的神秘意境强化了观众的探知欲望,从而作为精神和意识的引导,指引观众在故事中探索下去。正是由于人们对于超现实力量的敬畏与膜拜之情,才会使观众无形认同创造者的观念形成认知。与日本“治愈系”动画中所营造的“物哀之美”不同,中国“治愈系”动画所表达的“诗性”“超脱”“神秘”意境更具情感张力。诗词所带来的想象和情感可以是发散性的,或是触发观众对主人公的感怀,或是欣然于生命的馈赠,或是品味情感的纯真。此类文本符号可以传递给观众的感官愉悦和诗性的享受,同样也是动画影片表意和传达主题的一部分。观众可以借助影片做营造的意境,从庸常的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在创作者所营造的唯美世界中体验完满、释然缺憾。

结 语

治愈系动画的所表达的内核是“孤独”情志下的慰藉与成长,这是世界各国动画艺术内容所要表达的一类共性的主题。日本的治愈系多表达的是成长中的孤独和迷茫,而欧美的“治愈系”动画则表达的是机械与文明、科技与人性的话题,探索成人世界中的孤独、迷茫与探索。随着近几年中国动画的崛起,《大圣归来》、《大渔》、《大护法》、《大世界》等,每一部作品对中国动画风格探索都有着里程碑般的意义。中国动画的类型化探索也必然迎来勃勃生机,从动画影片《崆崆》看到的,中国动画对于“治愈类”主题的探索寻找到了发展的路径,从佛学禅意中寻求到了“治愈性“语义的表达形式,这也是中国文化传承中不可磨灭的标识和印记。

作者简介:李惠芳,(1977-),女,河北邯郸人,现任江南影视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江南大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动画及数字媒体艺术。

项目:获得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

猜你喜欢

治愈动画
揭秘油画动画 逐帧堆砌的精致艺术
中西医结合治愈慢性乙肝39例疗效观察
浅析吉本芭娜娜《厨房》中厨房的象征性意义
动画迷,变身
创伤理论视角下《达洛维夫人》的解读
呆萌大白的“治愈”之旅
动画总动员